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蟒袍

49、揚名

蟒袍 穗禾禾 1616 2019-07-04 23:57:55

  方修雖然不會作詩,但是卻會背詩。以夏日的事物做題,配上剛剛的音樂,方修覺得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十分的合適,雖然原作是邊塞詩,但是首聯(lián)的兩句卻能應和《廣陵散》中小序中平靜但是隱藏危機的一種氛圍,

  方修張口背道: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p>  眾人竊竊私語,“原來是說夏日陣雨的??!”“這比喻挺新奇的!”

  方修繼續(xù)吟道:“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p>  詩會中有人說道:“不對啊~這不像是寫景的啊。倒是有種兵戈之音”“是啊,這角聲,不就是戰(zhàn)角聲嗎?”還有人說“這景也寫的不錯,仿佛能看見景一樣?!?p>  韓覆子也一改之前有些輕視的神情,開始認真的審視這個又喬任遠帶來的年輕人??磥?,這個年輕人卻是胸中有些墨水,單就現(xiàn)在的兩句,這水平遠超在座眾人,

  就算素有文才的方睦怕是也比不上的。

  只看見方修低頭沉思片刻,左手將右手的衣袖撫至胸前,然后接著吟道: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p>  在場的人不在怯怯私語,都嚴肅神色等待這下面兩聯(lián)詩。

  在這樣靜謐而又嚴肅的氣氛中,方修吟出這首詩的最后兩句: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p>  方修知道這首詩雖然不是寫夏日的,也不是寫刺殺的,但是放在此時此刻確實再合適不過了。

  啪!啪!啪!

  韓覆子擊掌表示贊賞,“景是夏日的景,情是愛國情。雖然諸位剛剛聽了《廣陵散》一曲,感受到了聶政當年刺韓王的驚心動魄,深受感染?!?p>  然后將手掌對著方修,四指斜斜的朝著方修的一側(cè),正是正式介紹的禮儀和尊敬,“這位公子雖然感受聶政愛過之情,卻不贊同國之將亡的刺殺之行。而是將一身報國情傾注邊塞疆場?!?p>  然后低頭沉思,像是回味剛剛的詩句,“雖然沒有兵戈場面,但是盡顯疆場肅穆。以景寄情,以景抒情,我自嘆不如。”

  然后朝著方修深施一禮。

  “敢問公子性命?”韓覆子問出在場各位都想問出的問題,

  “方修!”方修回了一禮,然后落落大方的說道。

  對面席的方睦聽到這個名字,有點覺得耳熟。仔細一想,是自家三弟給自己的信中那個搬到方府住的討厭族弟的名字。

  方睦遠遠的仔細打量方修,“也沒有向衍兒說的那么不堪和討厭??!長的還算可以,就是矮小了點,得要鍛煉鍛煉身體。文才雖然…雖然還差自己一點點,但也是相當可以了。”

  方睦對方修的第一印象還是相當可以的,覺得這個年輕人比弟弟口中的順眼多了。自家小弟還是孩子脾氣。

  “公子可曾去過邊塞?”韓覆子遙遙問道。

  二人的距離并不算近,但韓覆子的謙虛態(tài)度人人可見。可以想,這少年將成為京城公子哥里,能夠說得上名字的一個人了。

  只是一首詩罷了,這樣的場合,這樣的交際圈里,也足夠揚名了。

  “我知道塞外!”方修說。

  既沒有說自己沒有去過,也沒有說自己去過。只是說自己知道。沒有真實的經(jīng)歷是很難寫出這樣的詩詞的,但是方修此生確實沒有去過邊塞,

  但是前世還是言照的方修,確是去過廣闊的大草原,也是去過赤地萬里的沙漠。這邊塞的景,也的確是見過的。

  方修這樣說,但是眾人顯然不知道方修有著這樣奇特的經(jīng)歷,以為方修是去過塞外,見過北荒與東盛戍守塞邊的臧家軍對峙的場面的。

  不禁有些羨慕與欽佩,這樣的經(jīng)歷是這些具有情懷和夢想的年輕人們所期待的。頓時看方修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敢問這首詩的題目叫什么?”韓覆子問道,

  “《雁門行》!”方修為了避免眾人猜疑,于是去掉了中間的兩個字。

  這時,負責記錄今日詩作的書童已經(jīng)將謄抄好的詩篇遞給了韓覆子,韓覆子將詩篇掛在竹簾之上,作者名字的位置,寫著“方修?!?p>  “得此佳作,為本次詩會開了一個好頭,望大家再接再厲。”

  韓覆子鼓勵在座各位。

  接著就開始了第二輪的抽簽,韓覆子將手伸入木箱之中,又抽出一個木牌來,

  “《鳳求凰》~”

  韓覆子念道。大家也松了一口氣,總算不是《廣陵散》了。

  隨即,簾子后面的韞羽姑娘開始彈奏了新一首曲子,曲風輕快,不再有壓抑之氣。

  早上的寒氣漸漸散去,鳥蟲開始叫起來,大家也紛紛主動拿起流水中的小酒杯,一邊聽曲,一邊想詩,一邊開荒暢飲起來。詩會的氛圍輕松了許多。

  詩會不斷進行著,也有一些詩友作出一些詩,但是這樣好的卻是沒有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