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丑惡狠狠的哼了一聲,雖然生氣,但是他終究師傳儒家,不至于當場失了身份禮貌。居然朝衛(wèi)鞅拱手:“此次論戰(zhàn),公孫丑心服口服。然則,此次失敗,鄙人覺得,非我儒家之道不行,乃是因為我個人才學不夠,不足矣匹配先生這等問題的高度。先生不棄,請賜尊姓大名。請先生它時移步齊國稷下學宮,我請我?guī)熋献酉壬?,與先生一論高下。先生可敢否?”
公孫丑說著,拿出一塊小小的木牌,上面,六個鎏金大字:稷下學宮敬邀!。
王棟看了看那面小牌子,嗯,夠排場,大氣。
但是,王棟依然搖了搖頭:“不才乃是無知村野之民,小讀詩書,腹中墨水,不及孟子大師萬分之一二,如此興師動眾,舟車勞頓的跑去齊國受辱,所以小民委實沒有這個興致。我的工作很忙啊,沒時間,沒時間……”
“什么?稷下學宮的邀請函,這小子居然拒絕了?”
“天哪?這小子難道不知道,稷下學宮,乃是天下文人士子都向往的名人圣地嘛?”
“就是就是,在那里,可以聆聽大儒教誨,諸子百家各位先圣。這樣的機會,這小子,居然拒絕了?”
“哎呀,為什么不給我呀,小子我平生第一夙愿,就是能夠一進稷下學宮,領(lǐng)略諸師之風采,此生足矣?!?p> “囂張,這個無名小子很囂張。居然連孟子大師高徒親自頒發(fā)邀請函,都不給面子?!?p> “儒家,是肯定要記住這小子啦……”
……
見王棟居然拒絕稷下學宮的邀請函,不但公孫丑一驚,就是連其余三位師兄弟,也是一驚。
這天下,居然還有學子,拒絕稷下學宮的邀請函。這真是,大姑娘上繳頭一遭啊……
公孫丑虎著臉:“怎么,先生如此這般就拒絕稷下學宮之邀請函,難道不覺得自己有點不太禮貌嘛?”
王棟微笑:“強別人所難,成自己之意。儒家,難道不覺得儒家有點不太禮貌嘛?”
“我去,回擊的妙哉,妙哉呀!”
“臥槽,霸氣!”
“我開始有點喜歡這小子的驕狂了……”
“儒家四賢來此洞香春,風騷了幾個月。如今,終于是遇到對手了?!?p> “然也,講真,我老早就看他們幾個牛逼哄哄的樣不順眼了?!?p> “然也,我也憋著氣呢。奈何本身本領(lǐng)不濟,說不過人家。這小兄弟,可是給咱出了一口惡氣呀?!?p> 王棟直接一句就把公孫丑頂撞了回去。
公孫丑臉色鐵青,依然舉著那面小牌子:“先生,難道是怕不敵我?guī)?,自取其辱嘛??p> 王棟聞言,再次微笑:“非也非也,恰恰相反。孟子大師,小生佩服不已。正是因為如此,小生不想赴稷下學宮。因為,草民這幅臭脾氣,在辯論的時候就沒有了腦子和自控力。怕一不小心,駁敗了孟老先生,毀了他一世英名。那樣的話,鞅……殃及儒家名聲,就不好了,我于心不忍吶!”
“什么?。俊?p> “什么???”
“什么???”
“什么???”
四句什么,一起喊了出來,正是四位孟子的高徒,公孫丑、樂正子、公都子、屋廬子,一起喊出來的。
“小子,你不要太狂妄自大了!”
“無名小子,你知道你在說什么嘛?”
“不知恥的小輩,如此之大的口氣。也不怕閃了你的舌頭?”
“小子,你要是不接這個邀請函,那,我們可以讓你向儒家道個歉,就饒過你?!?p> 他們四個人,一起圍了上來。
王棟一愣:“干什么?干什么?辯論不過,還要群毆我不成?這難道,就是你們?nèi)寮业淖雠??太夸張了吧??p> 公孫丑:“為你辱我孟師道歉!”
樂正子:“為你口無遮掩,巧舌搬弄是非,辱我儒家名聲道歉。”
公都子:“為你不尊我?guī)煹狼?。?p> 屋廬子:“為你踏我儒家聲譽而抬高自己道歉?!?p> 王棟一打來到這個世界,一直竭力像模像樣的做個講究人,說話都是字正腔圓的。此時此刻,他真是忍不住了,看著這四個人,冷笑一聲:“一群傻逼。真是懶得理你們……”
“什么?如此粗鄙之言語,竟然也能說出口。小子,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羞恥二字?”
“簡直是難堪入耳之污言穢語,污言穢語?!?p> “想不到公都子平生,居然能從學人士子口中,聽到如此惡劣言語?簡直不堪忍受,不堪忍受!”
“如此粗鄙之人,跟他講什么道理。打他!”
最后一個屋廬子,竟然氣的擼起了袖子。伸著胳膊,就朝王棟打來……
“住手!”
這幾個氣憤到一定頂點的家伙,氣的要掄起拳頭揍王棟了。
這時候,一聲清麗的聲音,如同夜鶯一般,從樓上飄了下來。
屋廬子的胳膊,還在半空中舉著。眾人,全都朝樓上望去.....
一襲紅群的白雪,如同從天邊掉下來的一塊火燒云,從樓梯上飄了下來。旁邊,梅姑緊緊相隨。
“哎呀,這是……這難道就是我大魏洞香春閣主,白雪小姐?”
“真是,美若天仙啊……”
“小生來洞香春五年了,今日,終于見到白閣主真容了。真……美呀!”
“早聞洞香春閣主,傾國傾城,今日一見,見面更勝聞名啊?!?p> “天下間,還能有比白雪小姐更美的女子了嘛……”
白雪緩步從樓梯上下來。眾人士子,連忙自動讓出一條甬道。白雪緩步來到了王棟和那四位面前。
白雪的眼睛一看屋廬子,屋廬子渾身一哆嗦,趕緊把舉在半空中的胳膊,收了回來。
白雪的眼神收回來,看向窗外:先父創(chuàng)洞香春,為了的就是讓天下士子,有才之士,能有個一論天下所學之所。不為謀利,但為文明之源,百花齊放,壯我華夏。
設(shè)立之初,便有閣規(guī)。非學人士子,大賈望臣,侯門貴胄,名士大賢等有治國治學之才者,不得入內(nèi)。同時,也規(guī)定了,閣內(nèi)治學論學,各抒己見,可有學見之爭。即便吵翻了天,也無妨。只要是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