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節(jié)、誰還記答案
第二百三十四節(jié)、誰還記答案
一天的訓(xùn)練結(jié)束。
一身的汗水,洗一個澡,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舒爽,輕松,不言而喻。
最舒服的時間,莫過于此了,全身通透的感覺像是全部的經(jīng)脈被打通了。
一天的訓(xùn)練,錘煉著自己的全身,那種充實感是少有的。
即使這樣充實,鄭凱依然還在努力。
睡前的小練,鄭凱可沒有忘掉。
三個一百。
一百個俯臥撐。
一百個深蹬。
一百個仰臥起坐。
這個純粹是一種習(xí)慣。
這個要求不僅僅是別人對鄭凱的要求,更是鄭凱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躺在床上,雙手在空中空抓,練習(xí)手指的力量。
腦袋在靜謐的冥想,認真總結(jié),回想著這幾天的所有收貨,以及這幾天可能存在的問題。
和班長的矛盾,到底是一個什么過程,自己又存在多少不足。
和老班長的竹海飛人,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
老班長說的話,有多少要自己去求證,又有多少是自己的盲區(qū)。
竹子的文化,以及感知,敏銳的注意力,等等。
還有器械訓(xùn)練。
以及班副的最后那句話。
生活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
鄭凱現(xiàn)在追求的是成為兵王一樣的存在,但這條路到底怎么走?
成為兵王之后呢?
履行自己的使命,保家衛(wèi)國,守衛(wèi)邊疆,為祖國的和平建設(shè)貢獻自己的力量。
除此之外呢?
自己到底應(yīng)該怎么活?
這些,那些,林林總總,安靜的世界,鄭凱躺在床上,似乎有目標,似乎又迷茫。
這些問題,真的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夠想明白的。
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想不明告白吧。
但好像又沒有多少問題。
對于生活,好像沒有什么影響,自己會什么就做什么唄。
如此簡單。
伴隨著起床號。
鄭凱安靜的迎來了新的一天。
對!
是一個安靜的開始!
“等會,我們進行考核?!?p> 值班員開始安排這一天的內(nèi)容。
“老規(guī)矩,還是和以前一樣的?!?p> 這樣的安排,我們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
或者說,考核這件事對于中國的學(xué)生本來就是習(xí)以為常的事情。
不一樣的地方,只是換了一個環(huán)境而已。
增加了一群人,變換了考官。
其他的還是那個樣子,題目都是從題庫里隨機抽取的,這樣的考核一點新意都沒有。
這些考核辦法,在很多人看來早就無味了,一點意思都沒有,但對于很多新人來說,依然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辦法。
一顆神樹蓬勃的坐落在操場邊上。
多少年不變的場景,神樹之下有一個祭壇,神樹樹枝上掛著幾縷紅色的絲帶,這顆神樹見證了多少人的蛻變或許誰也不知道。
面對這種場景,此刻的鄭凱是非常愜意的,空氣清新的讓人不自覺的感覺非常舒爽。
所有人在操場上展開,形成一個圓,圓的中心還是那個盆。
一如既往的考核方式,很難讓人產(chǎn)生什么新奇感。
“正運算第一題……”
“好?!?p> 草,這什么情況?
這是什么情況?誰能解釋一下?
這么牛逼嗎?
考官剛剛報出了題目,就有人迅速的爆出了答案。
這個迅速,不是一般的快。
三秒之內(nèi)!
一秒不到!
剛剛報完了題目,就有人交卷了。
這是什么速度?
每一道題目的計算量,不用我再說了,也不用再描述計算過程了。
就這個速度。
明顯是有悖常理的。
鄭凱還在想著?!芭P槽,這是誰???這么牛逼?這到底是怎么操作的?這么厲害,我要練到什么地步,才能與之媲美?”
別看著幾秒的差距。這可是天與地的距離。
要做到這些的話,得在考官報完題目之前,就把所有的計算給計算出來。
這是什么概念?
可以這么說,鄭凱與之還有一步的距離。
鄭凱這個時候,只能走到,計算出來,并不能記錄下來。
其中的過程就是差這個幾秒。
不要小看著幾秒。
這幾秒里,要寫很多的數(shù)據(jù)。
大腦里還有其他數(shù)據(jù)要記錄下來。
至少有三組數(shù)據(jù)。
考官報的數(shù)據(jù),自己計算的數(shù)據(jù)。
這些,都是要用速度來追補的。
顯然,目前的鄭凱還做不到。
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強中更有強中手啊。
自己還要努力??!
“我操,你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問出了鄭凱的疑惑。
畢竟關(guān)于專業(yè)上的事情,大家都是過來人。
大家都是這個專業(yè)的,肯定會相互學(xué)習(xí)。
但下一秒,形式就變了。
“你們組織考核,能不能嚴謹一點,能不能發(fā)散一下思維?”
這是什么情況?有首長提出了批評,批評了在場的考官。
這場景讓鄭凱產(chǎn)生了疑惑。
鄭凱的疑惑是別人怎么做到這么迅速的,并沒有想到會有掛這個東西。
畢竟考核組織了不是一次兩次。
尤其是這種題型的考核基本是次次有,回回有。
大家的水平,基本早就看出來了。
之前沒有這么快的,而此時突然產(chǎn)生了這么快的,什么原因?
“我們的題目都是從題庫里抽取的,這不是為了公平嗎!很嚴謹?shù)?。?p> 組織者嚴肅的回復(fù)著。
“打仗呢,練為戰(zhàn),練是為了實戰(zhàn),總是從題庫里抽干嘛?實戰(zhàn)的時候,都是在題庫里面嗎?”
有的時候啊,就是這樣。
領(lǐng)導(dǎo)說的每一句話,總是沒有錯的。
而搭腔的家伙,不管怎么說,總是會有漏洞的。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這是普遍現(xiàn)象。
主要是思維不在一條線上,或者說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但首長只是說注意一下,并沒有往下說。
領(lǐng)導(dǎo)還是給其他人留點發(fā)揮的空間的。
訓(xùn)練這個東西,誰都知道。
部隊里很多裝備都是從老一輩手里接過來的。
傳承到了我們的手中,并且這些東西還會往后傳。
很多東西,很多經(jīng)驗都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哪里有誰會相信誰會用憑空想象出來的方案?
而且題庫里的地標,很多都是重要的要點。
比如說,某個軍事堡壘,比如說,某個軍事基地。
當然了這些都是軍事機密,說多無益。
還是說回我們的考核。
“你是把題庫都背下來了吧。”
考官問著。
這是一道晴天霹靂,要知道題庫有多少,經(jīng)歷的人會有深刻的體會。
背下來,簡直就是開玩笑,那么多的題目,這么多的數(shù)據(jù),就算背下來,怎么可能靈活抽?。?p> 如果能夠靈活調(diào)用,那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就像是在計算機里輸入數(shù)字然后直接跳出結(jié)果,完全跳過了各種計算方式。
這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不是?!?p> 那個新兵說著。
好在不是,若真是背下了題庫,那就太驚世駭俗了。
“這很明顯了,你是把特殊的幾題給記下來了?”
新兵默默的低著頭,算是默認了。
我草,這有點那個啥了,完全就是在耍小聰明。
自己認為自己很聰明,但好像又不夠聰明。
“把你的面板翻過來?!?p> 組織者把考試的事項進行重新安排。
“其他人把面板也翻過來。”
這種情況是小概率,非常小的概率。
但即使很小的概率也能中,那就說明了一個問題。
很多人在瞄準這個小概率的事件。
有人預(yù)判了別人的預(yù)判。
這種事情,說起來有點意思,但好像又沒有什么意思。
這個事情不好說的。
題庫就那么一本書籍,能夠背下來的,估計沒有幾個。
至少很多人從來沒有見過有人背下來過。
但其中幾個易錯的,經(jīng)常被提溜出來組成考題的題目。
很明顯,所以有的人,很多人,就非常熟悉這些題目。
有點像我們學(xué)生時代的考試。
每次的考核,每次的測試,也就那么一張試卷。
試卷上有多少題目是固定的。
有哪幾種題型也是固定的。
好像每次都是固定的。
不一樣的地方無非就是,小明改成小紅。
張三改成李四,基本都是一成不變的。
那個小明,估計永遠都是那個樣子,經(jīng)歷了幾代人,走過了幾個時代,依然還是小明。
不同的是,每個遇到小明的人,會做出怎么樣的成績。
然而今天,我們這群人,開始改了。
報的考題開始有所變化。
所報的題目不在是根據(jù)題庫里的樣子一成不變的。
而是在很多細節(jié)的地方稍微做出了一點改變。
聽起來還是那個題目。
但結(jié)果卻不是那個結(jié)果。
就像是攻城略地。
城池還是那個城池,對手已經(jīng)變了,難道我們還是沿用過去的戰(zhàn)術(shù)?
不!我們也該變了!
這次考核,本來是一次常規(guī)的考核,但最后的結(jié)果卻讓很多人驚訝。
因為有那么幾個人沒有發(fā)揮好。
題目總共就那么幾十道。
錯一道,那就會失一分。
失一分,就意味著,掉一個隊。
大家同時起步,同一條線,每個人都在向前,錯一步,就是停一步。
這個和學(xué)生時代的考核不一樣。
學(xué)生時代的考核,做對一道得一分,領(lǐng)先一步。
在這里,做的對,是基礎(chǔ)。
速度是決勝的秘訣。
沒有做對,那就意味著沒有資格競爭!
因為在實戰(zhàn)中,正確才能活著。
錯誤,那就下輩子注意一點。
這次考核,讓所有人都回歸了訓(xùn)練的本質(zhì)。
那就是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不是為了考核而訓(xùn)練。
標準答案,那只是傳說中才存在的。
所有的標準答案,只能是自己做出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