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第二天的確離開了,不過并不是獨自上路,而是和徐邈一起。而且也沒有起早,因為帶他們一起走的鏢隊不肯走那么早。
按陳瓊昨天的想法,他其實是想一個人趕去漢中的,但是徐邈只用一個問題就打消了他的這個念頭。
他問陳瓊,“你認識路嗎?”
在一個沒有GPS沒有導航軟件可用的時代,出門最大的危險很顯然就是迷路,曾經(jīng)有個島國上的居民就出門打個醬油都能迷路到鄰國山區(qū)的溫泉里去,可見這個風險存在的概率有多大。
陳瓊雖然并不覺得自己是路癡,可也沒有信心一路問路去漢中,按他來時的路程來看,從漢中到青衣江至少也有七八百公里,雖然不是直線距離,問題是他也不會飛,所以這個距離是實打實存在的。
徐邈雖然也沒有很多機會出遠門,但是好歹出門的經(jīng)驗比陳瓊多得多,又有劉謙這個業(yè)內人士通風報信,所以很快聯(lián)系到了一家專走青衣江的鏢局,相約結伴同行。
這家鏢局有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叫作棒槌鏢局,不是因為行事風格很棒槌,而是因為他們的鏢頭名叫劉大棒槌。
劉大棒槌的鏢局不大,只有三個鏢師七八個伙計,專走青衣江到成邑這條線,來回護送做生意的商隊。因為采用散團的方式,商隊隨來隨走,所以收費低廉,很受小商戶們的追捧。在陳瓊看來,這位干的活要說是保鏢,倒不如說是長途武裝客運。
劉大棒槌的武器并不是棒槌,而是一柄單刀,他是五虎斷門刀的傳人,而且還是最核心的長門弟子之一,據(jù)說是在門內權力斗爭當中失敗所以才離開師門,雖然名字不怎么樣,但是一手刀法還是相當吃硬的,不然也不可能吃青衣江這條線上的飯。陳瓊覺得劉鏢師爭奪掌門位子失利,最大的可能是名字取得不好。只要一想到“五虎斷門刀掌門劉大棒槌”,陳瓊自己都忍不住要替他滅燈。
劉大棒槌是走慣了這條線的,對于自己隊伍里的人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并不是什么人都收的,徐邈是大族子弟,又有劉謙作保,這才得以臨時插隊。陳瓊在出發(fā)的時候就看到劉大棒槌很干脆地拒絕了一個小商隊,就連對方當場拿出雙倍的錢來都不行。
陳瓊看得有趣,向徐邈低聲說道:“這鏢局居然還會考慮消費體驗,知道限員?”
徐邈昨天一直在琢磨陳瓊說過的話,只覺得既有道理又似是而非,明明槽點滿滿卻又無槽可吐,簡直讓人摸心拿肝,所以一夜都沒睡好,這時頂著一對黑眼圈沒精打采地望向陳瓊,問道:“何為限員?消費體驗又是何物?”
陳瓊一曬,心想沒文化真可怕,反正沒事,就耐著性子解釋道:“消費體驗就是我們的感受,他鏢局就是這么幾個人,如果收得客人多了,在路上就照顧不過來,我們的感受自然就差,所以他才會拒絕多收人,這個就叫限員。”
徐邈目瞪口呆地看著他,也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夸他異想天開。
徐公子脾氣好,不等于世上就沒有杠精,只聽身邊有人冷笑道:“小哥這可說得差了,劉大棒槌又哪里會照顧客人了,他平日里可是給錢就收人的?!?p> 陳瓊本來就是順嘴開河,相當于前世在論壇上發(fā)釣魚貼,所以被人當面懟了也不生氣,向說話的人拱手說道:“愿聞其詳?!?p> 那說話的人是個半大老頭,大概五十歲上下的年紀,滿臉的歲月堆積,但是身體還算強健,一直和人搭伙作些小本生意,也算是棒槌鏢局的???。
無論古往今來,經(jīng)常出門在外的人多半好談,這個其實和本性無關,只不過出門在外,人地兩生,只有喜歡和人搭訕才能迅速溶于到身邊的人群當中去,也算是自保的手段。
這老頭正沒話頭,聽陳瓊詢問,立刻來了精神。他雖然不讀書,但是出門在外的基本禮節(jié)還是知道,先和陳徐二人通了姓名,自稱姓王,然后才說道:“最近路上不太平,劉大棒槌這是擔心被人盯上暗中安插眼線?!?p> 陳瓊這才恍然大悟,一面佩服劉大棒槌這人名字不怎么樣,心思卻細,不愧小心駛得萬年船,一面又暗暗感慨魯迅說出門靠朋友誠不我欺,如果沒有劉謙作保,自己居然連車都上不了。
這里說的“車”其實是個代指,因為棒槌鏢局小本生意,并沒有很多車仗,隊伍里看起來大小人畜車輛不少,其實都是客人自帶的,棒槌鏢局的固定資產(chǎn)除了鏢師和伙計們之外,就只有一輛驢車,里面裝的應該都是鏢局眾人的用品,根本不提供對外服務。
徐邈和陳瓊都是行人,徐邈與隨行的書童還有一些行李,和一個返程的商隊商量過后,就把行李都寄存在那商隊的車上,陳瓊只有一個隨身包裹,連這個麻煩都省了。
青衣江北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產(chǎn)出,很多小商販走的都是單程,來的時候滿載貨物,回去的時候只帶銀錢。所以很多人運輸?shù)能囎佣际强盏?,倒也有人愿意出租,不過徐邈說他出門游歷也有強健體魄的目地,所以并不坐車。
陳瓊感受過這時代車輛的舒適程度,很懷疑徐邈所說的“強健體魄”其實是被迫的,畢竟商隊的車輛都是用來運貨的,絕不會在減震和舒適感上下工夫,與其在里面被顛得七葷八素,倒不如老老實實安步當車。
陳瓊和徐邈一個相貌清秀,一個穩(wěn)重得體,在人群里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一邊走一邊聊天,除了飲食住宿很不方便之外,倒也并不特別辛苦,直到路途近半的時候,遇到了一隊傳說中的潰兵。
那是一隊三四十人的蜀軍,人人都有兵器,近半還有盔甲。雙方在路上遭遇之后都很吃驚,相持了一會之后,蜀軍主動從道路兩側繞過去離開了,讓如臨大敵的鏢局眾人松了一口氣。
隔壁老王嘆道:“這些是去青衣江投軍的,既然心有去處,所以輕易不肯招惹麻煩,見我們有準備也就去了。最怕的是那些既不肯投軍,又不愿回鄉(xiāng),落草為寇的,這些人才是既要錢又要命,若上遇上了,便是一場好廝殺?!?p> 徐邈聽出入神,陳瓊卻在心里吐槽,“你都姓王了,還不知道積點口德,不知道立范這種事最危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