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后。
文華殿偏殿。
“啟稟陛下,皇孫朱高煦殿外求見?!眱?nèi)侍入殿稟告道。
朱元璋端坐在御案之后,正低頭批閱奏章。
聽到內(nèi)侍稟告,他頭也不抬,道:“來的正好,讓他進來?!?p> 朱元璋的話音剛落,朱高煦就大步走了進來,并行禮參拜道:“孫兒朱高煦,拜見皇爺爺陛下?!?p> 這半年以來,之前由朱高煦提供經(jīng)營思路的皇家商行正風(fēng)生水起,有聲有色,短短六個月給朱元璋的內(nèi)庫(又名內(nèi)承運庫,俗稱內(nèi)庫)增加了十多萬貫銅錢,深得朱元璋歡心。
只因守殿禁衛(wèi)皆知朱高煦乃是深得皇帝寵愛的皇孫,有天子御賜準許出入皇宮的腰牌,以前朱高煦求見朱元璋也從未被拒絕過,因此他們這次也照舊沒有阻攔。
朱元璋停筆抬頭,見朱高煦已經(jīng)進來了,便懶得計較剛才的事,擺了擺手,示意他的近身內(nèi)侍退下。
內(nèi)侍按照過去朱元璋單獨接見朱高煦的習(xí)慣,退下后順手關(guān)上了殿門。
“平身!咱正打算派人叫你過來,沒想到你先來了,有何事見咱?”
朱元璋抬起頭問道。
朱高煦保持著彎腰姿態(tài),恭聲道:“孫兒有些心里話想跟皇爺爺說,不說出來,總覺得對不起已故的大伯父。”
朱元璋一聽事關(guān)朱標,便直接應(yīng)聲道:“咱準你說?!?p> 或許是覺得冊封朱允炆的圣旨已經(jīng)寫好,算是在過年之前完成了一件大事,朱元璋的心情相當不錯,又補充道:“說啥都行?!?p> “孫兒怕說出來惹皇爺爺生氣?!?p> 朱高煦順桿就向上爬,急忙接話道。
對待這個早就有“神童”之稱的皇孫,朱元璋顯得極有耐心,樂呵呵的說道:“君無戲言,讓你說你就說?!?p> 這與一個多月前,他在奉先殿里對朱高煦的態(tài)度完全不一樣。
朱元璋懷疑東宮有人泄露朱標的病情,或者有人買通東宮的人給朱標下藥。
對于這種懷疑,他已命令錦衣衛(wèi)與暗衛(wèi)進行徹查。
若當真查出點什么,別說朱高煦,就連朱棣也別想置身事外,事關(guān)朱標之死,朱元璋絕不會善罷甘休!
換言之,朱高煦敢來拜見朱元璋說“心里話”,是因為他與朱標之死毫無干系。
他相信,朱元璋已獲知徹查結(jié)果,否則對他的態(tài)度不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轉(zhuǎn)變。
的確,錦衣衛(wèi)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朱高煦并沒有任何異常舉動,更沒有接觸過任何可疑的人。
近兩年以來,朱高煦的心腹康平從未私自離開過皇宮,也不曾主動與東宮的人有過聯(lián)系。
可以說,康平很多時候都待在宮里的大本堂及學(xué)舍,認真履行其作為伴讀的職責(zé)。
此外,指使朱允炆去找民間神醫(yī)一事,其實是朱元璋本人所安排。
朱元璋只相信自家人,所以明面上他才下令禁止東宮任何屬官從民間尋醫(yī),以防有人從中使壞。
朱元璋心里十分清楚,讓朱允炆出去歷練,等于給了他從民間尋找神醫(yī)的機會,期間發(fā)生江上翻船事件,實屬意外,這一切的的確確和朱高煦沒有一丁點的關(guān)系。
而且,這段時間,朱允炆性情大變,雖說有藥物影響身體的原因,但何嘗不是暴露了之前一直被他壓抑隱藏著的暴虐性格?
朱高煦對著朱元璋鞠了一躬,接著又跪下道:“請皇爺爺恕孫兒大不敬之罪?!?p> “說?!?p> 朱元璋見朱高煦跪下,眉頭一皺,直覺告訴他對方要說的話怕是會有些刺耳。
朱高煦決定先試探一下朱元璋的態(tài)度,于是恭聲道:“孫兒斗膽進言,大伯父生前似乎有慢性藥物中毒的跡象?!?p> 他是穿越者,曉得針對朱標的咳喘之病,“民間神醫(yī)”的虎狼之藥里常配有雖能治療寒痰哮喘但具有肝腎毒性的藥材,短期服用無害,長期服用必然會出大問題。
“你如何得知?”
朱元璋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冷聲問道。
他腦海中浮現(xiàn)了半年前被他關(guān)進詔獄,數(shù)日前又剛被他放出來,且官升一級的張?zhí)t(yī)。
張?zhí)t(yī)曾奉皇命前往東宮為朱標診病,卻意外發(fā)現(xiàn)朱標在服用“民間神醫(yī)”的藥,張?zhí)t(yī)不敢隱瞞,報告朱元璋那藥長期服用對人體有害。
那時朱元璋以為張?zhí)t(yī)不安好心,立功心切,后來他才發(fā)現(xiàn)張?zhí)t(yī)并不是為了立功,乃是忠義之臣。
只不過,針對朱標服用的藥有毒一事,朱元璋乃是知情者,他清楚此類藥短期服用無害,只有長年累月的吃身體才會出問題。
何況他很清楚,朱標的死因并不是中毒,而是高熱咳疾,吐血而死。
用后世的話說,朱標是久病耗盡身體生機,肝腎衰竭而死。
朱高煦連忙答道:“回皇爺爺,孫兒曾讀過幾本醫(yī)書,又見過大伯父臨終前的樣子,故而做了如此推測?!?p> 此時,他偷偷瞥見龍椅上的朱元璋下意識握緊了扶手。
朱元璋覺察到失態(tài),深吸了一口氣,壓住心中各種情緒后,遂冷靜下來。
因為朱高煦并沒有信口開河,朱標生前有中毒跡象乃千真萬確,稍微有點醫(yī)學(xué)常識的人,在見過朱標臨終前的模樣后,都可以推測出這個結(jié)論來。
朱標病逝之前,守在他身邊的人就有很多。
所謂人多口雜。
更何況,世上沒有不通風(fēng)的墻,給朱標問診的并不止張?zhí)t(yī)一人,即便有些太醫(yī)被朱元璋大怒之下處死,但仍有知情者還活在世上。
“大伯父死的蹊蹺,所以孫兒斗膽,求皇爺爺派人調(diào)查此事,還大伯父一個公道?!敝旄哽阋灶^觸地,恭敬無比的說道。
朱元璋何等人物,瞬間就明白了朱高煦說這番話的意圖。
如果真的對朱標中毒之事進行調(diào)查,那么給朱標治病的民間醫(yī)者,以及尋來這些醫(yī)者的朱允炆都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
到時候,世人便知道,過去以仁孝著稱的朱允炆,竟然間接施行了毒父之舉。
盡管朱允炆間接毒父一事,并非其本意,他也是出于好心。且朱元璋還是知情者,更是民間醫(yī)者救治朱標之事的幕后推動者。
但是人言可畏。
一旦朱允炆被扣上了“間接毒父”的帽子,他將徹底無緣儲君之位!
朱元璋帶著異常復(fù)雜的眼光看著面前的朱高煦,漸漸的皺緊了眉頭。
對于懿文太子朱標生前有中毒跡象之事,朱元璋可以殺光所有的知情者,甚至包括深得他器重的朱高煦。
但若他真的這么做了,便等于告訴天下人太子朱標是被人毒死的,而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朱允炆。
此外,朱允炆的病情不容樂觀,他雖然年輕體壯,可溺水時驚嚇過度,后來又大病了一場,身體早不如以前了。
就目前這個形勢,若立朱允炆為太孫,對大明王朝來說風(fēng)險極大,所以朱元璋決定先冊封朱允炆為吳郡王,冊封圣旨他都寫好了,就放在御案上。
可以說,朱元璋是做了兩手準備。
若日后朱允炆身體恢復(fù)了正常,再冊立其為太孫也不遲。
反之,若朱允炆久不能痊愈,那便擇一合適的皇子為儲君便是。
“高煦,你想對咱說的心里話,就是這些?”朱元璋面無表情的問道。
朱高煦猜不透朱元璋提問的用意,又不敢亂猜,于是應(yīng)聲答道:“是?!?p> “一派胡言!”
朱元璋臉色一寒,厲聲道:“你是想讓天下人恥笑你大伯父不得善終么?”
朱高煦急忙以頭觸地,恭聲道:“皇爺爺息怒,孫兒萬萬不敢!”
“你剛才對咱說的話,以后不準再提?!?p> 望著趴在地上的朱高煦,朱元璋沉聲道:“此事到此為止!”
PS:感謝老鐵們的支持,本書已沖上了新書榜,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