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國,建國也有幾百年歷史了。比大漢還要更早些才對。只是相對于大漢來說他們只是一個相對比較落后一點的文明。從冶鐵技術還有農耕技術上來看就是非常明顯的落后于大漢至少一百年。
多山地,多平原以及多礦產是這個國家都主要地貌特征。也是一個畜牧與農耕并存的國度,最主要的是民智未開民風彪悍,從來都不懼怕戰(zhàn)爭和死亡。
夫余人的大多數(shù)男性是非常喜歡好勇斗狠的。這和他們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
冬季時間比其他地方都要長久一些,而冬季來臨之前就需要大量儲備過冬物資。一旦漫長的冬季來臨,就是對每一個夫余人的生存能力的考驗。
就算是出門打獵那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當然夫余男人都認為自己是真男人,是勇士,因此嚴寒的冬季依然外出打獵,以此給家人的食譜上增添些肉食。
況且冬天打獵的風險是非常高的,來自動物的危險不說,就這嚴寒的天氣很有可能就會要了你的小命。
惡劣的環(huán)境造就了野蠻彪悍的夫余人。尉仇臺之所以這么自信,就是因為他的軍隊都是一群彪悍無畏的勇士,至少他是這么認為的。
每一個王朝的強盛與滅亡都不是偶然。
夫余王尉仇臺還真的就不相信大漢會有滅他的想法。原因有兩點一,夫余有強大的軍隊,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保護好自己的土地;二,夫余國地勢不佳,土地貧瘠,氣候又不好,最主要的是距離大漢太過遙遠。
有了這兩點理由,尉仇臺堅信大漢皇帝不會來搶他的土地。
他認為大漢想奪取他們的土地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夫余國幾百年來沒有被滅掉可不是運氣好。想當年鮮卑是那么的強大,那么的不可一世,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吞并夫余這片古老的土地。
鮮卑為什么不吞并夫余呢?原因很簡單,其一夫余的土地對于鮮卑來說沒有多少利用價值,鮮卑是游牧民族,族群除了放牧別的不會,草原才是他們的天堂。其二呢?夫余人就像刺猬,滅了他那么自己也好不到哪去,換句話說就是得不償失。
鮮卑不喜歡夫余的土地,那么大漢呢?尉仇臺的腦袋里實在想不到大漢花這么大的代價要自己的土地干嘛呢?他自己給出來的答案是,大漢不會要他們的土地,而老王叔的話是危言聳聽,是杞人憂天。因此他更加堅信自己對待老王叔的事情上做的沒錯。更不存在內疚一說。
尉仇海和尉仇江兩兄弟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在經過數(shù)次盤查之后真正的深入到了夫余國境內。這兩個二貨以為即將迎接他們的一定是盛大二隆重的迎接儀式,身為兄長的國王陛下一定會重重的賞賜于他們。洋洋自得的表情早就掛滿了臉龐。
他們期待的隆重與盛大的儀式還真有。不過賞賜他們的卻不是他們倆的國王兄長,賞賜也不是錢銀財寶。
迎接他們兄弟倆的人自然就是穢貘的隆堯與沮沃的胡殤兩人所率領的反抗軍了。賞賜自然就是刀槍棍棒了。
沒錯,就是棍棒。夫余對兵器的管制是非常嚴格的,或者說是對鐵器的稀缺才是主要原因。像這樣的反抗軍自然不太容易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的到更多的武器裝備。
就因為這樣的一個局面所以才有了史阿的機會。
隆堯與胡殤兩人差不多是傾巢而出,盡管如此他們倆能夠拿出來的力量不過區(qū)區(qū)四千人??梢哉f這是他們兩國遺留下來的全部戰(zhàn)斗力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這些人算不得能戰(zhàn)之人。
遠遠的望著身著各式服飾的人群,手里拿的武器是五花八門的,尉仇海與尉仇江怎么可能還不知道這些人的來頭呢?
而再看尉仇海這邊的護衛(wèi)軍隊,那是一特色的裝備精良,將官都是鐵鎧甲,士兵最不濟也是皮鎧甲,兵器是長矛與長戈(先秦時期士兵的主要兵器)。不僅僅有步軍,還有一部分騎兵。
對付這樣沒有多少兵器的雜牌軍,騎兵那是絕對的完虐他們。當然四千人可不是四人。
尉仇海本身就是一個武夫,帶兵打仗那是他的強項,雖然手里只有千余騎兵,可他根本就不懼對面來的這群烏合之眾。
“二哥,看來這個些人是奔著咱們而來的呀!”
“那當然,咱們搞回來這么多寶貝他們要不眼紅才是怪事呢?怎么?三弟擔心二哥會懼怕他們?而敗于他們?”
“二哥誤會了!小弟豈會有如此想法?二哥身經百戰(zhàn),是我大夫余戰(zhàn)神,豈能懼怕此等烏合之眾?小弟是在想我與二哥從大漢購買的這些神兵利器,他們這些賤奴是如果知曉得?就連我大夫余邊關守將都都毫不知情而他們的消息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嘶…三弟你不說還好,聽你這么一說,二哥也覺得此時頗為蹊蹺了?!?p> “想必是我朝內部定有奸細?此事需回去稟告陛下。二哥擊退這些烏合之眾且看你的了,小弟為你觀敵瞭陣?!?p> “三弟稍后,為兄去去就來!
二郎們隨某殺!”
人數(shù)上兩國遺民組成的人馬確實是數(shù)倍于尉仇海,可戰(zhàn)力上就不能相提并論了。
有道是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就是這個道理。
尉仇海是他們三兄弟中最為高大魁梧的存在,自小便愛武厭文,因此夫余國上一任國主也就是他的父親專門為他找來了武學師傅,而尉仇海自己也是勤奮,因此他練就一身本領,一桿馬槊不說耍的爐火純青,那也是罕見敵手。至少夫余很難找到與他在實力上相近的武將出來了。
作為夫余國國王陛下的親弟弟,這個身份給了尉仇海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做自己作為一個王能做的一切。擁有和指揮一個千人衛(wèi)隊已是他的頂級武裝力量了,當然這支千人的騎兵隊的勢力那自然也不是蓋的了,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放眼世界也很難找到與實力相當?shù)尿T兵隊伍了。
當然大漢的重甲騎兵不能算在內,裝備不是一個級別的。就好像拳擊比賽一樣,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不好比。
尉仇海身后揚起了一陣煙塵。他沒有多余的口令,也沒有花哨的招術。馬槊的特點就是馬上作戰(zhàn)非常的好使,長度方面占盡了優(yōu)勢。
當然對付這群比比農民稍微強點的人馬,尉仇海覺得是在侮辱自己的武藝。
如蛟龍入海一般如入無人之境??梢哉f他胯下的戰(zhàn)馬每跑一步都至少有一個人死傷。彪悍而又霸氣的嗜血者的心態(tài)在此時此刻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他也數(shù)不清多少人向他撲來,他也記不清楚自己已經刺了多少人?掃了多少人?砸了多少人…
他身后的一千騎兵也是和他一樣沒有什么多余的話。這里是戰(zhàn)場!現(xiàn)在正在戰(zhàn)斗,嘴巴是罵不死敵人的,只有靠自己去砍,去刺,去殺!所以廢話只能讓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從而丟掉小命。
戰(zhàn)斗呈現(xiàn)的是割草式的一邊倒狀態(tài)。沒辦法,兩支無論是裝備還是戰(zhàn)力都是不對等的隊伍互相廝殺的話,受傷的必然是那支脆弱的。盡管人數(shù)占據絕對的優(yōu)勢,那也是枉然。
勇氣和信心確實是戰(zhàn)斗勝利的基礎,可是這并不能給戰(zhàn)斗力提高多少。
胡殤看了看隆堯,只見他也在奮力的廝殺,現(xiàn)在身上也掛了彩。看著己方的人馬死傷慘重,他的腦袋里已經麻木了,接下來該干什么完全沒有了主意。
作為主將,哦不!應該說首領,是這支隊伍的龍頭之一,他的表現(xiàn)是犯了戰(zhàn)場大忌。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說的就是現(xiàn)在的胡殤。
他的愣神也間接的把他的部下們也帶進了死亡的深淵。從他們離開家們出來打伏擊準備搶奪這批武器開始,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一支劃出一道血線的馬槊以肉眼無法清晰的看清的速度照著他的頭顱掃了過來,此時的胡殤根本就沒有感知到死亡的來臨,他的腦海里突然想到了這次出兵搶劫武器到底是對是錯?當他轉過頭來望向隆堯的方向時,隆堯剛好也睜大著眼睛看著他。
眼前一閃,他都沒有感覺的疼痛,頭顱就飛了起來。馬槊是沿著他的脖子掃過來的,很顯然對手就是想給他來個梟首。
頭顱連落地的機會都沒有,因為馬槊已經將他的頭顱給插在了槊尖上了。
不用猜能在這么短暫的時間內一氣呵成的完成這些動作的人非尉仇海莫屬。
“撤!都給我撤回去!撤!快撤!交替掩護,不可慌亂,撤…”
隆堯親眼看著自己的老伙伴,老隊友,這位與自己一樣的命運的兄弟被對方輕而易舉的給梟了首,這種感覺讓他開始對自己的這次伏擊的舉動開始了懷疑。
因他在正確的時間里下達了正確的命令,所以還算是沒有全軍覆沒,可是就算這樣,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傷筋動骨了。
四千多人出來的現(xiàn)在滿打滿算能安全的撤回去的人不到一千五百人。這樣的戰(zhàn)損,對于隆堯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更何況還損失了胡殤,真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糊里糊涂的就殤了。
“二哥窮寇莫追?二哥…”
尉仇江發(fā)現(xiàn)尉仇海正準備再次集結剩下的二百來騎兵追擊隆堯的撤軍,趕緊打馬跑了過來。
“二哥!千萬不要追!你看看人困馬乏,你的精銳騎衛(wèi)還剩多少?二哥就算追上去把那些殘軍都消滅干凈了,那你的騎衛(wèi)還能剩下多少?
二哥請想?此地距離鹿山還有幾百里地呢!若是再有一波匪軍前來劫我利器如何抵擋?不瞞二哥,小弟已然差人前往鹿山請陛下調遣人馬前來接應我等,否則一旦這些利器有所閃失二哥與我恐無法交代??!”
其實尉仇江想說的是,不能將這些匪軍完全的消滅干凈,一旦完全的消滅干凈了,那么作為陛下的大哥空閑下來無事可做了,就有可能瞎琢磨了。二哥尉仇海武藝超群,統(tǒng)兵有方是個難得的將才,萬一引起大哥的猜忌了,那將是二哥尉仇海的滅頂之災,二哥若是被大哥給滅了,那大哥下一個猜忌的人除了自己還能有誰呢?
反過來,這幫匪軍沒有被消滅的話那么國王大哥不是每天都要去考慮怎么去徹底的消滅這些心頭之患?最起碼二哥對于國王大哥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的。
尉仇海本來殺氣騰騰的準備再斗他一次的結果聽完尉仇江的話之后立馬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了沒了精氣神。這說明他認可了尉仇江的話了。
尉仇海內心開始思考上了。他們兄弟三人,大哥尉仇臺那是以陰狠兇殘著稱,在他的眼里沒有親情在,只有王權。而自己呢?習得一身好武藝著實無心江山,三弟則是機智超群,能謀善斷,只不過他實在是太過懶惰,整日里不是流連于煙花柳巷,就是尋些個狐朋狗友一起飲酒斗雞,反正除了正經事不干,其他的事都干。
就因為這樣他們兄弟二人才能健康滋潤的活著。當然這次派遣他們二人出使大漢也是考察他們的意思在里面。
這個尉仇海倒是沒有看出來,而尉仇江已經看出來了,只是他沒有和尉仇海說而已。因為他希望尉仇海安然無恙的活著,因為這對于他尉仇江來說是一件好事。也算是間接的保護著自己吧!
“三弟言之有理,二哥聽你的!兒郎們!打掃打掃戰(zhàn)場,收拾收拾準備啟程,此次大戰(zhàn)活著的,戰(zhàn)死的回到鹿山本王都有賞?!?p> “噢…多謝大王!”
“三弟!二哥戰(zhàn)場廝殺那是天不怕地不怕,可著腦子還是比不過三弟??!三弟日后還得多提醒提醒二哥,莫讓二哥走錯了路?。 ?p> “二哥說哪里話?你我兄弟乃是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小弟豈能獨善其身?二哥戰(zhàn)場廝殺不也是保護了小弟?小弟豈能不知其中恩情?
二哥莫要多慮,平安回到鹿山將這些利器交給陛下才是正事!”
“得嘞!就依三弟之言!”
這次都伏擊來的快去的更快。雙方都沒撈到什么好處,雙方都死了部分將士,只是隆堯方面死的有些多了些而已。
嚴格來說尉仇海他們算是勝利者,至少沒有損失多少人馬,而且所攜帶的工程車一根木料都沒有丟掉,這不是勝利嗎?
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鹿山,當然除了尉仇臺,史阿夜知道的戰(zhàn)斗的結果了。他當即把消息飛鴿傳書發(fā)往了遼州的情報點。
而夫余國國王尉仇臺也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自己帶著衛(wèi)隊親自出宮前去迎接自己的兩個弟弟凱旋歸來。
老王叔這位有眼光有見識的諍臣去了之后,夫余國朝堂上就剩下些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輩了。
難道就沒有有眼光的人了嗎?就沒有能臣、賢臣了嗎?不是,有的。只不過他們要么明哲保身,要么官卑職小沒有什么話語權,又或者隨波逐流不悲不喜的跟著走。
國王陛下的每一個決定他們都是贊同的,因為大部分人都贊同,由不得他們不贊同啊!這要是不贊同的話那么老王叔的下場也許就是自己下場。能站立在朝堂上參政議事的人又有幾個是笨蛋呢?
尉仇臺去迎接自己的兩個弟弟當然不只是自己和國王衛(wèi)隊,還有滿朝文武都被他拉著去迎接了。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所謂的迎接自己的王弟凱旋歸來不過是個幌子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是想炫耀一下他自己的英明而已。從大漢購買了最先進的神兵利器,有了這些武器那么對付那些殘余匪軍自然就是不費吹灰之力了。這一樣一來早日鏟除這些余孽就再也沒有什么心腹之患了不是嗎?
一場盛大的迎接儀式當然會被記錄下來。畢竟夫余歷史上這樣的儀式并不多。
國王陛下親自率領文臣武將出宮百里迎接自己的王弟這聽起來是多么讓人贊美的事情。同時也彰顯了一國之君的英明與豁達。至少夫余朝野上下都這么認為。
“臣弟惶恐!怎敢勞動圣駕遠迎!臣弟有罪!”
尉仇江率先向尉仇臺奏報道。這種場合他擔心二哥尉仇海會說錯話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自家這位國王兄長是什么人他很清楚。
“二位王弟不辭勞苦遠赴萬里之外的漢國皇都為我大夫余購得神兵利器,為兄的只不過跑了百里迎接自家弟弟有何不可?三弟嚴重了,寡人高興??!
來來來,二弟、三弟隨寡人同行?;貙m!”
“陛下天威!臣弟幸不辱命,今也算是有驚無險,完成使命!懇請陛下先行查驗安置好這些神奇器,有陛下天威震懾,想必再無宵小覬覦神器?!?p> 尉仇江的話聽起來實在是讓尉仇臺舒服。也算是尉仇江會說話。
簡簡單單一個馬屁拍上,就把之前被劫之事帶過,而且還變相的提高了尉仇臺的威望。
就公事而言這是在告訴尉仇臺自己與兄長尉仇海之所以被劫那是因為自己沒有威望,沒有任何震懾力,以至于遭人暗算被劫,雖然對方沒有成功但也是存在安全隱患不是嗎?
而陛下您就不一樣了,天威隆?。≌l人敢觸?一旦利器在您的手里那是再不會有人敢打它的主意了。
就私而言,這是燙手山芋啊!早點交出去那就早點安心。如果有個一點半點的差錯,那他們兄弟二人估計下半輩子都沒什么好果子吃了。
“哈哈哈哈…
三弟所言甚是!來人速去查驗安置妥當!不得有誤!每一架都做好標記,沒有寡人旨意任何人不得動用,違令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