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聊齋世界游記

第四十九章 佛法東渡 道門世仇

聊齋世界游記 漠看三生 3235 2018-10-03 13:39:05

  得知是此緣故,大夫人當天就命家里送來了五百兩銀子交到劉府尹師爺?shù)氖稚?,把自己贖了出去。離開的時候望都沒望其她姐妹一眼,哼了一聲便出了牢房,回了杜府。

  其她人有學(xué)有樣,都是叫自個兒家人送來銀子,把自己和兒女弄了出去,只剩下謝煙兒一人還關(guān)在牢里,像是被遺忘了似的。

  謝煙兒在京城無親無靠,老爺身陷昭獄處境難料,大夫人和幾個姐妹根本就不管她的死活,女兒又遠在揚州不知情況,要是自己死在了牢中倒還真順了大夫人她們的意了。

  幸好她還有個心腹丫鬟秋屏,從十五歲就跟著自己,到現(xiàn)在已快十年了,對她很是忠心,是可信賴之人。秋屏自被放出去后每日都會送飯過來,自己手里還有女兒給的一百兩金子,被她藏在了睡房的床底下,這事秋屏也知道,如果黃金沒被官兵搜走的話,那自己也能脫身而去了。

  隔天秋屏又送飯過來,謝煙兒趁機問了那黃金還在不在,得知沒被搜走后直呼幸運,當即叫她回去收拾衣物,再拿五十兩黃金過來交給劉府尹的師爺好把自己贖出去。

  秋屏聽完后立馬回去辦理,到了下午謝煙兒果然被放了出來,見秋屏已把衣物收拾好了,二女也不回家,租了輛馬車直接去了通州碼頭,坐上了開往揚州的客船,行了大半個月,今天上午才到了揚州,回家后跟女兒講了京城的變故,杜婧雪也沒了主意,關(guān)鍵時刻想起了程元,忙讓環(huán)兒去叫,哪知程元中午在陪王成和朱思文吃飯,所以直到下午才被拉了過來。

  聽完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程元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是今年從家鄉(xiāng)來到揚州城的,本以為自己這大半年的經(jīng)歷就算得上精彩,可現(xiàn)在看來,跟京城這段時日的風云變幻相比那可真是遜se萬分,而且用常理來推測也能發(fā)現(xiàn)里面的諸多蹊蹺之處。

  普渡慈航單身一人來京,短短五年時間就從一個游方僧人成為高高在上的國師,一路順風順水的竟然沒遇到什么阻攔,這中間雖說皇上的支持和信任占了很大因素,可也與道門的集體裝聾作啞甚至可以說是放縱有關(guān)。

  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一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jīng)、佛法。

  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jīng)”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應(yīng)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jīng)、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wù)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取名“白馬寺”。二位高僧傳經(jīng)布道,此為始傳。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jīng)。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jīng)在這里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jīng)道場。

  至此佛法東渡,正式入主中原。

  而讓佛門昌盛,最后成長為可與東方本土教派道門一爭高下的宗派的功臣則是數(shù)百年后大唐貞觀年間的一位僧人,傳聞是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二徒弟金蟬子的轉(zhuǎn)世、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子兄弟、后世尊稱為“旃檀功德佛”的一代高僧,三藏法師唐玄奘。

  佛門經(jīng)典記載,無量劫后古佛退位,或歸隱,或寂滅。如來佛主榮登大寶,入主靈山,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佛門愈發(fā)興盛,整個西方都興興向榮,興興向佛。

  一日,如來佛主于靈山大雷音寺內(nèi)講經(jīng),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眾比丘僧、比丘尼立于下首,皆聽得如癡如醉,說到妙處更引得天花亂墜、龍鳳合鳴。佛音透出大殿遠至萬里,吸引了眾多生靈來到靈山腳下聽聞佛法。有些生靈聽著聽著就大徹大悟,皈依了佛門。

  忽地,如來佛主停住了口,抬頭望向東方,面帶慈悲,竟流下淚來。

  諸佛大驚,當下便有阿難尊者上前問道:“世尊,何故悲傷?”

  如來佛主緩緩說道:“適才我用慧眼看天下四個大洲,我們佛教所在的西牛賀洲,百姓不貪不殺,養(yǎng)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而那東土神州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眾生皆在此中沉輪,難以超脫。”

  “這卻是為何?”

  諸佛不解。

  “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zāi),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不知世尊有何良策,可解東土眾生苦難?”

  阿難尊者又問道。

  “唯佛法方能得解脫。”

  如來佛主看向眾神佛,“諸位誰愿替我走上一遭,去那東土傳播佛法,解救眾生?!?p>  滿天神佛沉默不語,他們生活在靈山勝境極樂世界,遠離凡塵無災(zāi)無劫無生無死。若是踏出靈山沾染了紅塵濁氣,則會有損修為。

  佛主見無人應(yīng)答,嘆了口氣,正待說話,忽一人越眾而出,拜于佛前,曰:“弟子愿往!”

  眾神定睛一看,正是如來佛主的親傳弟子金蟬子長老。

  如來佛主見是自己最喜愛的二弟子愿為師分憂,也是頗為歡喜,當下便允了。頒下法旨,把傳法重任交付于他,又令觀世音菩薩隨同輔佐,同共完成大業(yè),將佛法傳入東土,普渡眾生。

  金蟬子領(lǐng)了法旨,退掉佛身,只一道真靈飛出靈山,投胎到了東土,誓要以凡人之驅(qū)前往西天求取佛經(jīng),以渡世人,可惜前九世沒能成功,橫死在取經(jīng)路上。

  到他第十次轉(zhuǎn)生為人,已過去了五百年,東土朝代更替,到了唐朝時期,唐王李世民雄才大略,被稱為天可汗。只是有一次他夢游地府,見到地獄里的種種慘狀,醒來后擔心自己死后下了地府受罪,故而憂心沖沖,于是派人尋訪天下,欲求得解脫之道。

  此時的金蟬子已經(jīng)皈依佛門,法名玄奘,精通小乘佛法,成為了一代高僧,后又得觀世音菩薩點化,成為取經(jīng)人,名動長安。這引起了唐王的關(guān)注,在與其交談中得知西方有一靈山圣境,內(nèi)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勸人為善、度亡脫苦,而玄奘愿意西去靈山,為大唐求取真經(jīng),普渡眾生。

  唐王大喜,當即拜其為御弟,又賜其法號三藏,請他前往西天,求取真經(jīng)。

  三藏法師拜別唐王,一路西行,用了十五年,走了十萬八千里,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靈山,得見如來。佛主賜下三藏經(jīng)書,其中《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jīng)》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jīng),正善之門。

  到此,取經(jīng)任務(wù)才算是結(jié)束,三藏法師終于功德圓滿,修成正果,被佛主封為“旃檀功德佛”。

  后來他回歸東土,將三藏經(jīng)文傳遍天下。至此,佛門大興,也第一次將道門踩在了腳下。

  大乘佛教有兩個基本教義:一是“因果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產(chǎn)生果,所謂“因果報應(yīng)”,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二是“緣起性空”,去掉這個“因果循環(huán)”,就沒有實在了。反過來說,本原是空,緣起于空??辗炊亲钫鎸嵉?,我們眼睛看到的所謂的實在,反而是表象。

  這其中最能讓世人信奉和接受的就是因果輪回理論。

  在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的黎民百姓絕大部分都過得清貧困苦,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屬于被剝削的對象,承受著最為煩重的徭役和最多的苛捐雜稅,幾乎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佛門的因果理念正好安撫了他們的絕望心情,帶來了希望。

  佛法里解釋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們之所以過得如此悲慘是由于前世犯下了罪孽,今生的苦是用來贖罪,所以也沒啥好報怨的。只要這輩子把苦吃夠了還了債,下輩子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并且里面還說到,不管你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哪怕是十惡不赦的惡棍,只要你有悔改之心,放下屠刀,便能立地成佛。

  這套理論深得特權(quán)階層的喜愛,比起道門那虛無縹緲的成仙得道之說更能讓人接受。

  于是在皇權(quán)的支持下,佛門大行其道,雖然有些君王為了各種目的也曾發(fā)起過數(shù)次滅佛運動,可都不曾將其鏟除掉,在與道門的爭斗中也是輸少贏多,兩派相恨相殺,數(shù)百年下來終成世仇。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