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杠精隨筆

35、看不進散文丟人嗎?

杠精隨筆 燈巷曲直 1542 2019-04-29 09:27:26

  韓寒曾說冰心的散文他看不下去,我當時特別有共鳴——終于有搞文學的人敢明言表示看不進散文名家的散文了。

  雖然韓寒最后還是為此被罵,但讓我也有勇氣跟著去說:我也看不進去,尤其是那些寫景抒情的,因為文中常有太多的“我”(作者本人)——“我”看到的,“我”感受的,“我”頓悟的。

  成年的讀者大多冷硬理智自私,自己內心有細膩的感情、豐富的思想,但并不關注陌生人的情感和所見所想,對別人兜售生活感悟的行為也有反感。

  這里沒有批判讀者的意思,因為這再正常不過了。而且我還是重度患者。

  初中還是高中學過一篇重點課文《荷塘月色》,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作者引用的梁帝的采蓮曲,到現(xiàn)在還記得。

 ?。圻@個大括號內的可跳過。采蓮曲: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zhèn)饔鸨?,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傾船而斂裾……最后一句想不起了。這種格律之美,讓我忍不住反復去看,不知不覺就背了下來。尤其那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到現(xiàn)在還時不時會在我腦子里蹦出來。就像喜歡的歌,不用學也能熏染會。]

  而前面要求背誦的那部分,我當時硬著頭皮背了,現(xiàn)在早已毫無印象。

  文章寫的好不好?好,真真是極好的。

  那么為什么不想背,甚至看都看不進去?因為我不關心你(那位作者)看到了什么美景,我可以花一整天聽你給我講故事,也不愿花一分鐘聽或者看你給我描繪風景。

  荷塘月色這篇重點課文當時是用ppt講的,看過圖片再看文字,更感覺文字傳遞的效果和效率還是遠不及圖片。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少見寫景狀物類散文了。

  對此,家人表示:你不能這樣說,就好比現(xiàn)在有了ay,為啥黃(文)還有市場呢?因為黃(文)給人想象的空間,這是視頻圖片比不了的。

  我說:不一樣的,情(色)很大程度上還有一個“情”字。一旦涉及情,文字就很有可能比視頻描摹得更加生動高明。而景沒有情,我從沒感覺哪個大師寫景能寫得比專業(yè)拍出來的照片視頻還生動。

  借景抒情的方面,荷塘月色讀來本是一篇很清新的散文,主要寫景,情感就那么寥寥兩三句,但上面要求它必須表達出許多別的復雜情感,我覺得作者都未必承認這些。

  ——————

  那么再說說抒情類的。

  抒情,還是抒作者自己的情。作者一定是覺得自己的反思是真知灼見、自己的情緒動人心弦,才會考慮付諸筆端。可惜“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尤其是面對我們這種冷硬自私的讀者的時候,作者努力傳遞的東西,在我們看來很可能不足掛齒,get不到,甚至覺得是無病呻吟。

  舉例:《牡丹的拒絕》,寫洛陽牡丹因為天氣原因不開花,游客罵也不開花,很能堅持很高貴。

  不喜歡的理由:所有花的花期都可能因為天氣原因而改變,樹的發(fā)芽也一樣,不止牡丹。作者想表達牡丹因堅守自我才高貴的主題,應尋更站得住的切入點。

  另外,【例句展示:你也許在夢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在想像中創(chuàng)造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白雪塔銅雀春錦帳芙蓉煙絨紫首案紅火煉金丹……想像花開時節(jié)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

  我不知道這樣的浮華文風有沒有派系、是什么派系,但猜測不會是受倡導的派系——從來這種用夸張排比和堆砌去表達一個簡單意思的手法,都沒有得到過多少贊譽,比如,一般都認為宮體詩藝術性就是遜色些。

  宮廷常用這種手法很正常,人家主題就是歌頌繁華享樂,就得駢得狠一些,且古人駢得也像樣,起碼有格律美?,F(xiàn)代文體沒有格律,不能駢,只能排比。歌頌祖國主題中排比多點不違和,日常勵志主題再用這么多排比就太不爽朗利落,也不高明。

  ——————

  沒有批判散文這種文體的意思,它畢竟是文學一個永恒的分類。寫文章都單刀直入的話就只剩議論文了。只是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可以大膽承認看不進去散文,而不會被說成是膚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