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玫妃重生記

禮儀(3)

玫妃重生記 月冥盈 1103 2019-04-29 08:30:00

  旗袍

  旗袍有單、棉、皮之分。清初,其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于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tǒng)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規(guī)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zhàn)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jié)中的一個規(guī)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后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請安

  請安原是明代軍禮中的一項,見于《大明會典》。當時全國各指揮使司、各衛(wèi)所都有這個禮節(jié),稱為“屈一膝”。建州衛(wèi)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遺留下來的綠營中仍然沿襲舊習。本來,兵士見到上級軍官應該下跪,但因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時也以屈一膝為禮,并和叩首、打恭一樣,含有問候請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漢族官宦人家,晚輩見長輩,平輩中幼見長,奴仆見主人至親友相見,都行這個禮,所以屈一膝又叫請安。但在衙門或公共場所,則不論旗人漢人都行打恭禮,不能請安。

  男子請安的姿勢:

  先端正姿勢,如“立正”的樣子。然后向前邁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頓;眼平視,不許低頭、揚頭或歪頭;雙肩平衡,不許彎腰,左右腿的間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邁的自然距離,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請安姿勢與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離要近,動作幅度小,雙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安

  “跪安”這個禮節(jié)行于皇宮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見軍機大臣之外,常常還要另外召見某些官員,這是屬于密談性質(zhì),不同于朝會大典,所以官員同皇帝不必叩頭。

  召見的程序是這樣:先由外奏事處登記,再由內(nèi)奏事處安排在某日第幾起?;实鄢栽顼垥r(天尚未明),桌上擺好綠頭簽,飯后分起召見。有合在一起(如與軍機大臣一起)的,太監(jiān)們都退出。內(nèi)奏事處太監(jiān)副食應召官員來到暖閣門前,掀起簾子讓官員進去,太監(jiān)退到殿外。

  這位官員進門,站著說:“臣(某人)恭請皇上圣安?!比缓蠊虬?、起立,走幾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個紅邊白心很厚的氈墊上奏對。奏對完畢,皇帝說:“你下去吧。”于是官員起來跪安,面對皇帝倒退幾步,轉(zhuǎn)身出門。如果在奏對時有謝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說:“謝皇上圣恩?!比绻谧鄬r說錯了話,就摘下帽子,以頭碰地一下,表示承認錯誤。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見皇太后時,進門要跪安,退下時也跪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