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閑聊,竟然引得殿下同準王妃同時發(fā)問。
那士卒趕緊點頭道:“回殿下,正是如此?!?,唯恐對方不信,繼續(xù)補充:“今日小人與同火數人受命掩埋眾叛賊,搜檢尸身時,曾于諸人身上皆發(fā)覺得干糧若干。此時,同火諸人皆可為證。”
軍中制度,每十人共火而食,故稱同火,也是后世“同伙”這個詞的由來。
王夜聞言,心中一聲長嘆!
現在終于明白了,李守忠的李代桃僵之計,最后的殺招就在這里。
用自己假冒曹王,再引動朝廷兵馬前來絞殺,到時候再把自己或者自己的尸體扔給對方。
再有得韓德等人陪葬,再有得范家小娘子為證,朝廷必定深信不疑。
那小王八蛋便能假死逃生。
此地靠近壺關,如此說來,那小王八蛋詐死之后,必定乘機偷出壺關,投靠遼人。
好在自己命大,提前一步發(fā)動。
否則自己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再想了想,回憶起李守忠臨死前的行為,還是一聲長嘆!
李守忠這老狐貍!
果然夠專業(yè)!
果然夠忠心!
死了還不消停,用自己的小命為籌碼,設下了最后一個一石三鳥之計。
一則以服軟為代價,求得自己不再追殺那小王八蛋!
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己既然不再遣兵追殺,沒有兵馬滿山亂竄,又如何知曉朝廷兵馬已近?
一旦為朝廷兵馬所圍,此地又是絕地,自己又能逃到哪里去?
如此一來,那老狐貍的仇也報了!
不對!
眼前朝廷兵馬戰(zhàn)力太弱,李守忠何以就篤定自己必定逃不出去,李代桃僵必定成功?
要么就安排有后手,例如給韓德麾下投毒之類,要么就是事先已知朝廷兵馬數目。
自己倒是無所謂,反正老早就想投入朝廷的懷抱,然則韓德等人怎么辦?
一旦大軍合圍,韓德等人又豈肯投降,必死無疑!
雖然李守忠這老狐貍才是兇手,這事卻和自己脫不了關系。
若非自己,這老狐貍未必就會設下李代桃僵的圈套。
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為我而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韓德這貨對自己忠心耿耿,自己又豈肯袖手旁觀,坐視其敗亡?
去TMD的投奔朝廷,這次不行還有下次,老子先救了韓德再說!
王夜也是性情中人,心中主意已定,趕緊轉向一旁的韓德:“此事有詐,來敵必不止這點兵馬??伤偎偾踩送舐匪阉?,以防為對方所圍?!?p> 韓德瞪大了眼睛,想不明白??!
看山下敵軍,滿打滿算也才千余人馬,而且戰(zhàn)力又是渣的一塌糊涂。
自己領兵駐扎此地,早已經遣人打聽過,潞州守軍不過千余人,眼下全部都在這里,殿下怎么又說來敵必然不只這點兵馬?
哎,坐福之時自己就不該亂動!果然出事了!
范靈芝心中后悔不已,如今事急,也顧不得許多了,趕緊于一旁解釋道:“逆賊必為李守忠引來,這廝既有逃竄之心,可知來敵必非我等所能力敵。萬全之計,當先行轉移?!?p> 這話有道理!
眾人隱藏在這深山老林中,若非有內奸,趙逆兵馬又如何會找到此處?
想都不用想,必然是李守忠那叛賊告的密。
潞州那點兵力,李守忠也是知道的,根本不是自己麾下那三百勇士的對手。
引一群綿羊來圍剿猛虎?
李守忠那是吃錯了藥,自找死路還差不多。
何況明知對方勢弱,李守忠又何必急著逃走?
不好!
前面這路必是疑兵,周圍尚且還有伏兵才對。
有得范靈芝這句提點,韓德總算反應了過來,趕緊下令:“來人!”
“小人聽令!”,數名心腹站了出來。
“速速前往右側群山哨探!”
士卒領命,收拾刀槍往右側群山跑去。
三人只于后面目送。
見得這些士卒走遠,見得這些士卒消失,見得未曾發(fā)生變故,韓德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轉頭看了王夜一眼。
范靈芝趕緊于一旁護夫:“事關生死,小心沒有過分的?!?p> 誰料得話音剛落,便聽得右邊山林中一陣喊殺聲起,方才那幾名前去哨探的士卒,正如兔子一樣拼命往回奔跑。
略略數了數,去的時候七八人,回來的時候兩三人,而且人人帶血。
韓德見狀,直驚的肝膽欲裂!
僅僅一次??!
呆了近一個月,僅僅犯了一次錯,沒有遣人前去哨探啊!
誰料得就這一次錯,轉眼就成了滅頂之災。
山林中樹木一陣亂動,轉眼間已經鉆出了許多趙逆兵馬。
人人頭戴范陽帽,頸帶紅巾,身著紙甲(新唐書記載,宋朝紙甲很流行,比鐵甲更受歡迎),雙手捧著強弩,腰間一把樸刀,背后數支投槍。
見得此狀,韓德瞳孔一縮,饒是這種膽大包天的漢子,額頭上也開始冒白汗!
控鶴軍!
自己原本就是控鶴軍出身,如何不明白這支軍隊的恐怖。
入選的無一不是身材高大,勇武過人之輩,再加以變態(tài)的訓練,精良的裝備,戰(zhàn)斗力十分嚇人。
可以說控鶴軍乃是宋國精銳之中的精銳,沒有之一。
有得五百控鶴軍,擊破三五千正規(guī)軍隊輕輕松松。
反觀自己麾下那群士卒,雖說勇猛,戰(zhàn)力也算彪悍,面對地方上那種二流軍隊,五百打一千輕輕松松;面對正規(guī)的趙逆軍隊,也能占盡上風;可是碰到這支更變態(tài)的控鶴軍,便只有被屠殺的下場。
原本輕松擊退了山下趙逆兵馬,眾士卒正在說笑,如今變故陡生,人群中稍一混亂,瞬間又反應了過來。
幾名悍不畏死的頭領帶領下,近百人提刀撲了過去。
對面的控鶴軍既不驚慌,也不忙著沖殺,前面出來的士卒稍稍一停,后面補上的士卒緊著鉆入隊列。
“射!”
將領一聲領下,數十支弩箭排頭射來,砰砰砰砰放倒一偏。
“替!”
前面射出弩箭的數十人蹲下,也不管沖過來的敵人,不慌不忙伸出腳來,蹬開弩臂,裝上第二支弩箭。
隨著前排的蹲下,后面一排弩箭露了出來。
“射!”
將領又是一聲令下,嗡嗡聲中,又是一排弩箭飛來。
“二段擊!”
王夜瞳孔一縮,沒想到后世火槍手常用的三段擊,在北宋時期已經有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