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外面上完課回到家,癱軟的躺在沙發(fā)上,看著窗外的霓虹璀璨奪目,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是令我感觸極深的一幕,讓我此刻依舊無法忘懷。
那是午休過后,吃完午餐回到教室,發(fā)現(xiàn)一位朋友正在情緒激動的打電話,聲音很大。
我坐在她后面,本來想睡一會午覺,但她情緒激昂,語速飛快,滔滔不絕,好像還伴隨著一些氣憤的情緒包含在內(nèi),吵的我無法安然入睡。
不好去打擾她,閑來無聊,就左手撐著下巴,右手隨心而放,仰著腦袋,靜靜聽她講話。
從她的話語中,我聽見了熟悉的名字,那是她的媽媽,我們曾經(jīng)開學時還見過面。
她媽媽是典型的農(nóng)村家庭主婦,五十多的年紀,很喜歡跳舞,但可能因為長時間的勞作,頭上已經(jīng)生滿了白發(fā)。
朋友好像是在用電話指導(dǎo)來幫她媽媽裝載某手機軟件,也許涉及到網(wǎng)絡(luò)數(shù)據(jù)連接的問題,所以她媽媽不太熟練,也有可能是她媽媽剛換手機,對新手機某些功能不太熟悉,所以總是沒有弄好,因此朋友變得有些急躁了。
朋友雖然開始喋喋不休,情緒起伏大,但還沒有到失控的地步。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朋友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她媽媽卻老是弄不清楚,所以她漸漸失去了耐心,語氣變得急促,激動,還伴隨著一種怒其不爭的抱怨。
她一直在重復(fù)這句話:“你怎么這么笨啊,你是在干什么啊!簡直太蠢了,哎呦,這么簡單都弄不好,你還能干什么啊?”
作為一個局外人,我都感受到了她濃濃的埋怨和氣憤,我不知道她的媽媽有什么樣的感受。
而我們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不順利就會發(fā)火,特別是對待自己信任的人。
不知道你是否發(fā)現(xiàn),我們大多數(shù)的時候,面對外人的我們特別能夠忍耐。忍耐別人的怒火,忍耐所受的委屈,忍耐超乎尋常的壓迫。
可往往,在面對親人的時候,我們就總是極其缺乏耐心,動輒發(fā)火,已成常態(tài)。
為什么對待外人我們能夠有極大的耐性,壓抑自己的本性。而家人,親人之間,就是可以隨意發(fā)火,不計后果。
難道是因為我們明確的知道,外人不會包容我們,不會不計較。而親人就不一樣了,親人能夠無條件的容納和有過后即忘的心態(tài),所以可以對親人肆無忌憚,就是仗著他們愛我們,是嗎?
因為要生存,所以在沒有資本的時候,對待外人極其忍耐和卑躬屈膝,一旦開始小有成就,就驕傲自滿,眼高一切。
親人是拿來疼的,不是用來發(fā)泄自己情緒的。
他們不是我們的生活的出氣筒,對親人為什么不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怒目而視呢!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正是親人給予我們陪伴和關(guān)懷嗎?他們養(yǎng)育之恩無以回報,而且或許他們也不需求你的回報,只要你能經(jīng)?;丶铱纯淳托臐M意足了。
在我們小的時候,親人是我們的港灣和基石,長大后,我們就是親人心里最穩(wěn)妥的壁壘。
所以,不管你的親人是因為什么事情而需要你,你都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而非止不住的不耐和埋怨。
我們需要對親人更好,而不是氣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