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熾并不知道因為自己只是撒了一個謊,拋了一個餌,就攪動起了這么多風云。
若按照這般發(fā)展下去,歷史已然面目全非,至少是大江以南諸事包括從益州直下江南這整個南中國龐大疆域以后會發(fā)生的事情。
第二日朝事過后,司馬越便入了太極殿東堂,找他繼續(xù)商討事宜。
先是鎮(zhèn)守鄴城之人。
司馬越首先將王衍所說的幾人皆都提名,又加了幾個自己認為可行的充數(shù),最后提議了尚書右仆射和郁。
提起和郁,司馬熾便將腦海中對此人的信息進行整合:一面是司馬熾原身記憶,一面是自己的歷史印象。
和郁在歷史上并不出名,不翻諸如《晉書》《資治通鑒》這般正規(guī)史書,一般不會找到他的名字。
但他兄長卻算得上有名。讀兩晉歷史,一般都會涉及到。那便是和嶠。其人性情高潔、為官也有操守,歷史對之一般評為名臣,但和嶠此人卻極其愛錢、又吝嗇。
讀兩晉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神奇現(xiàn)象。那就是大臣多分為兩派,一派極其豪奢,生活腐敗難以想象,如王愷、石崇、何曾、王濟等;一派則極其慳吝、嗜錢如名,不僅僅是愛錢,已經(jīng)是嗜錢癖,如王戎、和嶠等。
當然還有像王衍這樣,有雅癖,恥于談錢,斥之阿堵物一類人。
對錢的兩個極端,同時代就有大臣魯褒著《錢神論》加以諷刺。就其危害而言,前者對國家的危害遠遠大于后者。
西晉短命也正是這群肉食者所造成的。
廢話少說,言歸正傳。和郁早年曾為賈謐的金谷二十四友,這是一個神奇的團體,潘岳、石崇、劉輿兄弟、陸機兄弟皆列其中。
也可以這么說,除了諸王之亂被殺的潘岳和石崇等人,細查二十四友,你會很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其等活躍于西晉末年,各人軌跡雖千差萬別,但卻完全可以看成這個時代的縮影。
也能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朝為同堂友,暮差千階梯,茍富貴莫相忘。
又跑題了。
說到和郁,在歷史上,其也鎮(zhèn)守過鄴城。永嘉元年,新蔡王司馬騰被王彌、石勒攻殺后,接任者就是和郁。
只是等到一年后,亂賊再來,他卻不戰(zhàn)而逃,將鄴城拱手相讓。
依照司馬熾本意,他不想和郁前去鎮(zhèn)守鄴城,歷史已經(jīng)證明他不是一個合適人選。
但司馬熾并沒有駁回司馬越的提議,一來,他要維持自己信重司馬越的人設;二來,在他看來,鄴城失守與否,對他都將是有利的。
鄴城城破,就會成為自己的信任砝碼,證明自己所出歷史并非謊言,中原真的爛透了,還是去江南吧!
鄴城能守住,那自然更好。不至于自己把自己玩死。不然就笑死人了。
于是司馬熾道:“和尚書素有威望,擔任守鄴城之重職,實至名歸。只是和卿不聞兵事,若賊來攻,恐反害其性命。”
“不若如此,再遣一兩隊兵馬,由驍勇之將領之,輔助和卿,確保鄴城無虞?!?p> 司馬越其實現(xiàn)在對鄴城的安危已不放在心上,甚至還有點壞想法。
之所以還關心鄴城人選,一來不能暴露自己不關心這些政事的心思,否則就會有人多想;二來也是為了便以接下來提出自己的人事安排。
當下聽了皇帝這么說,自然無可無不可。
“陛下之意,可有人選?”
司馬熾佯裝沉思片刻,道:“中軍將士皆歷百戰(zhàn),如今危亂之際,不可不用。”
“左衛(wèi)將軍王秉驍勇非常,掌兵有方,可遣其領一隊中軍;前領軍將軍呂雍頗有功績,可起復他亦領一隊中軍。有此二隊人馬,再加之鄴城守軍,一起助和卿守城,料想無虞也?!?p> “至于細則之事,侄兒初理政,還無頭緒,就有勞皇叔安排下去。”
司馬越略想一下,便點點頭。這個安排對他而言沒有什么沖突,又見皇帝依舊對政事兵事都很放手,沒有攬政的表現(xiàn),大為滿意。
況且王秉又是他的人,給他機會,外鎮(zhèn)地方,旦有軍功,也好升遷,同時還能掌握一支精良禁軍,更是意外之喜。
司馬越雖然掌握政權,但軍隊并不全都屬于他。特別是禁衛(wèi)軍這些,尤其金殿禁衛(wèi)軍。
西晉的禁衛(wèi)軍稱為中軍,名由中央直轄,用以宿衛(wèi)宮殿和京師洛陽城,前者可稱宿衛(wèi)軍,后者可稱牙門軍,分別由領軍、護軍、左衛(wèi)、右衛(wèi)、驍騎、游擊等六將軍統(tǒng)領。
禁衛(wèi)軍中支脈混雜,牽扯甚多。諸王之亂以來,多次倒手,又多次主導發(fā)動政變。其重要將官也因此多已封爵,甚至侯爵、公爵,聲名赫赫。
司馬越不敢動,也不能動。
如今有皇帝詔令,遣之外征,料其等也不敢生亂。
與司馬越的心思一樣,禁衛(wèi)軍同樣是司馬熾這兩天觀察以來,視之心患的存在。
又兼之司馬熾原身記憶,更是驚恐。尤其是禁衛(wèi)軍中金殿禁衛(wèi)軍一屬。
八王之亂中,誅殺楊駿,罷黜賈后,反抗趙王倫、齊王冏,討伐成都王穎,囚禁羊后、太子覃等等一系列事,都是他們下的手。
在這些人的保護中,他不敢想象,自己會不會跟那些“前輩”一樣,哪天醒來,就變生肘腋,成了別人的階下囚。
現(xiàn)在暫且動不了金殿禁衛(wèi)軍,只能先慢慢從外剝皮。他選的兩人也是自有深意。
左衛(wèi)將軍王秉就是后來在司馬越的示意下,于永嘉三年,逮殺晉懷帝近臣之人。
這次捕殺中,晉懷帝前三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近臣包括其舅王延、中書監(jiān)繆播、太仆卿繆胤、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等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臣屬,全部被誅殺殆盡。至此也再難翻出司馬越的手掌。
而前領軍將軍呂雍則是永嘉元年欲擁立前太子覃重為太子的元兇。
這二人明顯是不忠于己的野心家,司馬熾既然知道,就決不允許讓其存在。
如今借司馬越掌政,狐假虎威,司馬熾將二者踢出洛陽,正是時機。
于是,這第一件事,就在兩人各有目的下,迅速達成一致。
接著,司馬越便提及了自己一系列人事安排。
包括王澄、王敦為荊州、青州二州刺史,高密王移鎮(zhèn)壽春,南陽王移鎮(zhèn)襄陽。
再加上,高密王討伐江南陳敏等諸事宜。
后兩者變動,司馬熾并沒有什么意見。反而很高興。眼見司馬越這樣布局,說明其咬鉤愈深。
自己只要再加把勁兒,迫使其“心甘情愿”離開洛陽,前往江南就行。這也是司馬熾內(nèi)心中被視作最艱巨的部分。
而前兩者,司馬熾就不得不第一次赤膊上場,對陣司馬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