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叩邊,朝野震動,朝堂之上,是和是戰(zhàn)吵得不可開交,最后,趙宏下詔,命司翰領兵奪回伏奴。
同時,任夏侯方為破虜將軍,內侍蹇嬰為監(jiān)軍,領虎賁,屯騎,射聲,步兵,越騎五部,共一萬五千人前往遼州。
北軍五部乃是齊昭帝趙征所設,召司隸良家子及邊軍精銳入內,負責拱衛(wèi)京師。趙宏派他們前往,足見對此戰(zhàn)的重視。
只是,趙宏如此迫切的想要奪回伏奴,卻與司翰的打算相反,他早就已經派人上奏趙宏,說了自己的考慮。
如今關外大雪不斷,積雪足厚三尺,攻城器械難以搬運,不說能不能攻下城池,哪怕是把伏奴奪回來,比起傷亡的將士數量也絕對是得不償失,畢竟伏奴可不是什么低矮的城池。
曹榮是疏忽大意才給了匈奴可乘之機,如今伏奴城內的匈奴可絕不會給齊人這個機會,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我,絕非反攻的時機。
此時應該做的就是穩(wěn)固防守,待明年雪化,便可出兵奪回伏奴。
司翰的奏章分析的面面俱到,實乃老成之言,實際上,他還有一點沒說出來,由于戍邊將士的冬衣被動了手腳,不少將士的手都腫的跟個饅頭一樣,還裂了不少口子,連兵器都握不住。
原先趙宏看了,也考慮是不是等到明年再反攻匈奴。
結果第二天廷議的時候,主戰(zhàn)派大臣一個個怒目圓睜,全力苦勸趙宏奪回失地,說到激動處,吐沫星子橫飛。
他們的依據就是,齊昭帝北卻匈奴,南征百越,西平諸國,那時的齊國是何等的威武,伏奴城不光是齊國的領土,亦是齊國的榮耀,豈可被匈奴盤踞。
同時,搬出一堆華夏諸國對戰(zhàn)匈奴的史料,當然都是勝利的戰(zhàn)役,在他們口中,匈奴簡直就是一群拿著棒子的小孩,估計風吹吹都能倒。甚至有人揶揄司翰是不是已經老了,失了雄心。
就是不知這群官員真到了關外,看著那足以淹沒膝蓋的三尺積雪,還能不能如此輕易的說出這些話。
至于可能會死傷多少將士他們根本不在意,在他們看來只要拿下伏奴,就是死了大半也沒什么可惜的,畢竟,士卒的職責就是守衛(wèi)疆土。
主和派同樣據理力爭,不過還是主戰(zhàn)派占據上風。
而最終讓趙宏下定決心開戰(zhàn)的,還是一位須發(fā)花白的老臣聲淚俱下的哭訴。
“昭帝之齊不可欺,今之齊可欺耶!”
趙宏下了決定也不拖泥帶水,甚至特地派出了北軍五校尉,在他看來,自己給了司翰這么多人馬,哪怕有些困難也足夠了,若是司翰依舊拿不下伏奴,那就不得不懷疑他的能力了。
——————————
匈奴進犯的消息傳到弋陽縣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這個消息成為了不少人茶余飯后的談資,不過他們所說的都是匈奴人兇惡之類的話語,甚至許多人談論的時候都是一臉嬉笑,不少鄉(xiāng)間少年都“意氣風發(fā)”的說自己一人便能殺了多少匈奴人,說到精彩處,忍不住手舞足蹈,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幾乎所有人都對匈奴犯邊毫不在意,談論這個也無非是找個樂子。
農耕文明的齊國,無數人一輩子都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內,能去趟郡里都算了不得的事了,足夠吹噓好久,眼界自然被限制的死死的,這也是為何李泰在聽到孫游張嘴是整個齊國時,便對劉治的身份深信不疑的原因。
除非打到家門口,否則全都與我無關,北邊打仗和我南邊有什么關系。
劉治在得到消息的時候特意觀察過鄉(xiāng)人的反應,結果不由有些失望,不過劉治也沒糾結這個,他聽說過司翰的名聲,想來有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駐守鎮(zhèn)北關,匈奴也打不進來。
不知不覺,劉治擔任游繳也已經一個月了,來到溪安鄉(xiāng)安定下,劉治便把蒯樂和張仇派了出去負責巡察緝捕,并讓董厄,荼石保護二人,兀突骨則被劉治留在身邊,原本董厄二人還有些擔心,不過也遵循了劉治的命令。
劉治倒不是真的完全信任兀突骨,但他可以看到兀突骨的忠誠度,只要不低于30就完全不用擔心,如今兀突骨的忠誠度已經變成了58。
當兀突骨拿到兵器的時候忠誠度就上漲了20,結果由于連日來英雄無用武之地,忠誠度又開始下降了。
劉憲則在劉治的安排下,拜了鄉(xiāng)三老高錚為師,齊國鄉(xiāng)間并無學堂,若要學些東西,都要備好束脩登門拜訪,之后約好日子,和其他人一同聽課,倒有些私塾的雛形。
劉憲自知機會來之不易,又想起母親的叮嚀,拜師后不敢懈怠,連日來刻苦讀書,態(tài)度恭敬,高錚甚喜之。
兩月來,劉治基本在溪安鄉(xiāng)落下了腳,他原本就因為泉山一事聞名縣里,如今又是鄉(xiāng)間游繳,鄉(xiāng)民都很尊敬他。傅,黃兩家也安分守己,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正軌。
要說有什么特別的,就是幾天前有幾位青巾灰袍的道人來到溪安鄉(xiāng),不過他們并沒有什么異動,只是行走救人。
短短幾日就已經深受鄉(xiāng)民敬愛,劉治得知后,只當是云游道人來此行走,積攢功德,也沒有過多在意,要說起來,劉治對他們也是頗為感激,若不是他們,不知會有多少鄉(xiāng)民熬不過這個冬天,劉治打算找個時間親自拜會這些道人。
這天,劉治正在屋里研讀齊國律法,面前的桌案上也擺上了不少竹簡,正是《興律》,《科律》,這兩者主要是針對治安以及徭役的律法,而桌上這些竹簡都是游繳代代相傳的。
作為游繳,劉治理應熟悉律法,更不用說每半年縣里就會有一次考核,說起來,劉治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對齊國的律法如此感興趣。
例如,《科律》規(guī)定,有人犯了盜竊罪,若是未滿13歲,那么其父母須向受害人賠付所有損失,之后,偷竊者還要被關押二十天,若是過了13歲,那么視被偷竊的財物貴重程度而定,輕的,賠付雙倍損失,一半給受害人,一半交給縣里,賠不起就老實服徭役,哪怕賠償了,也要被關三個月,重的,那就直接處死。
《興律》規(guī)定,若是有人躲避徭役,那么他所有親人都會被抓起來,替他服役,若是沒有親人,那么他會直接被通緝,一旦抓到,終生服役。
劉治沒有想到齊國律法竟然能夠考慮這么多,甚至還有年齡界限,真讓人大開眼界。
就在劉治沉迷學習的時候,一鄉(xiāng)吏來報,有道長來見。
沒想他們會現在來拜會自己,劉治合上竹簡,看著外面飛舞的雪花,對鄉(xiāng)吏說道:
“這些道長救我許多鄉(xiāng)民,理應出門相迎,你先把這些竹簡收起來吧?!?p> “諾?!?p> 說完,劉治就大步走出,未到大門,遠見一人虎背熊腰,堵在門口,手上還拎著一把兵器,可不就是兀突骨,劉治連忙喊道:
“兀突骨!休得無禮!”
那大漢聽到這話,把頭轉過來,見劉治急匆匆過來,這才扭了扭腦袋,離開大門,走到墻角處,把武器往地上一扔,只聽一聲悶響,地上被砸出一個小坑,接著埋頭呼呼大睡。
劉治見此,也沒出言責備,幾天來,劉治的脾氣好了不少,他看到門外一人身高七尺,臉黃短須,身形精瘦,頭戴青巾,身穿灰袍,背著一把木劍,可不是來訪的道人。
“道長受驚了,莫要與這糙漢計較?!?p> 那道人此時也已平復下來,臉上掛上了微笑,給劉治打了個禮,笑道:
“修道之人,修的是心,我被這位壯士擾了心神,是我自己學藝不精,這位壯士何錯之有,倒是有勞游繳親自前來?!?p> “道長大度。”
劉治沒想到這位道人能夠說出這番話,聯想幾天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由對面前的道人心生好感。
“那道長就與我一同進去吧。”
“多謝。”
自始自終,那道人都是彬彬有禮,接著就隨劉治一同進了鄉(xiāng)舍。
在前面引路的劉治卻沒發(fā)現,那道人眼睛掃過呼呼大睡的兀突骨時,眼中滿是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