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說分類 歷史

兩宋元明

  • 武鍛大明

    酸湯折耳根

    歷史已完結(jié)73.6萬

    建文初年,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意欲推翻建文帝取而代之,正當(dāng)他一路勢如破竹,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落入建文帝設(shè)置的陷阱之中…… 若干年后—— 紫禁之巔。 建文大帝:朕因大明而生,自當(dāng)重鑄這盛世乾坤! (已有百萬字完本作品《穿越三國:這個阿斗不用扶》更新有保障,歡迎諸君品鑒?。?

  • 大明:開局召喚天山童姥

    橡皮泥戰(zhàn)士

    歷史已完結(jié)86.82萬

    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 闖王入京,黨爭不休,民不聊生…… 這個時候穿越,是不是遲了點兒? 不怕…… 金庸群俠來相助! 天山童姥、喬峰、郭靖,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朕的江山,朕自己打!

  • 我崇禎有一群祖宗撐腰

    湘中大將

    歷史已完結(jié)9.47萬

    朱昱郴魂穿崇禎,激活祖宗保佑系統(tǒng)。 雖然第一次當(dāng)皇帝,但是有朱元璋,朱棣等先帝教導(dǎo),他振皇權(quán),壓士紳,重整軍隊,平東虜,定南洋,奪回西域,廣拓遼東千里!

  • 明末:從保衛(wèi)村莊開始

    步行客

    歷史已完結(jié)13.91萬

    明朝末年,各色人物粉末登場,你方唱罷我登臺。 李自成、張獻(xiàn)忠、洪承濤、左良玉、多爾袞、吳三桂...... 大明、大順、大西、南明、滿清 ...... 崇禎十三年,張獻(xiàn)忠將要第一次入川。 而這年,一個后世的靈魂來到了此間。 剛回到村子里的王澤,發(fā)現(xiàn)土匪來光顧他們村子了。 怎么辦?當(dāng)然是提刀?。?不然伸脖子嗎? (且看王澤如何在這個亂世,從一個普通人開始,建立根據(jù)地,發(fā)展科學(xué)技術(shù),解放生產(chǎn)力,一步步壯大,讓華夏立于世界之巔。)

  • 明末,我擁有無限物資

    十萬伏特汪汪俠

    歷史已完結(jié)73.5萬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圍。 尊嚴(yán),只在劍鋒之上。

  • 大明私生子

    我只是淋了一場雨

    歷史已完結(jié)9.24萬

    非嚴(yán)謹(jǐn)歷史正經(jīng)文!

  •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牛角的二師兄

    歷史已完結(jié)75.51萬

    朱由校已經(jīng)死了,但是他又活了! 可那邊的五弟信王朱由檢已經(jīng)開始要登基,正準(zhǔn)備接過他的皇位! 這邊他死得還撲朔迷離,誰也不知道那些正人君子,還會不會借著這個機會摁住他的棺材板! 關(guān)外的建奴磨刀霍霍,也想享受一下這中原大好河山! 關(guān)內(nèi)的叛軍流賊,也正想嘗試一下當(dāng)皇帝的滋味! 穿都穿過來了,還剛好是個皇帝,朱由校怎么能放過這大好機會! 這個皇帝,他還是受累自己繼續(xù)當(dāng)著吧! 崇禎救不了大明! 他朱由校要當(dāng)中興之主!

  • 回到明末當(dāng)小代

    訊越者

    歷史已完結(jié)29.36萬

    甲申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大順元年,大清順治元年,神州大地在這幾個年號的角逐中已經(jīng)支離破碎。 大明的遺老遺少們,你們悠著點。 算了,萬事不求人。 本書又名《大清不開心》。

  • 混在北宋當(dāng)皇帝

    青青谷子

    歷史已完結(jié)71.08萬

    穿越成宋欽宗第一天就被皇后懷疑。 …… 做為如今的大宋皇帝,趙洹覺得,大宋這個世界古代史上最富庶的王朝不該拉胯

  • 橫刀太行

    俠者墨客

    歷史已完結(jié)5.94萬

    我本無心入江湖,奈何人間風(fēng)云起。 橫刀太行躍白馬,熱血故地盡舊夢。 忍看蒼狼欺眾生,刀指落日夕陽殘。 河畔清水洗鬢霜,血染布衣家何在。 問兒何處收吾骨,手握青山拋九州。 何時英雄不少年,痛飲豈能是書生。 酒醉沙場刀猶在,筆架脖頸斬頭顱。 十二時辰日月倒,滿紙難換一碗粥。 ——————俠者墨客

  • 劉備:我的兄弟叫武二

    滅了的星

    歷史已完結(jié)68.41萬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三月,永安宮。漢昭烈帝劉備病逝。終年六十三歲。 迷離之際,忽然劉備聽見耳邊有個婦人開口說道:“大郎……你就喝了它吧!” “宋家小兒!若是某在知道汝害人母,而用其子。必定殺汝!” “吳用!你外貌忠厚,內(nèi)藏奸詐!某豈能用你!” “久慕‘金劍先生’之名,今日相見,卻無以為敬。某雖不才!在劍術(shù)方面略有心得。愿向足下討教一二!” “我是劉玄德!大漢朝的領(lǐng)袖!”

  • 宋桓帝

    溫毅陽

    歷史已完結(jié)42.05萬

    北宋末年,海上之盟。北地小蕃一口氣吞掉契丹五都之四,中原王師連一個燕京都打不下來。 經(jīng)此一役,天朝上國成了紙老虎的代名詞,完顏家的狼崽子們蠢蠢欲動,遂于公元1125年底勒兵向闕。    靖康恥,近在咫尺!    剛走出校門的管理學(xué)碩士趙桓,只因手癢寫了一篇不靠譜的論文,便一頭撞進(jìn)了淵圣皇帝的軀殼里。 接盤俠面臨的大麻煩,除了十二世紀(jì)東亞戰(zhàn)力最強的金軍鐵騎,還有從上到下爛到骨子里的大宋官僚、財賦、軍政體系,以及眾多怯于公戰(zhàn)、勇于私斗的文臣武將…… 隨著李綱、韓世忠、劉锜、種師道、宗澤、岳飛等兩宋之交的風(fēng)云人物陸續(xù)粉墨登場,穿越者終于亮出了獠牙: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一我不是宋欽宗,我是宋(送)桓(還)帝!    注:桓者,大也。壯以有力曰桓;克敵服遠(yuǎn)曰桓;武定四方曰桓;辟土兼國曰桓。

  • 重生之南明挽歌

    君子狂士

    歷史已完結(jié)10.38萬

    (書友群565652541)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師,崇禎完成了君王死社稷的最后使命,鮮血與火光染紅了整個大明江山,在這個風(fēng)雨飄搖,山河破碎的亂世中,搖搖欲墜的南明小朝廷在一只蝴蝶翅膀的揮動下,駕著歷史的車輪,在大明帝國最后的余暉下,譜寫著壯麗的挽歌……

  • 朱棣重生土木堡

    崛起的石頭

    歷史已完結(jié)59.21萬

    “我朱家怎么出了這樣的敗類?”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榆木川,一覺醒來,竟發(fā)現(xiàn)重生到了二十五年后。 也先正在圍城。 于謙正在血戰(zhàn)。 孫若微成了太后。 而他的重孫大明戰(zhàn)神堡宗朱祁鎮(zhèn),正在叫門!

  • 靖康霸業(yè)

    風(fēng)中檸月

    歷史已完結(jié)61.54萬

    北宋末年,金軍突起,直取汴京。 號稱世界上最繁華的上京城被洗劫一空…… 男子皆被殺,女子皆為金兵所占。 史稱“靖康之變”。 現(xiàn)代歷史系學(xué)生趙欽,一覺醒來竟穿越到了公元1124年,此時距離靖康之變不到三年。 作為后世而來的他,又當(dāng)如何避免這一慘劇的發(fā)生。 且看趙欽如何以一己之力,扶大廈之將傾,改寫歷史,打造出一個“靖康盛世”……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藍(lán)色

    歷史已完結(jié)317.67萬

    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孫,就是上島啃番薯,下海打游擊,也絕不投降滿清韃子,誓死反清復(fù)明,光復(fù)華夏! 以海水為金湯,舟楫為宮殿,甲板即為朝房, 落日狂濤君臣對,亂礁窮島衣冠聚。 驅(qū)除韃虜復(fù)中華,海上天子成霸業(yè)!

  • 大明建昌侯

    一語不語

    歷史已完結(jié)122.09萬

    大明弘治九年,我來了。 我叫張悅,現(xiàn)在叫張延齡,就是那個在扶弟魔張?zhí)笙嘀?,弘治、正德兩朝壞事做盡卻沒人動得了的大明國舅。 上輩子就是太仁慈,機關(guān)算盡最后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這輩子痛定思痛,以畢生之所學(xué),做大明最奸之國舅,光做壞事不行,我還要只手遮天,掌控大明國運。 到嘉靖朝時怎么混?知道歷史,我還能讓朱厚熜那小子當(dāng)皇帝? 別問我用什么辦法,總之大明正朔絕對不會再便宜了老朱家的旁支。

  • 我要做太孫

    我要做皇帝

    歷史已完結(jié)196.38萬

    新書《我的岳父是太子》,敬請支持! 我祖父是朱元璋,我父親是太子朱標(biāo),我才是太子嫡子,我才是大明的順位繼承人! 朱允熥發(fā)出最強音:我要做太孫!我要做皇帝!

  • 日月江山永為明

    紈紈紈紈紈绔

    歷史已完結(jié)144.4萬

    日月山河還在,大明江山永在! 作為最后一個由漢人統(tǒng)治的王朝, 大明本應(yīng)閃耀出更加輝煌的光芒。 但戰(zhàn)爭的失利和體制的錯誤卻讓這個王朝慢慢凋零。 大明王朝后繼有人,朱瞻垶要做的卻更多了。

  • 冬眠三十年,發(fā)現(xiàn)八弟竟是朱元璋

    洪荒濟(jì)公

    歷史已完結(jié)35.67萬

    洪武十五年,一個一心追求長生、智商不斷增長的老妖怪,從冬眠艙中走出,來到應(yīng)天府尋找八弟……朱八。 1345年,朱元在興化府仙游縣天云觀,發(fā)現(xiàn)了一艘破損的宇宙飛船,在飛船的駕駛艙找到一具冬眠艙。 第一次冬眠:1348年-1381年。 那一天,朱元璋打開了朱元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信上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