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整個相冊從頭翻到尾,看著每一張照片,聽著袁復禮先生繪聲繪色的描述,梁緒衡覺得自己也仿佛追隨著先生的腳步踏上了大西北那片廣袤的土地。翻到最后一頁的時候,梁緒衡看到上面貼著半張泛黃的稿紙,上面寫著三句話:
既不獻給地球上的人類,
也不獻給天堂中的諸神,
僅獻給那些在西蒙古和神奇的中亞徒步旅行的迷途者。
梁緒衡莫名覺得,這三句話其實是一首詩。
她低聲將...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9-10/e32453cb379bdb362b173cf38807280dDj6eHF2q5W9cB12.jpg)
推敲夜僧
說好的五更達成!字數(shù)將近一萬三,我沒有騙你們吧? 沒有想到吧?梁小姐要棄文從理了!以后就是拿著地質錘風餐露宿的女漢子了! 可能有些讀者會有一些疑問,袁復禮先生的部分工作和貢獻更像是考古學的范疇,然而在民國時期,各高校是沒有考古系的,西南聯(lián)大當時開設的跟考古學最為接近的一門專業(yè)“金石學”是設在歷史系下面的,以古代青銅器、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偏重于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正經(jīng)補史的目的。 而民國的地質學者在探測巖層、尋找礦藏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地下埋葬的許多人文古跡,他們就發(fā)揮了現(xiàn)代考古學者的功用。 至于真正的考古學專業(yè),中國高校一直到1952年才正式開設。 謝謝各位的包容,希望大家看得開心。 祝大家健康平安。 最后,既然都來了,能留下幾句評論再走嘛?求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