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實

我曾流浪

三十三、逆來順受

我曾流浪 臥沙 2127 2018-12-26 08:35:22

  賀經理一直在抽煙,接連抽了兩支煙,還是沒有說出誰來接替老李的門衛(wèi)一職。

  自那之后,每天晚上,總要兩個男人輪流在合作社的辦公室值班。老李住過的房間,或許是認為晦氣,一直緊鎖著門,再也沒有人提及,更沒有人進去。那個房間,好像成了整個院落里一個可怕的地方。他們都認為,老李死在了其中,里面有幽靈在出沒,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即便路過也都步履匆匆顯得倉促。

  我們并不在乎那些事情,照舊從門前走過,有時候也有意地向里面看一看,順便回憶一下憤世嫉俗的老李。不論怎么說,他與我們也罷,與合作社的每一個人也罷,都已經是陰陽兩界了。世間從此無老李這么一個罵罵咧咧、對于一切都橫眉冷對的人了。再也聽不見悅耳的秦腔從房間內傳出,再也聽不見惡毒的叫罵聲從房間里狠狠地砸出來。一個生命消逝了,一個叫苦連天憤憤不平的生命消逝了,留給人們的繼續(xù)是抱怨和憤懣。這些抱怨和憤懣是他兒子的所作所為。這些事情是利益方面的,與我們無關,我們沒有一點理會的心思。

  好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沉悶中度過。初夏時節(jié),燥熱開始涌動。合作社的生活沒有什么新意,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過著。一些羊總會不厭其煩地叫著,聽著就讓我心煩。

  杏花一直在廚房做飯,她依靠做飯掙工資還債,她的丈夫大發(fā)我們再也沒有見到過。啞巴除了干活就是抽煙,人生有此兩樣愛好,應該足矣,可遺憾的是他不會用嘴說話,嘴的一大功能喪失了,繼而用抽煙來替代。他一直在悶悶不樂中忙碌著,也在忙碌中顯得悶悶不樂。生活給予他的好像從來沒有恩賜與照顧,只是一味的打壓,讓他在壓力與苦痛中艱難地前行。艱難的人生,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全部。

  秋月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來上班了,辦公室的瑣碎事情只能由賀經理一個人抽空處理著。她什么時候離開的,我們記得不是很清楚,只是明顯記得她離開之前已經體型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用小黑的話說是“將要分娩生小孩的人了?!?p>  又過了幾天,一個中年男人看到啞巴,顯得很神秘地問:“好福氣,聽說生了個千金!”

  啞巴顯得不是很高興,但一點都不回避這個問題,只是點了點頭就快速地離開了。

  秋月已經生孩子了,這個孩子的身世我們都是心知肚明的,不便說什么,也就保持了沉默。

  我們隨便地走著,就走到了幾個人忙碌的地方。他們忙碌的地方我們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這樣做,一方面是對于他們敬而遠之,我們畢竟不是同類,過于親近,誰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另外的一個方面就是他們所從事的事情,不是塵土飛揚,就是臭氣彌漫,我們躲得遠一點也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剛轉過了一個大棚的拐角,就聽見幾個人坐在一個背陰的土坎上,點著煙,說著閑話。他們的神情如何,我們沒有多少興趣仔細端詳,他們說話的聲音卻清楚地傳進了我們的耳中。也不是我們故意偷聽,實在是這個話題新穎而且正好符合我們的興趣,我們就放慢了腳步,大致聽了這么一些:

  “秋月又生孩子了,這次雖然不是啞巴的,但一定比啞巴自己生的強一些?!?p>  “那一定的,起碼孩子的親生父母都是健康的。人,在有些事情上就是想不到,當初不讓啞巴和他的媳婦生孩子,說不定啞巴的媳婦不會那么早就死去了,也不會有這么一個殘疾的孩子。”

  “想都能能到,誰愿意那樣去做呢?不讓他們生孩子是多么殘忍的事情,誰知道生下來的是這樣的孩子呢?現在流行什么婚前檢查,真的是非常好的,不論什么事情,不講科學是不行的?!?p>  “你說,秋月生下的這個孩子,啞巴和他的家里人會喜歡嗎?”

  “這個不好說,畢竟事情當初就真相大白了,他們心里都不好受,說不定就像吃了蒼蠅一樣,總是很惡心!”

  “其實看他們怎么想,權當自己的兒子不能生育,抱養(yǎng)了一個孫子?!?p>  他們無休無止地說著,一個人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他們就停止了說話,我們也慢慢地離開了。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古人所言極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農村,沒有后代,就會在人前低人一等。沒有了兒子,以后的生活信心就會漸漸失去。由此而言,農村人重視后代尤其是重視兒子的傳宗接代意識依舊非常強烈。我過去在山里,就聽到了一些關于生兒育女后繼有人延續(xù)香火的事情。

  曾經聽說,當年搞計劃生育,在山區(qū)一直是塊啃不下的硬骨頭,一個原因是山里人真的很能生,另一個原因就是生不下兒子山里人是死活都不肯停止生育的大事。關于能生的問題,就有人開玩笑說,前幾年沒有通電,晚上黑燈瞎火實在沒有什么事情可干,只能和老婆一塊干著造人這一件事情,不生也不由他們。

  關于非生個兒子不可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養(yǎng)兒防老的思想仍然存在,干什么都行,誰叫他們斷了香火,非玩命不可。因為這兩個不可抗拒的原因,農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一直非常難搞,不執(zhí)行政策不行,執(zhí)行政策不考慮實際也不行。于是就有個別干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說得不好聽是不執(zhí)行上級政策,說得好聽點也是照顧這山里群眾的實際情況。只有他們有兒有女了,后繼有人了,生活才有信心,才能好好地過日子了。孩子,是他們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他們活著的希望。

  當然,也有實在無法生育兒子的家庭,就想法設法抱養(yǎng)一個兒子回來繼承香火傳宗接代。在抱養(yǎng)兒子的這些事情上,農村人在沿用祖祖輩輩一貫做法的同時,還不時地進行創(chuàng)新。

  聽說在很早的時候,他們抱養(yǎng)一般都不出族內,那時候,兄弟多,進行“內部調劑”是常事,不是哥哥家的兒子給弟弟,就是弟弟家的兒子給哥哥,反正都是自家人,血緣關系不變,親情不會受到影響。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