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長歌

第078集:辭漢萬戶

西漢長歌 槿賢 2577 2018-08-02 17:29:28

  書接前文。

  劉邦當了皇帝后,擺在眼前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分封功臣。劉邦當年是靠著封侯許愿的方法召集了一幫人一起打天下,如今天下打下來了,人人都在等待著劉邦給他們好處。于是在高祖六年,劉邦一共分封了二十九個列侯。

  在高祖六年分封的二十九個列侯中,前八名列侯我們需要拉出來仔細說一說。這八位列侯分別是平陽侯曹參,食邑一萬零六百戶;留侯張良,食邑一萬戶。絳侯周勃,食邑八千一百戶;酂侯蕭何,食邑八千戶;汝陰侯夏侯嬰,食邑六千九百戶;潁陰侯灌嬰、舞陽侯樊噲、曲逆侯陳平,食邑各五千戶。

  我們從第一名開始說,曹參,他之所以能夠封侯,是因為軍功。關于曹參的軍功,《史記·曹相國世家》里記錄得非常詳細,我們直接上數(shù)據(jù):攻下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活捉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軍侯、御史各一人。

  在大家的眼中,曹參的軍功無疑是列侯中間最高的,軍功再高的就是異姓王的范疇了。曹參的軍功大概分為兩部分:滅秦和亡楚。

  說到滅秦這一部分,我們就要提到劉邦集團的一個核心班底——碭泗班底,曹參也是這個碭泗班底的骨干成員。后文書我們還會詳細講,碭泗班底與劉邦的關系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和劉邦是老鄉(xiāng),都是碭郡或泗水郡人,沛縣和豐邑都屬于泗水郡。曹參滿足這個條件,而且他們都是沛縣豐邑人,關系更親密。

  再往上抬一級,曹參和劉邦還是老同事,他們曾在一起工作過,當時的曹參是沛縣的獄吏,而劉邦只是個小小的亭長,這卻不妨礙兩個人之間的交往,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再抬一級,后來劉邦豐西縱徒,隱居在邙碭山躲避官府的追擊,恰好此時陳勝吳廣起義,沛縣縣令也打算起義,當時找來了自己的兩個助手,一個蕭何,一個曹參。兩個人都支持縣令起義,但是要求縣令不能帶頭,應該讓有經(jīng)驗,深得沛縣老百姓民心的劉邦率領大家起義??h令剛一開始同意了,但后來又反悔了,除了不讓劉邦進城外,還派人要殺了蕭何曹參兩個人。但兩個人跑得快,從城上順了根繩子出了城,和劉邦匯合。劉邦當上沛公,在沛縣起義,謀劃的人有三個,其中就有曹參,因而曹參也是跟隨劉邦起義的老革命之一,和劉邦還有一層老戰(zhàn)友的關系。

  有了老鄉(xiāng)、老同事、老戰(zhàn)友這三層關系,再加上曹參個人能力的突出,這使得曹參在滅秦的過程中一直擔當著沛公軍的主輸出的角色,各種硬仗都打過。另外還有一條,曹參曾任中涓,這個職務相當于是給主公打掃臥室房間的角色,主公的臥室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的,那里面放著的都是機密,這也說明了劉邦對曹參的信任。

  曹參的軍功最引人注目的是亡楚部分,這是自打韓信加入了劉邦的陣營后,漢軍的主輸出名義上換成了韓信,曹參作為副將輔佐韓信,當然,我們前文書講過,監(jiān)視大于輔佐。就在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成皋一線拉鋸苦戰(zhàn)二十八個月的時間里,曹參奉命跟著韓信橫掃諸侯國,跟著韓信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我們也說過,韓信的功勞是當時的天下第一,坐著戰(zhàn)功天下第一的人的船,曹參的功勛薄上也要記上和韓信一樣的功勞。

  再來說說第二名,留侯張良。像曹參封侯時,大臣們沒有說什么,反而很贊成曹參封侯。而到了張良這里,大臣們還沒有表示什么,劉邦自己先站出來給張良說話:“子房的功勞是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睘槭裁磩钜獑为氄境鰜斫o張良說話呢?原因很簡單,大臣們在打下天下后要求劉邦分封功臣,自然是論功行賞,這個功在大臣們看來就是軍功,在戰(zhàn)場上斬將奪旗的功勞。這也是沿襲秦制的表現(xiàn)之一,秦國的軍功爵制度所帶來的思想觀念仍舊深深地扎根在這些大臣的腦袋里,非軍功不能封侯,估計就是當時每個人的內(nèi)心想法。曹參的軍功沒的說,所以大臣們很支持曹參封侯,而張良是一個謀士,未曾上戰(zhàn)場殺敵,所以他沒有戰(zhàn)功,非軍功不能封侯。劉邦何嘗不知道這些大臣心中的想法呢?所以他需要站出來給張良說話,因為張良的功勞是不容抹滅的。

  封侯的底線是有功,張良的功勞是什么呢?有十三條:

  一、巧取南陽。張良要劉邦先假意繞開南陽繼續(xù)前進,等到南陽的防備松懈了,再突襲。這樣做不但輕松地拿下了南陽,還讓劉邦在收攬了民心的過程中降服了許多郡縣。

  二、突破峣關。當時劉邦想要拿著自己手上的幾萬人和峣關的守軍拼命,張良阻止了,先是派說客和守軍講和,然后突然襲擊,突破峣關,順利來到了咸陽。

  三,和樊噲一起勸劉邦不要住在秦宮,還軍灞上,讓后來的劉邦對項羽有個交代。

  四、鴻門宴前通過項伯給劉邦牽線搭橋,讓劉邦躲過了被項羽舉兵消滅的劫難,化解了這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火拼。

  五、劉邦鴻門出逃,張良負責給劉邦斷后,掩護劉邦安全地回到了灞上。

  六、張良把自己得到的賞賜轉手給了項伯,讓劉邦得到了漢中這塊地,成全了漢王。

  七、勸劉邦燒毀棧道,讓項羽放松警惕,表示自己再無東歸之心。

  八、劉邦集結諸侯聯(lián)軍趁著項羽打田榮彭城空虛時偷襲彭城,張良在韓國找到了韓王信,為劉邦爭取到了一員大將,成功打敗了韓王鄭昌,破了東征路上的第三道防線。

  九、下邑之謀的提出,讓劉邦明確了未來的路怎么走,為劉邦制定出了大戰(zhàn)略。

  十、阻止劉邦分封六國之后,一下子來了個八不可,劉邦不封了,還把提出分封的酈食其罵了一頓。

  十一、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這才促成了最后的垓下合圍。

  十二、勸劉邦撕毀鴻溝合約,突襲楚軍。

  十三、勸劉邦把國都定在長安。

  十三條功勞,每一條都不遜于軍功,盡管大臣們可能看不太上這些功勞,但劉邦知道它們的重要性,于是堅持給張良封侯,而且還是“自擇齊地三萬戶”。其他的列侯封地在哪,那都是劉邦親自指定的,而且最高的也就一萬零六百戶而已。張良的封地不光可以自己挑,而且上來就是三萬戶。

  前面我們說過,灌嬰、陳平和樊噲三個人的食邑加起來才一萬五千戶,張良一個人就領了三萬。齊國是什么地方?最富裕的地方,這份重禮顯然是不能要的,不然張良馬上就成了眾矢之的。

  所以張良說:“臣有幸與陛下相遇,陛下能夠聽取臣的計策并且取得了勝利,臣就很滿足了。臣只希望陛下能夠把當年臣與陛下相遇的留封給臣,只要一萬戶的食邑。”張良只想當留侯,因為留這個地方是他當年與劉邦相遇的地方,有紀念意義。張良的這一做法在歷史上評價很高,大家都認為張良不慕名利,同時也看得出劉邦和張良之間的關系有多近。劉邦“乃封良為留侯”。

  我們還記得當年張良避難跑到了下邳,遇到了黃石公,贈了他一本書,名叫《太公兵法》,這本書一拿過來一打眼就是八個字:送秦一錐,辭漢萬戶。這自然是文學創(chuàng)作,故事聽著好聽就是了,但張良也確實做到了辭漢萬戶,這也避免了后來的功臣大清洗帶來的禍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