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結親
一九九零年,楊加壽一家五口生活在分家時的四間老房子里,其妻李老太,大兒子楊光應,二閨女楊光英,三閨女楊光梅,小兒子楊光勇。楊光英早早的就嫁出去了。
今年大兒子楊光應已經(jīng)滿二十歲了,在小村里已經(jīng)是晚婚大齡男青年了。
村中二爺爺楊加祿說:當時他舅兄老李家有兩個姑娘,老大李小美和楊光應年齡相符。他讓楊家老大幫他一起去舅兄嫁家背大米回來吃,其實是找借口讓他跟著一起去舅兄家中相看相看。
那時候結婚,相看后覺得可以,馬上就結婚了,沒什么自由戀愛,相看一次都是家中長輩開明的,有的直接是家中長輩之間同意就結婚了。在過了一個周末,老李家托人帶來了口信,讓楊加壽一家著手請媒人到家中去提親,兩家很快達成共識,讓李家大閨女嫁過來。
在同年冬月初八請了幾家親戚吃了頓飯,告知親戚朋友兩家定親了。老人常說:娶了媳婦好過年,楊李兩家在定婚一個月后,趕在過年前吧婚禮辦了。
婚禮其實很簡單,村中鄰居親戚一起吃了頓飯就完事了。大家也能在過年前吃塊肉,沾沾葷腥;親戚朋友隨的那點東西留著過年加個菜。
兩邊家庭條件都在溫飽線上掙扎。結婚第二天認親,沒什么禮物可送,新媳婦送了自己做的鞋墊。
長子都會被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將來要承擔一大家子的負擔,楊家老大很早就送去上學了,但是成績也就那樣了,初中畢業(yè)后就沒能考上,回家跟著楊加壽老兩口一起種地。楊光英到小學二年級就不肯在去了,楊光梅和楊光勇還上到初中一年級完;就這樣楊光應成了全家學歷最高的,也是全村最高大的。
婚后沒多久,楊家老大媳婦懷孕了。雖然沒閑在家里養(yǎng)著,但也減少了每天背柴挑水的重活,去地里也只是動動手。每年八月,都是挖洋芋(土豆)的季節(jié),這天楊家老大媳婦又在地里挖好洋芋等楊家老太太來背時,閃了腰。肚子有點隱隱作痛,吃過晚飯八點二十五,楊家第三代最大的女兒出生了。
楊老爺子看了看只說了句:“沒事就好”。李老太給起了小名—-小楊慧。
根據(jù)家族字輩排序,這輩孩子背字是“智”,孩子的名字很快就起好—-楊智慧。也許有人會說:楊光應希望他的孩子聰明又智慧,其實是他起名廢,只能在李老太起的小名中加上字輩的字。

楊豆豆yh
一些經(jīng)歷,分享給大家無聊時翻一翻。工作之余聽個八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