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王府,王導(dǎo)心思才略有開懷。但仍舊心頭掠不去那一絲不安。
他想了幾想,最終還是控制住,沒有把自己等人已謀算江南之事告知王衍。
謀算江南,這事其實在他心里早就有定計。彼時中原諸王之亂頻起,他才剛有薄名,如諸兄一般,混跡洛陽,欲尋一機會,出仕官場。
偶然間便結(jié)識了剛襲爵的瑯琊王睿,兩人同出瑯琊,一見之下,竟性情相合,如故交知己,相談甚歡,相見恨晚。
后來,睿之叔父司馬繇卷入諸王亂斗,為成都王所殺。睿倉皇出逃,得歸瑯琊。王導(dǎo)聞訊,也跟著回到瑯琊,隨后便奉睿為主,心中初有避禍江南之思。
不料睿也有此想法,兩人又一拍即合。
待東海王第一次興兵為成都王所敗,逃回東海,兩人便借此機會,站隊東海王。
很快,在中原河間王與成都王爭勢漸明,成都王敗北,河間王于長安掌政時,蟄伏年余的東海王積聚成勢,又一次興兵而起。
這一次,東海王得勝。
其等站隊正確也獲得了獎勵?,樼鹜躅1晃灾厝?,引為心腹,封平東將軍,都督徐州諸軍事,鎮(zhèn)下邳,留守老巢,保護東海王根基。
諸王之亂雖平,但中原仍有匈奴賊氣勢洶洶,又有變民之亂四起,諸地方也常不聽朝廷號令,各自為營。
兩人避禍江南之意更甚,亦有割據(jù)地方之想。
恰逢,江東此時陳敏又興兵作亂。王導(dǎo)與瑯琊王近江南,早看出其必不可久。于此,便商量著,要靠這次機會,趁機得到都督揚州之職,名正言順,牧民揚州,再跨江而去,依大江之險,占據(jù)一方。
于是,趁太傅在朝立足已穩(wěn),王導(dǎo)便與長史裴邵一起入京,走東海王妃路線,試圖說服太傅。
說來也巧,正碰上惠帝薨、新帝立之際,兩人遂以瑯琊王名義、賀新帝登基之由,逗留洛陽,以觀消息。
然而,哪曾想,近二日消息如雷,晴天霹靂,給其轟得兩眼發(fā)黑。
新皇登基之日,高祖宣皇帝竟成仙降世,預(yù)言亡國,又言江南可存。消息、謠言,頓時沸沸揚揚,傳遍洛陽。
當(dāng)時聽聞到消息的那一刻,王導(dǎo)就懵了。
心頭第一念想便是,壞了!
一旦此消息流傳開來,江南勢必為天下目光所聚焦。再謀算,難度增加不說,興許還會出不少事端。比如有逃命避禍之嫌,為天下不齒。
這倒罷了!更讓他隱隱不安的是,東海王的心思。
他與裴邵早已走通王妃處,王妃被說服,答應(yīng)為瑯琊王說情。此時這個情況一出,恰逢敏感之際,東海王乍一聽,若計較其中內(nèi)情,王妃撐不住,供出他與裴邵。
東海王沒其他想法還好,若心思多疑,又印證這南遷消息,說不定就會懷疑瑯琊王早有謀算,有不軌之心,那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他把情況說給裴邵聽。裴邵卻毫不在意,道:“就算太傅如此想。吾等力證,王爺只是為太傅尋一退路計。不言其他。依邵對我那妹婿了解,其必不疑王爺?!?p> 王導(dǎo)想了想也對?,樼鹜趿⒆憬?,只要依舊奉太傅令,對太傅是百利無一害之事。一旦中原喪亂,則可移駕江南,養(yǎng)精蓄銳,圖謀再起亦有時也。
但心頭還是不安。他甚至期望這消息都是謠言。
第二天便又發(fā)生這新蔡王移鎮(zhèn)豫章以及皇帝巡街大肆宣揚南遷事宜等事。這也擊破了王導(dǎo)內(nèi)心最后一絲幻想,讓他更感到困惑,以及不安。
心里積壓著一股莫名的感覺,仿佛有山雨欲來、泰山壓頂之勢。
如今又經(jīng)過王衍等人這么一說,他方好受些。印證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出,目前大家的想法跟自己是一致的。
太傅也在造窟,尋退路,一旦中原事不可為,就退守地方。
如此說來,瑯琊王謀江南之事還是可成,只要太傅手里沒有比瑯琊王更合適的人選。
但,他心底的不安還是沒有消逝。
“或許,我的不安是因為,怕江南之地在太傅心里的地位,比我們想的都更重要吧?!?p> “畢竟,高祖宣皇帝降世預(yù)言,可存晉室之地?。 ?p> “高密王、南陽王還有新蔡王都是太傅胞弟。如今新蔡王去往豫章,更重要的話,那王爺就極有可能被高密王或南陽王所代替?!?p> 王導(dǎo)陷入沉思。
“若真被替代,吾輩又有何處可去?除江南以外的,其他地方……”
回到居所,著人請來裴邵。兩人閉門商議。
不久,便有兩輛牛車備足禮物,從此出發(fā),一輛駛向太傅府,一輛再次來到王衍府邸。
王府接待的仆從見是貴客再臨,便回答自家郎主出門訪客去了。只是這時,王導(dǎo)出牛車言道:“導(dǎo)拜訪嫂嫂即可?!?p> ……
太傅府。
司馬越正在與劉輿、潘滔論事。這一次,他終于下定決心,向兩名心腹吐露實言,自己有圖謀江南之想,甚至有想親自去坐鎮(zhèn)。
然后問了利弊。
潘滔劉輿二人對此并不驚訝,早有預(yù)料。經(jīng)過一天的冷靜思考,潘滔似乎也接受了司馬越南遷的傾向。很積極地表達(dá)了自己的支持和看法。
劉輿更是從一開始就打算玉成此事。他內(nèi)心里,可知道,這將是“從龍之功”!
聽到兩位心腹都鼎力支持以及恭維,說出內(nèi)心想法本有些忐忑的司馬越滿面紅光,更覺得自己高明,深謀遠(yuǎn)慮,心思更堅定起來。
于是像打開話匣子一般,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股腦全抖出來。
議了幾個時辰,還在繼續(xù)。就聽仆從來報,“王衍王尚書來訪?!?p> 潘滔、劉輿松了一口氣,便見機告辭。司馬越略一思慮,沒有準(zhǔn)許,將二人留下,遣偏廳暫做等候。
雖有昨日些微的不愉快,但司馬越、王衍二人此時見面,儼然已忘記不快,寒暄熱切。
溫言說了些話,二人便心照不宣,說起這兩日所生事情來。
王衍有心靠攏,自然掏心剖肺,將煞費苦心所思所想,一一表現(xiàn)出來。又旁敲側(cè)擊,言論中談及如今天下混亂大勢。
司馬越聽了,連連點頭。不得不說,王衍身為老臣,浸淫官場多年,又出名的老滑頭,眼光自然還是更為毒辣,言語獨到之處,劉輿潘滔二人都有不及。
只是司馬越對這兩日事宜,兼之所謂未來事,知道更多內(nèi)情,又得皇帝親口釋惑,聽了王衍諸多分析,皆是淺嘗輒止,不敢朝那不敢言之禍?zhǔn)驴繑n,久了便又覺得其想法陳舊,于己無用。
于是,司馬越便開門見山道,“如今,新蔡王即將移鎮(zhèn)豫章,鄴城無人鎮(zhèn)守,不知夷甫可有合適人選?”
王衍聞言一愣,隨即就恢復(fù)過來,略一思索,便道,“如今天下危亂,賊兵四起,地方也多有不奉詔之事。依臣之見,當(dāng)以方伯遣地方,牧民鎮(zhèn)守。方伯者,宜用文武皆備或名高望隆者任之。”
又將王敦之策,變而述來,“方伯到任,可任其自招兵馬,自負(fù)錢糧,以擊賊眾。如此,以之名望,用之文武,兵馬錢糧無用朝廷擔(dān)負(fù),而賊眾雖多,亦不是天下名人志士之?dāng)骋?!?p> “至于鄴城,以我淺見,尚書右仆射和郁、中書監(jiān)溫羨、司隸校尉劉暾或河南尹周馥等,皆有其文武或名望,可任之。”
司馬越聞言,邊點著頭,邊眼睛越發(fā)亮起。
想著,又見王衍欲言欲止,心下一動,便道,“今各州郡皆需人才,夷甫可還有言薦之?”
王衍當(dāng)即笑道,“太傅既問起,吾等不諱言。若太傅緊缺人物,臣確有二人選可為太傅一用。舉賢不避親。此二人便是我瑯琊王氏子弟。”
王衍特意點出“瑯琊王氏”四字,又繼續(xù)道,“吾弟王澄,族弟王敦,素有盛名,又皆是文武兼資。太傅欲尋人才,可用之?!?p> “大善!夷甫此二弟,孤早有聞之,人皆言大才。只是彼二人肯為孤所用乎?”
“吾二弟慕太傅威儀良久,苦出無門。臣常聽二人感慨不能親近太傅,如此,吾才敢為太傅言?!?p> “夷甫以為,汝二弟當(dāng)置于何處,妥善?”
“今荊州、青州皆缺刺史,可遣二人往之。澄之才,文勝于武,可治民,牧荊州可也。敦之才,武高過文,可攻亂,鎮(zhèn)青州可也?!?p> 司馬越聞言,思慮片刻,點頭道,“善!夷甫且言于二弟,不二日,便有詔令征之?!?p> 說完,不等王衍拜謝,轉(zhuǎn)言道,“不知夷甫對南遷之事,有何見解?”
“江南之地,陛下所言,晉室殘存之所,以何人鎮(zhèn)之,方顯妥當(dāng)?”
王衍正欲拜謝,聞言愕然,余光若無其事地落在司馬越臉上。瞬間對上一雙幽幽的眼眸,心里陡然一驚,趨吉避兇之本能霍然開啟。
如今離江南最近者,一曰征東大將軍劉準(zhǔn),鎮(zhèn)守壽春;一曰平東將軍瑯琊王睿,鎮(zhèn)守下邳。
心思急轉(zhuǎn)之下,王衍當(dāng)機立斷,把原本要順勢推薦的瑯琊王睿剔除自己的名單之中。
又見太傅態(tài)度不明顯,便不再思慮人選,直接含混道,“江南之地,若依陛下言,當(dāng)為重中之重。太傅用之,當(dāng)用心腹人。我私以為,高密王、南陽王、新蔡王皆可。”
說著,心里暗暗道:此三人皆為太傅之胞弟,薦此三人,實屬萬全之策。
言畢,腦中靈光一閃,遂佯笑道,“若不是太傅需居中樞,掌控天下,太傅當(dāng)為不二人選也!”
這一說,下意識抬頭,正瞥見司馬越臉上神情,王衍頓如雷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