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英文圖書

羅密歐與朱麗葉(英文版)

展開

羅密歐與朱麗葉(英文版)

作者: (英)W.莎士比亞 更新時間: 2022-07-26 17:13:50

已完結(jié) 簽約 VIP 英文圖書Literature & Fiction(文學(xué)與虛構(gòu)類)

莎士比亞一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四個時期。從26歲至30歲這一時期是其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寫作以模仿古羅馬喜劇和悲劇為主,是習(xí)作時期。當(dāng)時的英國流行塞內(nèi)加悲劇,即“血的悲劇”,莎士比亞寫過這種劇本?!读_密歐與朱麗葉》是莎翁第二個創(chuàng)作時期的精品,表明他已掌握了創(chuàng)作藝術(shù),文筆流暢,臻于成熟。這一時期的作品大都?xì)g樂向上,富有詩意。1601年,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了《哈姆雷特》(本輯已收錄),開始了他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時期。在整整八年時間里,莎翁洞悉了世間所有邪惡,以至他近乎悲觀到絕望的程度,因此,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喜劇也是悲苦的。最后一個時期莎翁采用了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悲喜劇或傳奇劇。他的悲喜劇寧靜、莊重、趣味幽雅,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暴風(fēng)雨》?!读_密歐與朱麗葉》雖然是悲劇,但其結(jié)局卻完全符合莎翁時期的喜劇標(biāo)準(zhǔn)。羅密歐和朱麗葉一見傾心,但卻因封建世仇,戀愛受到阻撓,導(dǎo)致二人早逝。最終,雙方家長鑒于世仇鑄成的悲劇而言歸于好。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者的愛情理想與封建惡習(xí)、封建壓迫之間的沖突。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莎翁以抒情的筆調(diào),用日光、月光、星光等象征光明的意象,來形容青春和愛情的美好,譜寫了一首贊美青春和愛情的頌歌。作品中,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月夜陽臺上對話的場景,已成為經(jīng)典。一對相愛的青年雖然死了,但美好的事物和真正的愛情是不朽的,在付出代價之后,封建偏見是可以被克服的。

免費試讀 加入書架 去APP,免費暢讀

最新章節(jié)

作品互動區(qū)

大大已收到0個禮物禮物寫的好棒,送個禮物~!

  • 99紅袖幣

    鮮花

  • 520紅袖幣

    咖啡

  • 1314紅袖幣

    鉆石

  • 6666紅袖幣

    豪車

  • 10000紅袖幣

    房子

  • 233紅袖幣

    刀片

推薦票本周票數(shù)

0

還沒有收到推薦票,期待你的鼓勵

投推薦票

月票本月票數(shù)

0

還沒有收到月票,期待你的鼓勵

投月票
我的迷妹等級

還沒人支持Ta·快來做第一人

普通

(英)W.莎士比亞

  • 作品總數(shù)

    2

  • 累計字?jǐn)?shù)

    10萬

  • 創(chuàng)作天數(shù)

    0

其他作品

  • 哈姆雷特(英文版)

    莎士比亞最有名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創(chuàng)作于1601年,時值歐洲文藝復(fù)興運動進(jìn)入晚期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去世(1603年)前兩年,因而,《哈姆雷特》不僅體現(xiàn)了文藝復(fù)興的思想意識,而且反映了英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種種矛盾沖突?!豆防滋亍返谋瘎⌒园怂膫€主要層次:第一個層次涉及謀殺君王,篡奪王位,進(jìn)而謀害王子的政治悲劇成分。第二層次涉及代表著文明進(jìn)步的正面人物同丑惡與罪惡展開斗爭的社會悲劇成分。第三層次涉及因盲目而卷入政治沖突而導(dǎo)致毀滅的家庭悲劇成分。第四層次涉及愛情被摧殘、被利用的愛情悲劇成分。

    加入書架

同類推薦

  • 經(jīng)典英文小說:無名的裘德(套裝共6冊)

    Thomas Hardy

    Thomas Hardy's final novel "Jude the Obscure" began as a serial publication on December 1894 before being published in book form the following year. It is the story of its titular character Jude Fawley, a young lower-class man with dreams of being a scholar, and his relationships with his wife, Arabella, and his free-spirited cousin, Sue Bridehead. The novel follows the life of Jude from his youth living in a village in southern England where he works in a bakery and studies Classical Greek and Latin in his spare time with hopes of one day becoming a scholar at Christminster, a fictional city modeled after Oxford. His dreams are dashed however when he becomes ensnared by deceit into marriage with Arabella Donn, a coarse and superficial girl. What follows is a classic and tragic tale that plays upon many themes, principally of which is the idea that one's ruinous downfall is the product of having lived a sinful life. Having been harshly criticized in its day for its scandalous portrayals, "Jude the Obscure" has since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Hardy's finest and most intricate works.

  • 野性的呼喚 白狼(英文版)

    (美)杰克·倫敦

    《野性的呼喚》是由20世紀(jì)初美國著名小說家杰克·倫敦所著,并于1903年發(fā)表。全書以19世紀(jì)淘金熱為大背景,當(dāng)時,強(qiáng)壯的拉雪橇的狗成為搶手貨。小說主人公是一條名叫巴克的狗,本來它是家養(yǎng)的,但被人偷走,變賣到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的阿拉斯加,去拉雪橇。巴克不得不強(qiáng)迫自己適應(yīng)環(huán)境,與其他的狗打架爭奪地位,最終生存下來,并成為動物群中的首領(lǐng)。該書出版后,即給杰克倫敦贏得巨大聲譽(yù)。早在1908年,該書就被改編成電影,此后,又多次被拍攝成電影。小說《白狼》于1906年出版發(fā)行,大背景也是19世紀(jì)的淘金熱潮,也是從狗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小說,可以說是《野性的呼喚》的姊妹篇,小說在人性、道德與救贖方面都有很深刻的探索。該小說多次被排成電影,最后一次是1991年,被好萊塢排成電影,受到觀眾們的歡迎。本版本是美國人最認(rèn)可的哥登堡權(quán)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