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末之殤

第七十七章 九原飛將

漢末之殤 一夢無 2571 2018-12-15 08:28:12

  四周是一片荒野,枯黃的草木,積雪基本已經(jīng)融化殆盡,只有背蔭的山坳中還有少許殘留。

  離開雒陽東行四十里就是偃師,這也是劉辯計劃中,晚上扎營的地點。

  當?shù)赜幸痪渲V語叫“春冷凍死牛”說的就是正月的天氣。中午還好,申時以后,寒冷的天氣讓身著皮甲、手握兵器的士卒苦不堪言。

  此時的劉辯一直在注意著走在最前邊的一員大將,只見:此人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佩戴,手持方天畫戟,身高九尺上下(兩米左右)面目俊朗,舉手投足之間給人一種充滿力量的感覺。從偶爾猛揮馬鞭和搖頭嘆息的動作中,可以看出他此時心情不佳。

  劉辯幾乎一瞬間就認出了此人,正是號稱“九原飛將”的呂布,呂奉先。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還缺一匹赤兔馬,這樣就完美了。

  劉辯一直在后邊觀察呂布,已經(jīng)有一個多時辰了,并沒有上前打招呼的意思,劉辯考慮的是:

  呂布勇武,天下無雙,就是在丁原賬下,也是戰(zhàn)功無數(shù),特別是帶領騎兵的能力,整個三國時期的將領,也幾乎沒有比他更加厲害的人了。這樣一個猛將,為什么會成為“三姓家奴”呢?

  甚至劉辯一直都在懷疑,丁原能夠身居并州刺史,乃至如今的執(zhí)金吾,都是因為“義子”呂布的功勞,也就是借助呂布的功勞上位,因為在丁原身上實在看不出什么出彩的地方。還有就是丁原身死,手下將領都追隨呂布投降董卓,連為丁原報仇的都沒有,可見呂布在丁原軍中的威望是蓋過丁原的。

  呂布在軍中有如此威望,肯定是大家認可呂布的能力,而呂布投降董卓以前,根本沒有任何的名聲,關于戰(zhàn)功更是聞所未聞,就連寥寥幾筆的記載都沒有。

  試問這樣一個在軍中有如此威望的將領,如果沒有打過仗,怎么可能?而呂布的職務是“主簿”,主簿是文職,基本就是和打仗沒有任何關系的職務。

  這些想下來,不得不讓劉辯認為,丁原把呂布的功勞據(jù)為己有,又任呂布一個“主簿”的文職,來掩人耳目。

  這些事情呂布及屬下肯定知道,也可能因此早就對丁原不滿,所以呂布殺丁原,很有可能就是大部分人支持的結果。

  縱觀呂布一生,先從丁原,后是董卓、劉協(xié)、袁術、袁紹、劉備,到最后白門樓被殺,一代“飛將”就此終結。

  和劉備的經(jīng)歷相似,卻又和劉備不同,劉備是暫時投靠,借以棲身,投靠許多人,到最后,反而大家都說劉備是“仁義之君”。而呂布卻是“義父”殺手,到后來基本是人人喊打。

  劉辯知道呂布的能力,卻不知道該不該招攬于他,這也是劉辯一直沒有去和呂布說話的原因。誰都不希望招來一個隨時有可能反叛自己,甚至殺死自己的人在身邊。

  呂布身邊有幾個不錯的將領,張遼、高順、成廉、魏越等。皆是驍勇善戰(zhàn)之輩。

  呂布最初是效忠于丁原,跟隨丁原多年,不曾反叛,可見呂布還是有一定的基本道德底線的,而呂布任主簿之職,證明他也是讀過不少書的人,必然不是不知禮義廉恥的莽夫。

  很可能是因為對丁原不滿,加上經(jīng)受不住董卓的誘惑,才選擇殺丁原?!伴_弓沒有回頭箭”劉辯不由想到,如果呂布沒有第一次殺丁原的這個開始,在物質(zhì)、權利、尊嚴上也能得到基本的滿足,是不是就不會走出那為天下人所不恥的第一步呢?

  就像小偷,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不可能就是心安理得,肯定是在心中猶豫良久,最終才放下了道德的底線,決定出手。得手以后,第二次,心理的負罪感就要降低很多,直到最后的破罐破摔。偷起來,自己都覺得理所當然,毫無負罪感。甚至還出現(xiàn)了“賊不走空”的職業(yè)標準。

  就像歷史上的呂布,到最后,走投無路,被劉備收留,反手就占領徐州,而且毫無愧疚的意思,直接就以徐州主人自居。還要“轅門射戟”幫助劉備,收留劉備,這不能說是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徐州主人的表現(xiàn),至少也有這個意思在里邊吧!

  一個正常人是很難這樣的,就像偷了某人的東西,至少也要感覺不好意思再見對方吧?就算見到了也要裝作不知道吧?而不是拿出來炫耀一番,只有把這個東西當成是自己的以后,才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

  劉辯考慮到這里,就剩下一個問題了,就是如何讓呂布永遠不走出那一步,并且如何一直用道德這個無形的枷鎖束縛他,只有這樣劉辯才會表現(xiàn)出招攬的意思,就算以后要用,也要時刻提防。

  策馬上前,行至呂布身旁,呂布驚訝,趕緊拱手行禮道:

  “濟王前來,不知可是有事情知會在下?”

  “不知這位將軍可是號稱:九原飛將的呂布,呂奉先?”

  呂布臉上有了一絲自豪的表情,又疑惑道:

  “軍中是有人這樣抬舉末將,不過,知之甚少,濟王殿下是如何得知呢?”

  劉辯沒有理他,而是故作憂國憂民的姿態(tài),開口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知奉先此生志向?”

  呂布細細的品味著這首詩,讓人豪氣頓生,又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激情,呂布只想立刻帶領千軍萬馬,征戰(zhàn)邊疆,縱然一死,也在所不惜。

  “在雒陽,在下就聽說濟王的詩詞冠絕天下,今日這首詩,竟然令在下恨不得戰(zhàn)死沙場,佩服,佩服。濟王這首詩寫的可是飛將軍李廣的?”

  劉辯故作神秘的道:

  “不一定,奉先不是也有九原飛將的稱號嗎?如果奉先將來的成就可以超過飛將軍李廣,那么這首詩也可以是給奉先的?!?p>  呂布神情一震,看著劉辯,不明白劉辯的意思,眼中希冀的神情,身上淡淡的殺氣浮現(xiàn)。

  劉辯明白,呂布就是為戰(zhàn)場而生的,讓他奮勇當先,沖鋒陷陣必然所向披靡;讓他搞什么陰謀詭計、爾虞我詐,根本不是他的性格。

  終于,呂布沮喪著臉,道:

  “在下只是一個主簿,縱然有這樣的想法,又如之奈何呀?”

  劉辯笑了笑,看著呂布身后一位一臉興奮的將領道:

  “不知這位將軍是?”

  “秉濟王,他叫曹性,箭術是百發(fā)百中,軍中無人能及?!?p>  原來是射瞎了夏侯惇一只眼睛的神射手曹性??!

  曹性也是一臉激動的拱手道:

  “曹性見過濟王。”

  “好一員猛將,曹將軍不必多禮?!?p>  又看了看呂布道:

  “奉先,無需擔心,只要奉先有為國殺敵的決心,本王可以給奉先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希望將來讀到這首詩,大家想到的是九原飛將呂布,而不是飛將軍李廣?!?p>  說完以后劉辯調(diào)轉馬頭,向后方走去。

  見劉辯走遠,曹性堅定的對呂布道:

  “呂大哥,我們的家鄉(xiāng)就在邊疆,從小受胡人劫掠,有多少鄉(xiāng)親都是死在胡人刀下,我們從小就立志殺盡胡人,小弟看濟王是真的賞識大哥,要不……?”

  呂布心中掙扎,最后還是嘆息道:

  “哎……丁原畢竟是我的義父,讓我如何背叛,等等吧!”

  ……………………

  呂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nèi)蒙古包頭市九原區(qū))人。

  呂布的年齡,本書定在32歲,159年生,因為《三國志》有呂布稱劉備賢弟的記載,劉備是161年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