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將一千兵馬留守在陰平小路扼守,并且命令那些蜀兵們開始建立軍營,開拓營地,以便弄出一個大型的、足以訓練三萬大軍的兵營基地,然后劉禪就領著張飛和陳祗趕回了江油城,在江油城里歇夜,好過那陰平小路那里吃一晚的板粟。
當然,劉禪也吩咐隨行的護衛(wèi),將那些板粟刺球統(tǒng)統(tǒng)帶回來給了諸葛亮,并且派人告訴諸葛亮,最好是能夠找個地方種植板粟,一旦有所收獲,那么板粟可當糧草充饑,又能用來當防守利器,以后就是對外的多一個銷路,對內的多一個保障。
劉禪剛剛回了自己的軍帳,正想歇息,卻是帳外突然傳來軍兵通報,說道:
“陛下,軍師求見。”
帳兵往往都是簡單直接的,倘若劉禪不想見,或者是已經睡覺了,那么不見回應,帳兵就會直接拒絕來訪之人。
諸葛亮是知書達理,明曉進退之人,居然也會在深夜求見,可見必有大事,不然諸葛亮不會這樣前來打擾。劉禪揉了揉眼睛,盡量摒棄掉困意,提起精神,說道:
“陛下,蜀都急報。太子來信,言蜀都不穩(wěn),劍閣關告急,大將姜維求援?!?p> 諸葛亮開門見山,直接將事情匯報給劉禪,諸葛亮是見過劉禪的起床氣的,知道打擾劉禪睡覺或者喚醒劉禪起床的罪過。但是事關重大,諸葛亮不敢壓制一晚,畢竟是太子劉備快馬加鞭傳過來的急報。
雖說自從劉禪離開了蜀都行宮之后,太子劉備每天都會例行公事,向諸葛亮這邊傳來書信,一方面是向劉禪匯報蜀都的近況,另一方面也是了解諸葛亮這邊的動態(tài),好作相關的準備跟跟進。
“蜀都情況如何?太子怎么說?劍閣關那邊又是什么情況?姜維守不住了?”
不會吧,那是劉備呀,劉禪還以為蜀都肯定是被劉備治理得玩兒似的,結果這才多久,就來信說不穩(wěn),這該不會是開玩笑吧。至于姜維,不是傳聞才能足以接班諸葛亮嗎?諸葛亮這邊節(jié)節(jié)連勝,姜維居然告急了。
劉禪突然覺得好像一切都不能想當然了,畢竟自從發(fā)現兒子叫劉備,似乎什么都不能對號入座了。也許有些名人名將,依然是風華才茂,但大多數人可能言過其實了。
不管真相如何,現在劉禪只有諸葛亮這里的資訊,甚至劉禪也能想到諸葛亮肯定不會將劉備傳來的書信內容傳揚出去。
“陛下,蜀都有些謠言,說是陛下已有不測,故而太子治事。太子說目前情況尚在控制之中,暫未有蔓延之勢。劍閣關情況不明,太子書信里只提到姜維急報,求蜀都支援。太子難斷真假,言及陛下只讓太子鎮(zhèn)守蜀都,未曾提及其他,是否救援姜維,由臣這個軍師來定?!?p> 諸葛亮不敢添油加醋,只是將劉備傳過來的書信,照本宣科地告訴了劉禪,諸葛亮相信劉禪肯定會能大致判斷局勢,從而做出相應的應對,哪怕什么都不做,在蜀都那邊,或者劍閣關那邊都是一種暗示。
這也是諸葛亮深夜前來請示的原因,諸葛亮想要劉禪一個態(tài)度,比如劉禪若是覺得蜀都重要,想要回去了,那也可以。要是覺得劍閣關比較重要,要是不救容易落入魏軍手中,甚至要在江油城這里兵分兩路,也那是可以做到的。
關鍵是看劉禪怎么想的。
事實上,劉禪沒有諸葛亮想的那么多,那么深,因為劉禪書讀得少,劉禪只知道劉備既然說了,蜀都還在控制之內,那就是說劉備搞得定,那此時劉禪肯定不會回去,回去了就算接手搞得更好,也會讓劉備以為劉禪不夠信任。
還不如將蜀都放給劉備去折騰,蜀都對蜀國意義重大,但說到底就是一個城池而已,只要有兵馬,城池還不是可以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這點不急。
對于劍閣關,劉禪也有點印象,劍閣關曾有傳言,其勢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提法,現在就連姜維都說守不住,要求援了,說明劍閣關可能是真的事態(tài)緊急了。
劍閣關一過,蜀國境內就多是坦途了,蜀國山多勢高,但沒有一個地方比劍閣關還要高,還要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而劍閣關就是蜀道最難的地方。劍閣關不容有失,否則蜀國又少了一處天險,且難以奪回。
姜維求援,不管真假,都得派兵去救。兵馬過去了,如果事態(tài)不急,那就幫姜維鎮(zhèn)守劍閣關也行,事態(tài)急了,說不定剛好用上,萬一派兵去救,真的救下了劍閣關,那無論代價如何,都是值得的。
當然,蜀都的事情由劉禪來定,而劍閣關的事情,自是由諸葛亮來定。
理清了這些,劉禪不急不躁,倒是有些氣定神閑,給諸葛亮透露著一種自信,說道:
“太子乃朕的麒麟兒,智慧仁德,有太子在,朕的蜀都無憂矣,軍師不必掛念蜀都,朕保證絕無后顧之憂,區(qū)區(qū)小事,太子肯定會做好的,不然枉朕封其為儲君。至于劍閣關姜維之事,太子也說得沒錯,是用兵之事,理應由軍師來定?!?p> 其實,劉禪已是下了決定想支援劍閣關了,但是諸葛亮是軍師,總攬三軍,這事還得諸葛亮來做決定。這一點,劉禪也相信諸葛亮能夠明白劍閣關的重要性,從而做出安排。
諸葛亮來面見劉禪之前,內心也是有了腹稿的,蜀都的事,諸葛亮管不上,也不想管,自古以來,帝皇家的事情少摻和,是每個臣子明哲保身的第一課。
而劍閣關,諸葛亮也是打算不管是真告急還是假告急,都要派兵去走一趟,畢竟江油城事了,將兵馬放在綿竹和江油城,那是最大的浪費,這二個地方各留五千兵馬,已是足夠應對所有的局面了。
“陛下,劍閣乃蜀國天險,不容有失。姜維雖是人中之杰,但雙拳難敵四手,也許是真的有難處了。以臣看來,宜速派兵馳火相援,以免誤了大事,鑄成大錯?!?p> 諸葛亮說得很委婉,沒說姜維打不過魏軍,而是側面地說明姜維守不住,有可能是魏軍太多了,而姜維手上的蜀軍太少,給姜維保全了面子。至于派多少兵馬,怎么派,由誰領軍,諸葛亮更是清楚劉禪懶得知道這些內容,干脆就不提,只是希望劉禪能夠同意派兵馳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