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徐秀才又問了溫璟幾個問題,見他都能對答如流,雖說有些答案還稍顯稚嫩,但對他這個年齡來說已是十分不錯了,心下更是滿意了幾分。
在得知溫璟還沒有學習寫字時,也沒有多說什么。畢竟溫秀才在世時,溫璟還太過小了,手骨還沒有張開,握不住筆,也不好練字。稍大些,溫秀才又去世了,自然是沒人教他習字了。
現(xiàn)在的溫璟還沒有練習寫字,也方便了他從頭教導,若是他小孩子家家什么都不懂,自己胡亂練習,才會壞了事。到時候光是糾正他錯誤的動作就的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的習慣不是那么容易就改變的。
溫璟也正是因為想到了這一點,才沒有貿(mào)然自己練字的。
徐秀才對溫璟很是滿意,自然是不會為難他,在問了溫璟幾個問題后便決定收下他了,接下來便是行拜師禮了。
徐秀才先替溫璟正了正衣冠,又領著他祭拜先師。溫璟先是叩拜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對著徐秀才,又是三叩首。
拜完先生,學生需要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
一旁的王大柱見狀,連忙取出帶來的六禮,恭敬地遞給徐秀才。
古代拜師送上的六禮通常是指蓮子,桂圓,棗子,芹菜,紅豆和豬肉條。
蓮子是指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孜孜不倦的教育自己的學生,期望其能早日成才;芹菜則是指“勤快“,希望學生能夠勤奮好學;桂圓當然是指“學業(yè)圓圓滿滿”;棗即”早“,在這里自然是盼望學生能夠早日功成名就;紅豆蘊含”鴻運高照“之意;肉條表達了弟子的心意,孔子教授學生之時便是收取的肉條作為束脩。
這六禮不僅富含了對于莘莘學子的美好祝愿,也體現(xiàn)了學生對老師的敬重之情。
行過拜師禮后,溫璟按照徐秀才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學生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接下來便是開筆禮,也是拜師禮的最后一道程序了,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
徐秀才先是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筆,在溫璟的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學習能夠一點就通。又拿起一旁的小錘敲響了掛在門前的小鼓,意在通過鼓聲的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最后溫璟在徐秀才的指導下,寫下了一個簡單的“人”字,這拜師禮才算是完成了。
拜師禮完成后,才代表著學生正式拜在先生門下,開始踏上漫漫的求學之路。
在這行拜師禮禮期間,徐秀才也在觀察著溫璟,見他不驕不躁,全程都保持著恭敬地態(tài)度,從容不迫,暗暗地點了下頭,這品行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溫璟對于古代這繁瑣的拜師禮,感到很是驚奇。每一套禮儀都有著深刻的含義,一點一滴都蘊含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一套禮儀下來,他的感觸也是頗深。
從今以后,他便正式成為一個讀書人了,也要像歷史上大多數(shù)學子一樣踏上漫漫的科舉路,上下而求索。
奶茶汐夢
孔子當時定的標準就是交肉干,一年的學費就是十條肉干,在當時十條肉干相當于一個家庭大半年吃肉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