- 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公元 975 年,當(dāng)時李煜 39 歲,他由一國之君被俘成為階下囚,生活發(fā)生巨大改變。詞中借林花的凋零,抒發(fā)了他心中的憤懣、惆悵、哀傷、痛苦等種種復(fù)雜情緒。
- “春紅”不僅指代春天的紅花凋零,還寓意著一切美好事物的消逝,包含了國破家亡的悲傷以及生命面臨衰敗的感嘆。
- 詞的上片重點落在“謝了春紅,太匆匆”,感嘆時光匆匆,美好易逝。下片“胭脂淚”將視角由林花轉(zhuǎn)到人,花與人相互留戀,淚既是林花的淚,也是詞人自己的淚。
- 全詞化用了杜甫的詩句“林花著雨胭脂濕”,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如擬人,烘托出無奈、哀怨的氛圍。
- 從整首詞來看,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反映了李煜人生無常、無力回天的無奈以及深重的怨恨,就如同那東逝的江水永無盡頭。
《長相思2》
看不夠?趕緊來閱讀
《長相思2:訴衷情》
原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