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重生之公主明珠

第四十七章 不甘心

重生之公主明珠 九喵 2043 2019-04-01 22:30:11

  原來今日,外頭都在傳皇后入寺祈福反倒遇刺一事。

  這下子好了,一國之母遇刺本就非同小可,更何況還是身懷有孕的。

  明武帝今日早朝上下了旨意,將此案移交三司會審。

  旨意一出,滿朝文武心知肚明。

  今上這是預(yù)備逮了人不給活路了。

  要知道這三司會審,可是由刑部尚書、大理寺并御史大夫一同負(fù)責(zé)的。

  現(xiàn)任的御史大夫可不就是徐初時嗎?

  外頭哪個不曉得徐家兄弟倆對徐寧娘這個唯一的妹妹疼的很,如今出了這檔子事,想來就算是明武帝不下旨命三司會審,徐初時也是要上折子請旨的。

  得了明武帝旨意的徐初時與其他幾名大臣一同跪安領(lǐng)旨。

  散朝后,徐初時計劃著將此事告知徐初成一聲——兩個人商議起碼比一個人商議更為方便。

  說到底這三司會審,大理寺與刑部的人都曉得這案子定然是徐初時說了算的——誰讓人家有個當(dāng)皇后的妹妹?自個的親妹遇刺,自然是恨不得將那幕后之人剝皮拆骨的。

  故而當(dāng)徐初時來了刑部的時候,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一左一右的坐下,徐初時給坐了中間的位置。

  明眼人都曉得這是要憑徐初時的主意了。

  徐初時也不客氣,假意推辭幾番,就坐下了。

  這頭刑部里頭正查著案卷,那廂黃國公府里頭的一處香閨內(nèi),傳來幾聲打碎花瓶的聲音。

  黃玉容更是氣的將梳妝臺上的珠玉發(fā)飾、胭脂水粉都給一股腦兒的掃落在了地上。

  發(fā)泄完之后,黃玉容開始慌了。

  重金請了江湖上的殺手去刺殺的慧無方丈的人正是她無疑。

  好不容易給皇后安了個天煞孤星的名頭,沒想到不僅被明武帝當(dāng)場給駁了回去,而且皇后居然還要前往雨霖寺祈福!

  雨霖寺的慧無方丈乃是得道高僧,據(jù)說善斷陰陽,推演命數(shù)——若是一旦被慧無方丈所算出此事是她所為,怕是明武帝怒火之下會不顧黃國公府的三代功勛,直接滿門抄斬了事!

  故而她這才急中生智,找了路子,花了重金請江湖上的殺手。

  本以為雨霖寺的武僧再怎么能耐也抗不過這一干江湖里頭的人,沒想到竟是讓他們頂住了!還讓雨霖寺等來了宮里的救兵!

  如今明武帝下令三司會審,本就沒有打算留幕后之人一條活路。

  徐初時那個面癱御史,審訊人起來自然不在話下。何況這朝中的官員哪一個不是人精,就算是黃國公府上有門生在刑部,亦是萬萬不敢動的。

  這個關(guān)頭,誰要是動了手腳,搞不好就會被順藤摸瓜,連根拔起。

  這不是她黃玉容想要的結(jié)果。

  可是這眼下,三司縱然沒有逮到活的刺客——可是那死去的刺客身上的衣裳包括武器,都會成為三司重要的線索。

  一旦事發(fā)被三司查出,就算是請殺手的地兒沒有記錄,可是一旦三司調(diào)查京中各大權(quán)貴世家的銀錢往來……

  黃玉容想到此處,覺得不行。

  此事,還得與爹爹商量才是。

  哪里知道黃國公聽聞黃玉容的來意之后,笑:

  “咱們府上的賬本,除了咱們自個,誰能知曉真假?”

  一句話,黃玉容茅塞頓開。

  是了,既然三司要查賬本,那便做個假的又何妨?又不是宮里頭的賬本,想來無礙。

  黃玉容靜悄悄的吩咐心腹去辦此事,又一面派人暗里盯著刑部的動靜。

  就在這外頭為著朝中最近發(fā)生的一起大事爭論不休時,明珠宮內(nèi),謝明珠剛剛落下一子,正好贏了此局。

  與她對弈的星陣女先生不由得起身施禮:

  “公主天資聰穎,在下自愧不如。”

  謝明珠一只手拿起一枚黑色的棋子兒在指尖把玩,聞言淡然一笑:

  “先生此言差矣,學(xué)生不過是搶得了一步先機(jī)而已,算不得什么高手?!?p>  “若說要擊敗先生,為時尚早,先生不必妄自菲薄?!?p>  言罷,又命人上了新鮮果盤賜予星陣:

  “學(xué)生謝先生今日的指點?!?p>  星陣同樣一拜:“謝公主恩賜?!?p>  端了果盤的宮女送了星陣出去,謝明珠伸了一下懶腰,伸出一只手來,自個兒慢慢的撿著棋盤上的子兒,順便問了身旁站著的安如道:

  “今日三司會審,可審出來什么了?”

  安如回:“回公主的話,三司那邊據(jù)說是已經(jīng)審出來個初步了,據(jù)說那批刺客是江湖上的殺手。”

  “如此算來,是重金聘請的?!?p>  謝明珠的語氣很淡,卻帶了幾分了然:

  “那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是知道請了江湖上的殺手前來買我的命。”

  “否則,若是換了旁的,怕是頃刻間就得被查出來?!?p>  謝明珠說這話完全不是空穴來風(fēng)——不管是這輩子還是上輩子,朝廷與江湖人的關(guān)系一直都很微妙。

  在朝廷眼里,江湖中的人亦正亦邪,實在不好深交。

  更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句,就足以讓朝廷有理由發(fā)兵拿了江湖中的那些門派。

  只是這江湖中的奇人異士甚多,朝廷唯恐偷雞不成蝕把米,故而這么多年以來,與江湖中的人都保持著平淡且微妙的關(guān)系。

  而在江湖人的眼里,朝廷里頭都是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哪里及得上江湖中實在?

  且江湖中人亦是明白,不到萬一,萬萬不得與朝廷對抗,否則殺敵一千反倒自損八百,可就不美。

  故而雙方的這種關(guān)系,一直以來都很微妙。

  甚至說,敏感,脆弱。

  故而這么多年過去了,雙方都相安無事。

  不過說起來,江湖中的人亦是混口飯吃,并不喜歡參與朝廷之爭。

  因而這也是三司會審中,最為棘手的一個問題。

  江湖中干著這種生計的人多了去了,亦是有不少有名的殺手樓——只要銀錢到位,不管什么單子,都接。

  而且這些殺手樓都有個行業(yè)規(guī)則——除非你血洗了他們殺手樓上上下下,否則你壓根不知曉這買兇殺人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想到此處,謝明珠亦是覺得頭疼。

  她知道買兇殺人的無非就是黃國公府府上的人,只是沒有真憑實據(jù),誰會信?

  同一時間,江湖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