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墨香

128 問此行 是耶非 下

三國之墨香 徐三問 2250 2019-08-06 08:00:00

  平皋縣,盟軍大營。

  陸翊、盧植隨袁紹使者抵達營門,立即分頭行事。

  此時袁紹牙帳之中,麾下諸將全都不在,只有王匡、逢紀、許攸作陪。

  聽聞陸翊抵達大營,袁紹領(lǐng)眾人親自迎出帳來,與陸翊把臂而行,引到座中,這才開始談起正事。

  “牛輔大軍來襲,白波軍勢單力孤?!痹B神色一凝,肅然道,“如今河內(nèi)諸將,以子羽最為善戰(zhàn),勞煩大駕,實在迫不得已啊!”

  他出生于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年長陸翊十八歲,上來就以表字相稱。

  王匡在一旁開口道,“沙場交鋒,臨陣退敵,非子羽莫屬!”

  “董賊殘暴,人神共憤?!标戱闯谅暤溃瓣懩晨梢猿鰬?zhàn),但尚有幾個條件,還需將軍應(yīng)允!”

  “呃~?”袁紹不動聲色道,“子羽不妨道來!”

  “其一,野王、泌水接納白波軍婦孺?zhèn)麣堈呤f,實為極大負擔,需要將軍調(diào)撥糧秣支援!”

  此前,陸翊已經(jīng)派人向袁紹申明此事,但一直沒有答復(fù),眼前袁紹有求于他,自然趁機再提。

  “如今盟軍勞師遠征,糧、草俱都緊缺?!痹B面露難色,望向王匡道,“公節(jié)可否代為支援一二?待韓文節(jié)運來補給,自當返還?!?p>  袁紹這是典型的光占便宜不付出,白波軍投效的是他,最后出力的卻是陸翊、王匡、韓馥等人。

  王匡選擇依附汝南袁氏,自然不會讓袁紹難堪,當即道,“郡內(nèi)雖然不算富裕,但既然子羽開口、將軍下令,王某愿意調(diào)撥糧秣五萬石。”

  當時一石糧秣,若非作戰(zhàn)青壯,大約可供一名成人消耗兩月,五萬石可以支持十萬白波眾消耗一月有余。

  雖然并未達到陸翊的預(yù)期,但王匡所說,確實也是實情。

  “其二,王府君所撥千余郡兵,尚需留守維持秩序。陸某麾下作戰(zhàn)人馬不過五百,還請將軍調(diào)兵相助!”

  陸翊這個問題,袁紹知道無法繞開,不由望向王匡。

  “既然如此,王某再撥一千五百郡兵,交由子羽全權(quán)指揮?!蓖蹩镫m然不通武事,倒也不失一郡太守的氣魄。

  “只怕不夠!”陸翊微微搖頭,向袁紹道,“聽聞將軍麾下有顏良、文丑二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不知可否借用?”

  袁紹一聽,面色頓時十分難看。

  倘若他愿意讓顏良、文丑等人出戰(zhàn),又何須勞煩陸翊?但如今平皋并無戰(zhàn)事,一時之間,袁紹竟然不知如何拒絕。

  正在尷尬之際,帳外劉備求見。

  袁紹一聽不由大喜,急忙道,“快請玄德進來!”

  劉備踏入帳內(nèi),目光在陸翊身上略一停留,隨即望向袁紹道,“聽聞將軍欲對牛輔軍用兵,劉某特來請戰(zhàn)!”

  他這時候趕來請戰(zhàn),自然是恩師盧植的意思。但劉備本身也很樂意,他決然放棄高唐縣的優(yōu)渥環(huán)境,正是為了來到沙場,建功立業(yè)。

  “眼前正是用人之際,玄德既然請戰(zhàn),袁某豈有拒絕之理!”袁紹如釋重負,欣然道,“子羽,就由玄德率本部人馬,隨你前去!”

  陸翊久居羽林北騎校尉一職,劉備為別部司馬,自然以前者為首。

  王匡在一旁道,“子羽,玄德麾下有兩位結(jié)義兄弟,武藝絕倫,足以相抵顏良、文丑二將?!?p>  他這話本是好意,但聽到袁紹耳中,卻隱隱有些不快。

  “能得玄德兄相助,大事可期!”陸翊與劉備相視一笑。

  袁紹心事一去,也感輕松。

  “如今只剩最后一個問題?!标戱赐蛟B道,“此次作戰(zhàn),陸某希望以將軍的旗號行事,以壯軍威!”

  他這番話背后另有緣故,但袁紹聽了卻十分舒坦,多年以來,首次對陸翊這個墨家傳人生出些許好感。

  “子羽但用無妨!”袁紹頜首道。

  ------------

  河東平陽,南匈奴軍駐地外。

  于夫羅、呼廚泉兩人策馬揚鞭,來到汾水西岸停下,遙望東南方向。

  呼廚泉首先道,“河內(nèi)戰(zhàn)事將起,卻不知誰能勝出?”

  “白波軍與牛輔軍作戰(zhàn)數(shù)月,損失不小。”于夫羅并不正面作答,轉(zhuǎn)而道,“郭太率部投效關(guān)東盟軍,本該將禍水東引,如今卻駐留河陽,殊為不智!”

  河陽瀕臨大河,距離孟津港不遠,白波軍駐扎在該地,對雒陽造成直接威脅,必然成為牛輔軍的首要攻擊目標。

  “郭太與那袁紹之間,或許另有什么約定?”呼廚泉猜測道。

  “所謂約定,必須實力保障?!庇诜蛄_神色不屑,冷然道,“倘若兵力大損,也就喪失了安身立命的根本?!?p>  此前南匈奴內(nèi)亂,漢廷束手旁觀,對于夫羅的打擊顯然不小。

  他與其父羌渠單于選擇支持漢廷,不惜多次發(fā)兵相助,卻未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不僅心生怨恨,心態(tài)也難免有所改變。

  呼廚泉憂慮道,“倘若董氏、袁氏分出勝負之后,我等再行投靠勝出一方,只怕難得重用,復(fù)國之事仍然渺茫。”

  “不得重用,總是好過實力大損,徹底淪為他人附庸。”于夫羅道,“有此想法的,恐怕不止為兄?!?p>  “呃~?”呼廚泉面露疑惑。

  于夫羅嘿然笑道,“并州張楊,既不依附董卓,也不投效袁紹,如今帶兵駐扎在上黨一帶,只怕也在待價而沽?!?p>  呼廚泉眼神一亮,“既然如此,兄長何不與張楊聯(lián)合,互為臂助?”

  他閱歷雖淺,頭腦卻十分靈活。

  “為兄早有此意?!庇诜蛄_笑道,“數(shù)日前,已經(jīng)派人前去上黨。”

  ------------

  上黨郡,高都縣。

  高都歷史悠久,臨近河東、河內(nèi)兩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之譽。

  攻打壺關(guān)、占據(jù)上黨的計略受阻之后,張楊就率領(lǐng)麾下數(shù)千人馬,南下駐扎在高都一帶,以觀天下之變。

  高都,距離河陽不過二百來里,與泌水、野王相距更近,三地的動態(tài)自然很快傳到他的耳中。

  此時,張楊策馬游弋在城外軍營,視察士卒操練,身后兩名軍侯相隨,分別是河內(nèi)郝萌,彭城楊丑。

  “大人,中郎將牛輔率大軍東來,我等何不趁機南下投靠。朝中有呂將軍等人照拂,定能謀得一個大好前程!”說話之人,正是郝萌。

  不待張楊回答,楊丑道,“關(guān)東人力、物力十倍于董卓,依楊某之見,大人正該接受車騎將軍袁紹的招攬?!?p>  這兩人各執(zhí)一詞,并非臨時起意,實際上與其出身之地有關(guān)。

  張楊雖然是云中人,態(tài)度上卻傾向于關(guān)東群雄,原因正如楊丑所言。但他又不愿與呂布、張遼等昔日同僚為敵,因此遲遲不曾答復(fù)袁紹。

  他正在糾結(jié),營門有人來報,“南匈奴于夫羅,遣使者前來求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