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黑夜還未散去,天際便漸漸泛起魚肚白。
整夜未睡的李云軒,伸了伸懶腰,將手中的筆放在桌上,一手放在雙眼之間的鼻梁處,輕揉了揉。
李云軒望著桌上,自己辛苦一夜的“成果”,打了個哈欠,道:“趁著還有時間,上床補會兒覺去?!?p> 說著,起身向著不遠處的硬板床,撲了過去。
時間流逝,硬板床上的李云軒聽著房外的嘈雜聲,坐起身,抬頭望了一眼窗外的景色,見天空陰陰沉沉,似有大雨要來。
“大雨過后,就該涼爽些了吧?”李云軒不禁自言自語道。
起身,端著洗漱用具走了出去。
此時,距他躺在床上補覺,也不過一兩個小時!
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悶熱潮濕的天氣中,確實讓人很難睡的安穩(wěn)。
雖然,這個時候,應(yīng)該是一天中最涼爽的時段。
洗漱過后,李云軒搭乘著一輛巴士,向著《追女仔》的拍攝現(xiàn)場趕去。
前幾日,雖然他并沒去,但電影拍攝的進度一點都不慢,若是不出意外的話,至多一個星期便能拍攝結(jié)束。
電影能拍這么快,或許與香江人超強的創(chuàng)作力精力、超快的拍攝速度有關(guān)。
在另一處平行空間(還未穿越之前),《東成西就》、《92年家有喜事》、《倚天屠龍之魔教教主》等一系列,口碑不俗的作品。
最快的七天便已殺青,最慢的也僅用二十七天,與后來的大陸電影,動不動半年、幾個月的拍攝周期,確實快的太多了。
李云軒剛趕到拍攝現(xiàn)場,劇組眾人,正在一處空地上,整理布景與一些攝影器材,似準(zhǔn)備拍攝外景。
這時,天空中漸漸下起小雨來,不多時,雨點變的越來越大。
麥加、洪金寶幾人,急忙指揮者劇組眾人,蓋好拍攝器材前去避雨。
同租用片場的工作人員,交涉了許久,他們才答應(yīng),借出一間攝影棚,讓其先拍攝內(nèi)景。
······
時光流轉(zhuǎn),轉(zhuǎn)眼間,便已是一周之后,李云軒坐在一輛巴士車,靠窗的地方。
望著窗外,變換的景物,卻顯得有些心事般,輕皺著眉頭。
巴士車停下來后,望了一眼,車窗外的指示牌,上面寫著“嘉業(yè)街”三字,急忙起身走了下去。
沿著街道走了不遠,一幢九層高的大廈上,寫著“明報大廈”幾個大字。
因不是上班高峰期,周圍的行人,并不太多,只有稀稀落落的幾人。
位于香港島柴灣嘉業(yè)街——明報大廈,是《明報》由一九七六年通過銀行按揭,用了大約八百多萬買些的整棟九層高的“南康大廈”,后又改名為“明報大廈”。
因地理位置在偏向市區(qū)一隅,周圍有大多為工業(yè)區(qū),故而繁華程度并不如,香港島的別的區(qū)。
但好在,“東區(qū)走廊”與“地鐵港島線”都正在建設(shè),相信不久之后也將慢慢變熱鬧起來。
在一九七零年初到一九八零年初,這十年的時間,是香江報業(yè)最繁榮的時代。
在這,不過巴掌大的地方,差多擁有七八十家,大大小小的報紙,其中大部分為中文報紙。
但是能堅持十年以上的報紙,又是鳳毛麟角。
到了一九八零年,中旬,也僅剩下四五十家報紙(雖有老的報紙倒閉,但新的報紙又不斷成立),故而報紙數(shù)量并沒減少多少。
此時的香江,僅日報便有《星島日報》、《東方日報》、《明報》、《成報》、《蘋果日報》、《大公報》、《文匯報》等幾十家報紙,此外英文版的報紙也有好多家。
但就《明報》、《東方日報》和《星島日報》這三家報紙的銷量最大,都是你方唱罷我登臺“輪流坐莊”,每期的銷量都差不多有十萬份出頭。
這三家報紙中,也僅有金庸創(chuàng)辦的《明報》,是由武俠小說招攬讀者起家。
當(dāng)時,他與合伙人沈?qū)汌危闶强粗辛诉@個原因,才一同創(chuàng)辦的明報。
李云軒望了一眼四周,便向著明報大廈的正門入口走去。
走進樓內(nèi),便見前臺,一名畫著淡妝,身著八十年代典型的淺灰色雙肩套裝的清秀女孩,起身道:“先生,你有什么事情?”
李云軒微微笑道:“我?guī)滋烨巴@里投了稿子,潘岳生先生今日約我來詳談,小說連載的事情,我的筆名叫‘清明上河’?!?p> 那身著淺灰色雙肩套裝的清秀女孩,略有些詫異的望了他一眼。
在她的印象中,能被潘岳生約來商談的小說作者,大多都已人到中年,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就算有幾位稍年輕些的,也多是不修邊幅。
哪有,像他這樣年輕帥氣的,雖然,身上的衣服很普通,但卻干凈整潔,不由對他好感倍增。
遲疑了片刻,那身著淺灰色雙肩套裝的清秀女孩,笑了笑,道:“先生,請稍等?!?p> 說著,便見她拿起一旁的電話,撥了幾個號。
過了半晌,那身著淺灰色雙肩套裝的清秀女孩,放下手中的電話,輕聲道:“先生,你從這里上九樓,找到總編辦公室,潘總編正在里面等著你呢?!?p> 李云軒道了聲謝,便離開了!
坐電梯,上了九樓,里面皆是用隔板,隔開的工作臺,環(huán)視了一圈,也沒見到總編辦公室。
攔住一位走來的工作人員,問詢一番后,這才找到。
李云軒輕敲了敲房門,只聽見房內(nèi)傳來一聲,沉著的男聲,道:“進來?!?p> 推門走進去后,見一名戴著眼睛,身著西裝,年約四五十歲,面容嚴(yán)肅的男子,坐在辦公桌后。
低著頭,不知在撰寫著什么,低聲道:“你先坐,休息會兒,我這稿子就快改完了?!?p> 李云軒應(yīng)了聲,走到不遠處的沙發(fā)上靜坐!
過了好一會兒,那面容嚴(yán)肅的男子,放下手中的筆,抬頭望去,有些吃驚道:“你是《英雄志》的作者?”
李云軒點了點頭,笑道:“不然,潘先生以為我是誰?”
潘岳生一陣啞然,道:“沒想到你,居然這么年輕?”
說著便見他起身,走了過來,接著道:“第一次,看你的稿子時,我還以為是查理(查良鏞(金庸),是他在讀高中時,老師給他取的)寫的呢?
若不是查理這幾日出差,我定要讓他與你見個面。”
李云軒笑了笑,并沒有言語!
這時,潘岳生接了一杯水,放在他的面前,笑道:“別見怪,我這里沒有別的飲品,只有清水一杯。”
李云軒端起水杯,飲了一口!
潘岳生也在一旁,坐了下來,緩聲道:“還不知’清明上河先生‘如何稱呼?”
李云軒放下手中的杯子,正色道:“潘先生客氣了,我叫李云軒?!?p> 潘岳生頓了頓,直入主題道:“李先生,《英雄志》這部小說,你準(zhǔn)備寫多少字?”
李云軒不假思索,道:“約有三百萬字吧?!?p> 潘岳生并沒有遲疑,開門見山,道:“李先生愿意將《英雄志》這部小說,放在《明報》上連載嗎?”
李云軒面容平靜,道:“不知,稿費怎樣算?”
“千字50元如何?”
“千字50元,有點太少了吧?”
“大學(xué)講師級在我們《明報》投稿,每千字80元,教授級投稿,每千字100至150元。
長篇小說名家也不過千字100元左右,普通的新人作家最多也不過千字50元,少的千字30元也有。”
房間內(nèi)靜默了片刻,李云軒點了點頭,見潘岳生正欲起身,忙聲道:“我可以,預(yù)支些薪酬嗎?”
······
李云軒從明報大廈走出來,握了握信封紙袋中,預(yù)支的薪酬,約有幾千港幣。
望了一眼明報大廈,有些懊悔道:“居然打了個時間差,沒能遇見金庸?!?p> 雖有些可惜,但還是向著,不遠處的巴士站臺走去。
《明報》雖然在香江以至海外華人知識分子當(dāng)中,有著較高的地位。
許多作家,也都以能在《明報》發(fā)表文章為榮,但稿酬著實不高。
若是,想要連載小說,賺取生活費,李云軒大可選擇《武俠世界》雜志,和一些其他報社,酬勞自也會更高些。
但他,之所以選擇投稿《明報》,其實,也是有一點小小的私心。
在另一處平行空間(未穿越之前),《明報》在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茶會上,金庸辭去社長一職。
在他所有的孩子中,長子最受他的喜愛,卻自殺身亡,次子酷愛美食評鑒,師從美食家蔡闌,自封”八袋弟子“。
長女嫁人后便專心相夫教子,次女師從水墨大師丁衍鏞,故而沒有子女想要接手報業(yè)。
金庸在《明報》內(nèi)部物色了許久,但一直都舉棋不定,最后將報社賣給一位,名叫”于品?!暗纳倘耍潞蟛痪?,卻被人爆出諸多丑聞。
李云軒在心中尋思,既然《明報》早晚都要賣掉,他又何不提前著手準(zhǔn)備!
《英雄志》是一部極具金庸風(fēng)格的作品,自然成了他寫作的首選。
一輛巴士車,從不遠處駛來,回過神的李云軒,同站臺眾人,一起走了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