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張良能夠來到關(guān)中重新回到劉邦身邊,并且愿意輔佐劉邦,這是劉邦所意想不到的。劉邦明白,當(dāng)張良意識到統(tǒng)一才是往后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后,他還在想著報仇,報韓國的仇,借劉邦的手報韓國的仇。歸根結(jié)底,張良算“迫不得已”投奔自己,和自己還不是一條心。在這一點上,劉邦帶出來的沛縣班底就不是這樣,他們對劉邦有依賴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是利益共同體。而張良、韓信等只是依附于劉邦,并不依賴,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倘若另外有人能幫助張良報仇,倘若另外有人給韓信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他們就會拋棄劉邦。但劉邦不在乎這些,劉邦的高明就是能夠用自己的魅力留住人才,讓他們心甘情愿地輔佐自己。
張良來到咸陽,劉邦正在臨時行宮里大擺宴席呢。張良的到來讓劉邦十分高興,連忙把張良請到上座,說道:“子房,你可不知道,這幾天寡人心心念念的就是能見你一面。聽說項羽那個王八蛋殺了韓王成,寡人早就想收拾他了,正好給了寡人機會!子房你給寡人推薦的果真是大才,你看,自從韓信韓大將軍來了之后,寡人一路上都在打勝仗。”張良抬頭一看,坐在自己對面的正是韓信。
韓信先張良一步來到咸陽,向劉邦說明了雍丘的戰(zhàn)況,誰知劉邦把韓信手里的漢軍主力調(diào)回到自己手里,重新給韓信撥了一波人馬,要韓信繼續(xù)圍住雍丘,自己則是打算東征。說實話,韓信并不支持劉邦在此時東征,但劉邦是個十分有主見的人,他一旦下定決心干某事,誰也動搖不了。
除了張良來到了劉邦身邊,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也來到了劉邦身邊,那就是張耳。張耳在項羽戲下分封被封為常山王,地位與劉邦平起平坐。而且相比起在項羽面前不受待見的劉邦,張耳似乎更招待見,他為什么此時來投奔劉邦呢?話要從齊國說起。
齊國這片土地上出了三個名人,號稱“田氏三兄弟”。老大叫田瞻,是田家第一個冉起的明星。秦末以來,天下動蕩不安,各地紛紛起來反抗秦王朝,齊國也不例外。
某日在齊國的翟城縣,一個當(dāng)?shù)赜忻暮缽娧褐依锏囊粋€奴隸來到縣令的府上。在當(dāng)時,奴隸主若要處死自家的奴隸,那也是要向當(dāng)?shù)馗改腹賲R報并征求同意的??h令審理這件事時沒有戒備,這個豪強上來一劍就把縣令殺了,奪下了整個縣城的政權(quán)。這個豪強就是田瞻。奪下了縣城的政權(quán),田瞻說了三條:第一,天下諸侯反秦的大趨勢已經(jīng)形成。第二,齊國最先建國。第三,田氏在齊國是名門望族,深得人心。說完這三條,田瞻自立為齊王。只奪了一個縣的權(quán)力,在那個槍打出頭鳥的時代,田瞻自立,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足可見田瞻的氣魄。我們講過項梁擁立楚懷王,封韓王成為韓王。這些王都是“他立”,被別人所立,多數(shù)都是政治傀儡,自主權(quán)不在自己手里。而田瞻的自立導(dǎo)致其自主權(quán)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田瞻自立后,馬上就接到了魏王咎的求助。秦軍開始反攻,秦將章邯困住了魏王咎。田瞻立馬跑去支援魏王,結(jié)果讓章邯來了個圍點打援,魏王咎和田瞻都被夜晚突襲的章邯殺掉了。
田瞻死后,田家的田老二崛起了,接了田瞻的班。田老二名叫田榮,是田瞻的堂弟。田瞻兵敗,齊軍在東阿重新被田榮組織起來。章邯發(fā)現(xiàn)后就把東阿圍了起來。就在田榮危在旦夕之時,項梁的出現(xiàn)解了圍,讓田榮的壓力減輕了。田榮回到齊國,眼前的景象卻讓田榮大為不爽——就在田榮還在前線作戰(zhàn)時,因為齊國之前只有一個齊王田瞻,國不可一日無君,齊國人就擁立了田假為齊王。田榮一氣之下把田假趕跑了,立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已故齊王田瞻的兒子為齊王,自己做相國,掌握軍政大權(quán)。在這個過程中,田榮無視項梁和自己的約定,一起去打秦國。田假跑到了楚國,田假的相國和將軍跑到了趙國。后來項梁遇到了麻煩,他要和章邯決戰(zhàn),但章邯的軍隊數(shù)量太多,項梁感覺自己好像敵不過的樣子,于是向田榮求救,覺得自己曾經(jīng)救過田榮,田榮和自己聯(lián)手打章邯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但是田榮要談條件,要出兵可以,但楚國必須把田假殺了,趙國必須把田假的相國和將軍殺了。項梁當(dāng)年救田榮時什么條件都沒談,項梁有難了田榮卻還要談條件,最終楚國決定不殺田假,趙國見狀也沒殺田假的相國和將軍,這就導(dǎo)致了田榮拒絕出兵,項梁在定陶兵敗身死,這也引來了項羽滿滿的恨意。
我們進而又可以想到,為什么劉邦在關(guān)中鬧得這么歡,項羽視若無睹?還是田老二干的好事。項羽分封諸侯時,把齊國分為三份,濟北、齊和膠東。然而三齊王沒有田榮什么事。主要是因為田榮不符合項羽封王的三條標準,他既沒有參加巨鹿之戰(zhàn),也沒有跟隨諸侯聯(lián)軍進入關(guān)中,更沒有尊楚國為反秦盟主。這不由得讓項羽想起了定陶之戰(zhàn)這段不好的回憶,田榮沒有加入封王的行列。田榮心里當(dāng)然不服,他把三齊王全殺了,自己自立為齊王。這還沒完,田榮公開舉起反楚大旗后,他在盡可能地拉攏看項羽不順眼的勢力,陳余就是田榮看重的勢力之一。
陳余滿足了兩條項羽封王的標準,只是他沒有跟著項羽入關(guān),因而只是封了侯,領(lǐng)有三個縣。而陳余的好朋友張耳卻封了王,把原來的趙王歇擠到了代北做代王。陳余覺得自己的功勞和張耳是一樣的,再加上因為張耳催促陳余在巨鹿之戰(zhàn)時出兵的兩個將軍在戰(zhàn)斗中陣亡,張耳懷疑是陳余殺了他們,陳余一個氣不過就把大將軍印拍在桌子上,氣呼呼地說:“你以為這個大將軍我很樂意當(dāng)啊!”說完,他就去方便了。這是陳余的一大錯誤,賭氣交權(quán),這就成了張耳和陳余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的開端。
這時有人勸張耳趁機奪了陳余的兵權(quán),如今兩人鬧成這樣,如果陳余還手握兵權(quán),勢必對張耳不利。張耳聽了,奪了陳余的兵權(quán)。陳余方便回來,發(fā)現(xiàn)張耳竟然真的臭不要臉的拿了自己的大將軍印,很生氣也很無奈,只好暗中行動,找到軍中和自己關(guān)系密切的將領(lǐng)軍官,其目的一目了然。不久,田榮要和陳余一起反楚,陳余向田榮借兵要打張耳,田榮同意了,畢竟能擴大自己的領(lǐng)地,何樂而不為。就這樣,被陳余打敗了張耳這才狼狽不堪地來投靠劉邦。
其實張耳在兵敗后有兩個選擇,他可以投奔項羽,也可以投奔劉邦,投奔劉邦那只是出于個人情感,投奔項羽是因為張耳這個常山王是項羽封的,求助自己的“老大”,應(yīng)該能得到幫助。但張耳手下有個甘公善于觀察天象,說漢王所在的關(guān)中有天子之氣,理應(yīng)投奔漢王。張耳聽了,來到了劉邦的陣營。
田榮這個人,確實很有能力,田瞻戰(zhàn)死后,他能迅速把潰散的齊軍重新集結(jié)起來。但這個人不能看清楚天下大事,心胸狹隘,為了自己的利益連盟友有難都不救,放著最大的敵人秦國不打也要先解決齊王的問題。如今,他又以分封不公,扶持了陳余,拉上了游擊將軍彭越,把天下攪成了一鍋粥,把楚霸王弄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