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現(xiàn)在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興趣活動小組或社團一樣,我們的初中也有各式的興趣班,因為喜歡,我參加的是寫作班。
之所以喜歡寫作,一個重要原因是祖父的引導。從跟著祖父母在城里讀書開始,每逢六一,祖父必帶我去新華書店購書,從連環(huán)畫到小書冊,不多卻盡如我意。到初中,祖父還給我訂了《少年文藝》的雜志,讓我每個月充滿期盼。而在祖父的示意下,祖父學校的閱覽室也成為我閑暇時的好去處。讀得多了,碰到老師布置日記作文,自然不覺思路干澀。寫出來的文字一旦再得到表揚,寫便成了樂趣。
而在這份喜歡上加了更多期待和快樂的便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語文老師姓湯,也是個未婚男性,兼四班班主任。初中時語文課是我的最愛,特別是每周的寫作課。因為那節(jié)課上大多數(shù)時候我的習作會被當作范文全文或片段朗讀。有兩次印象最深,一次是寫小時候伙伴的情深義重,伙伴阿婉為了救差點被水沖走的我丟掉了涼鞋吃了她母親的一頓柴(是用竹篾條打的),當時老師是讓我自己朗讀,我讀著那些往事,聲音就哽咽了,這一次是我自己讀哭了。另一次是寫半命題作文《最后的……》,我把一段親身經(jīng)歷藝術加工成一篇小說,命名《最后的思索》,被湯老師每個同學人手一份的印了出來。而這篇小說的內(nèi)容卻是諷刺一些老師不尊重學生的通信自由和隱私的。這篇文章讓幾個同學讀哭了。特別是后面這次湯老師的鼓勵讓我對語文課和寫作的興趣達到了喜馬拉雅的高度。
然而興趣班的寫作輔導卻不曾給我留下什么印象,遠不如在語文課上老師的表揚來得激人思考。不過卻記住了某次興趣班老師命過的一個作文題,為《假如我是……》,自己當時寫了什么忘了,卻記住了我們政治老師的女兒寫出了一篇《假如我是武則天》,乖乖,不得不說,能人啊能人!
寫作班上課雖然沒多大興趣,但因為寫作班,卻讓我得到了一次新的鍛煉機會。當時姚城中學的廣播站播音員升高三了,因?qū)W習緊張無暇他顧,播音員位置空缺,考慮到初中學習壓力小些,學校就決定從初中找,因為沒有播音興趣班,想到播音需要一定文字組織能力,就又決定從寫作興趣班里找。團委的老師作為面試官,找首詩,讓三十多個興趣班成員一個一個讀過去,最后挑中的五個人中竟有我。
我們的播音時間是中午,五個人一人每周輪到一天。材料一般是學生會準備好的,偶爾也可以自己帶。內(nèi)容基本是報紙上的新聞啥的。第一次播音,想著自己的聲音通過廣播將傳到校園的每個教室和每個角落,就仿佛站到了舞臺中心,明明沒有其他什么人除了一個負責音響的高中同學的廣播室一下子逼仄起來,我緊緊盯著報紙上的字一字字讀出來,只感覺自己粗重的呼吸都差不多蓋過了讀字的聲音……終于讀完了,那一刻如釋重負,那一刻也懊惱自己的機械沒感情。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聲音被那么多人聽到內(nèi)心還是雀躍的。出了廣播室,急著找同學了解聽的效果,直奔教室。誰想沖進教室,里面寥寥兩人,都悶頭在自己的課桌里,而且不是平時走得較近的,也不好意思問。于是跑向操場,半路上正碰到比較要好的華,問:剛才聽廣播了嗎?有沒有聽出我哪讀錯了?沒想到華竟一臉茫然:你剛才在播音?至此,我才知道很多時候你特別當?shù)囊换厥聦崉t在別人眼中不是什么事。同理,你有時候不小心出的一個岔子你無比糾結(jié),實則根本沒在別人眼里耳里。說到底,這種報紙上隨選的新聞確實沒有多少吸引力。當然如果像現(xiàn)在的初中那樣每天中午都必須在教室里自習,不入耳也難。
第一次播音沒有幾個人仔細聽讓人失落,但我可不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怎么提高入耳率?我忽然想到大家喜歡聽的流行歌曲,對了,來個點歌臺,這個肯定有戲。
于是我跑去與那個一板一眼的學生會主席波提建議,沒想到波竟欣然同意。自此,校園點歌臺成立,我主持的周二廣播就成了點歌時間。那時候我的表叔正好落了一盤陳汝佳的磁帶在我祖父家,我便拿來作為歌曲資源。陳汝佳,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熟悉,當時也不是非常有名,但卻曾獲得過中國歌手大賽通俗組第一名。
為了讓氣氛更活躍,我還拉班級最喜歡唱歌也把歌唱得非常好的亮上廣播臺現(xiàn)唱。只可惜校園喇叭有些老,影響效果,不然亮這嗓子肯定迷倒更多女生。
因著這廣播臺,不好意思,云霓也沾了光,成了香餑餑,時不時有人來找。為啥呢?雖然點歌可以把紙條塞到學生會辦公室門口信箱,但哪有找我更直接有效,更不會被遺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