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新唐盛世

10-大禮和消息

新唐盛世 詩與你 3126 2019-04-20 02:28:21

  今天李恪起了一個大早,因為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昨天做好的征兵告示今天會貼出去,到時候還需要李恪去監(jiān)督還有甄選士兵,另外今天校場那邊臨時加建的房屋今天傍晚前也能完工了,人一多辦起事來就是快,兩百間屋子,幾千人去做,兩天左右的時間就搞定了。所以傍晚時候還要派人去驗收校場。同時李世民調來的一千精兵預計今天午時就會到達,到時候還要去接收一下,帶去校場進行安排。

  征兵大約會進行兩三天,如果到時候還沒有征滿的話視情況而定,少太多肯定不行,只能繼續(xù)征,如果差不多的話李恪就不準備浪費時間了,直接按招到的多少直接開始練兵,至于征過多的情況那就只能靠篩選了。

  昨天做好征兵告示時候已經讓屬下去準備了,所以今天一大早安州境內就已經開始貼告示了,李恪只需要準備一會兒去安陸縣城門口等候即可。在去城門口之前,李恪抽空帶著幾名屬下去了一趟軍事基地,大體檢查了一下進度和質量,然后確定沒什么問題以后留下屬下等到傍晚完工時,做最后的驗收,自己則是趕往城門口去開始等待征兵……

  李恪剛到城門口就已經看到征兵處陸陸續(xù)續(xù)的有幾個人在報名了,還有一些則是在觀望,看來那些告示傳播的挺快的,剛貼出去沒多久就已經有人趕過來了,不過看著那些還在觀望的人,李恪思索了一下,叫來一個下屬,按照他的要求去寫了一份這次征兵的待遇,畢竟這次征兵有別于大唐的普通征兵,不僅在各種要求上不一樣,訓練方式和軍餉撫恤金都不一樣,必須讓百姓有足夠的了解才行,這樣才能確保百姓的自主權。當然也能更好的吸引安州百姓踴躍參與,畢竟單單軍隊伙食方面就有足夠的優(yōu)勢,比起一些小康人家吃的都要好。沒辦法,李恪要做的是現代化練軍,必須保證士兵營養(yǎng)跟得上才行,而且每日訓練的強度都不低,可不是古代那種普通軍隊操練可比的。

  李恪的告示一張貼出來,效果很明顯,所有圍觀的人都上前去看了,一些看不懂的人趕緊問那些識字的人,生怕自己錯過了什么。就這樣,圍著報名處嘰嘰喳喳詢問的人少了,很多人看到這么優(yōu)厚的條件都跑去報名,畢竟這次征兵給出的條件十分豐厚,不論軍餉、撫恤金還是伙食方面。至于打仗會不會死就不是他們考慮的范圍內了,打仗總歸會死人的,對于這點他們心知肚明,在窮苦的古代百姓眼里很多人都覺得能過上一天吃飽喝足的日子就算死也值得,更何況死后還能給家人留下一些錢財,所以與其全家一起受苦還不如自己去拼搏一把,這也是很多報名征兵人的想法。

  看著征兵隊伍不斷地在加長,李恪讓人開始把測試視力、體能、反應速度等身體條件的器材搬了過來,這對于甄選士兵非常重要,由于李恪沒有什么現代化戰(zhàn)爭武器裝備,所以對士兵選拔不至于太苛刻,只是按照他所能做出來的裝備進行比較簡單的篩選士兵,不過這也是相對于現代來說的而已,他所要這些篩選要求擱在古代可以說是非常嚴苛了,那些過來報名的百姓可都是一臉緊張的模樣,沒想到這次征兵要求這么嚴格,一臉不明覺厲的樣子。不過李恪看著只是笑了笑,沒有去給那些人解釋什么,這些東西對于古人來說,要解釋到他們懂了,估計要解釋個十天半個月的了。

  李恪站在報名處邊上看了一個多時辰,默默地觀察著那些篩選出來的士兵,基本上都只是基本符合要求而已,沒有什么出類拔萃的人才,李恪有些失望,本想著大唐初期應該有不少的人才,至少以武立國的大唐民間應該有不少善戰(zhàn)之士,可惜按照李恪的眼光,所見到的這些人一個都沒有。倒是有一個不錯的人選,不過現在還是調查階段不能征用的衛(wèi)陵。

  ……

  一上午的時間李恪不斷地在征兵人群中尋找著可堪大用的人才,直到臨近午時,一名屬下小跑而來告訴李恪,李世民調遣過來的一千精兵已經到了安陸縣外五里外,約莫半個時辰內就能到安陸縣了,李恪聽到這個消息很開心,雖然一早上都沒有在征兵隊伍中發(fā)現什么人才,不過李世民調來的這一千精兵不少都是征戰(zhàn)沙場過的老兵,再不濟也能找到幾個像樣的善戰(zhàn)之士,到時候分小隊帶領就有人可用了。李恪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和人才了,時間靠著擠一擠還能夠用,可是人才的話李恪只有安州這么一個地方可找,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名人要么已經被朝廷重用了,要么就是還沒出生,要找能用的人才可沒那么容易。所以李恪心中祈禱著老李不要太小氣,給他的這一千精兵希望有五六個老兵將,李恪就滿足了。

  半個時辰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安陸縣城門口就已經出現了一支千人的軍隊,看著軍隊那威風凜凜的樣子,即使千里路程的奔波也沒有掩蓋住他們的鋒芒,直到這支隊伍走到安陸縣城下時,城門口附近的百姓都一直看著這支軍隊,只見軍隊中走出了一個身披戰(zhàn)袍的彪型大漢,雖然這個大漢身材壯碩,但是臉上卻是帶著一份儒雅之氣,給人的感覺不到很壓抑反而很是舒服。李恪看著這個大漢很是驚奇,看來這回老李很厚道了,這個大漢至少是個不錯的猛將。

  “末將王玄策見過吳王殿下,奉陛下之命前來聽候殿下差遣?!贝鬂h走到李恪面前不卑不亢地行禮道。

  嗯?王玄策?李恪愣了一下,這個名字……不過李恪瞬間就回過神來,上前扶起了王玄策。

  “不必多禮,這一路上有勞王將軍了,我就不多耽誤了,想必將軍一路奔波將士們都人困馬乏了,請王將軍帶著眾將士們到新建的校場中休息,我立刻派人給王將軍和將士們安排?!崩钽∪套⌒闹械恼駣^,鎮(zhèn)定了心神,吩咐一名下屬帶著王玄策去軍事基地安頓那些精兵。

  “多些殿下!末將告退!”

  哈哈!王玄策!竟然是王玄策!老李這回可是給我送來了一份超級豪華大禮?。±钽〈藭r心里樂開了花。在安陸縣門口征了一上午的兵,一直都沒有物色到好的將士,可是沒想到轉眼間,李世民就送來了王玄策這么一個大禮。想來李世民估計此時還不知道王玄策的才能。這可是一個超級狠人啊。

  王玄策,一生之中三次出使天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第二次出使天竺,那是在貞觀二十一年的時候,當時由于阿羅那順成為中天竺的國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派軍隊襲擊劫掠了大唐的使者團,不得不佩服阿三哥與生俱來的勇氣,當時王玄策被擒,沒過多久王玄策和當時的副使蔣師仁逃了出來,不過作為唐人的王玄策有著自己的名族驕傲,被阿三這樣欺負肯定不可能直接回國,所以王玄策和蔣師仁二人一路向北跟唐朝周邊屬國借了一萬余兵,靠著這借來的一萬余雜牌兵硬是把中天竺的阿三們打得人仰馬翻,王玄策靠著沒有整合過的烏合之眾滅了中天竺,殺到中天竺阿三哥的都城下,最后幾經周折生擒了阿羅那順,而且要不是東天竺國王求和,王玄策還差點順帶滅了東天竺,這也就是史上著名的“一人滅一國”之戰(zhàn),不過由于后開王玄策牽連到唐太宗的死,被大唐統(tǒng)治階級排擠,所以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并不詳細,連生前的一些事跡記載都很模糊,估計要不是把阿三哥打得很慘都不知道會被埋到哪個旮旯去,李恪沒想到王玄策生前竟然還在禁軍里待過。想到這么一號猛人被李世民送過來了,李恪心里異常興奮,就不知道蔣師仁有沒有在那些精兵之中,不過如今已經有了王玄策,李恪也很知足了。

  就在李恪還在為王玄策到來高興之時,一名下屬疾步走到了李恪身邊,將一卷卷宗交給了李恪,李恪打開卷宗仔細地看了一下,心中也有了一個大概。這是一份關于衛(wèi)陵案件的卷宗,李恪派去調查的人已經了解了事情始末,事情大致和衛(wèi)陵所說的一致,衛(wèi)陵確實是為了報仇才逃命到此的,看來衛(wèi)陵倒是一個可信可用之人。李恪看完卷宗,讓下屬拿來紙筆將事情的始末大致的寫了一遍,然后封好后交給下屬,吩咐他立即將信和卷宗帶去長安,交給李世民。既然答應了衛(wèi)陵,而且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李恪自然要為他好好處理這件事,再說了,這本來就是不平之事,按照李恪的性格也不會不去管,所以李恪親自將這件事上報給李世民去裁決。

  忙完了這些事情后,李恪看著依舊排著長龍的征兵隊伍,想了想,沒有再繼續(xù)等下去了,現在大將已經找到了,而且還是兩個,剩下的等以后練軍時候再去慢慢挖掘吧。想到這里,李恪轉頭回吳王府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