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水師主力蔽江而來,駛入江寧江面立即將南京城圍得水泄不通。
城內(nèi)記述當時太平軍合圍江寧時的情景:“登三山門望之,自城外至江東門橫廣十余里,直望無際,皆紅頭人?!?p> 城內(nèi)高級指揮官見太平軍軍隊不斷趕到江寧城下,城池即將被太平軍從水、陸合圍、為求自保,立即飛章求援,請旨“迅敕山東撫臣將撫臣楊文定請調(diào)之充、沂、曹等處兵力二千名,并向榮、琦善、陳金綬等分兵速赴江南,以解重圍,而資合剿”。但是沒想到通訊兵見城外道路都被太平軍封鎖嚴密,自知出之必死,竟“隱而不去”。
城內(nèi)最高指揮陸建瀛“連日不見援兵至,茫無措手”病急亂投醫(yī),急募九華山僧及四十八社鄉(xiāng)民入援,但是這種時候生死存亡的時候,無人前來。
在太平軍水師到來后,在儀鳳門駐守重兵,清軍增派旗兵加強儀鳳門的布防。并“安八千斤大炮于城右之獅子山,不時轟擊”。最高指揮陸建瀛見儀鳳門外太平軍人數(shù)眾多,恐此門被太平軍攻破,為求得心理安慰,陸建瀛便寄希望與鬼神“以布紙糊方相氏,置于炮后,欲破太平軍之“妖術”。
但此時的太平軍諸王在總結武昌強攻城防損失慘重的教訓后,又見江寧城高墻厚,已經(jīng)放棄強攻的想法,專心采用“挖地道”炸城墻的手法。并在挖地道的同時,命令太平軍水師兵分兩路向江北重鎮(zhèn)浦口、江浦發(fā)動了攻擊,主要目的就是控制長江南北交通線,切斷了江北清軍進援南京的通道,在順手捎帶著就是搶點東西。
太平軍原本是抱著清軍望風而逃,順利接管官府財物的心態(tài)來到浦口的。但沒想到遇到硬骨頭,徐州游擊馮尼見水軍將士登陸后浦口,不但沒逃跑,反而率部抵御。見到清軍竟然有人“膽敢拒搶”。諸王頓時惱羞成怒,怒向浦口迅速增兵?!皬途廴f余,四路輪流來攻”。浦口守將把總包定國戰(zhàn)死后,游擊馮尼又見太平軍援軍如螞蟻一樣越來越多,知城不能守棄城潰逃。太平軍憑借人多欺負人少占領江北重鎮(zhèn)浦口,另一支太平軍攻克江浦。
此戰(zhàn)太平軍狠狠地打擊了清軍“膽敢拒搶”的囂張氣焰。
后來,因琦善陳金綬援軍逼近,太平軍便將搶劫一空后的江浦還給清政府。
在太平軍水軍主力攻擊江北重鎮(zhèn)浦口、江浦發(fā)動攻擊的同時,太平軍土營也辛勤地“在天后宮后開挖地道”。
地面部隊為保護土營的順利施工。為應對清軍炮火“連日卻對城上設炮處筑起土墻,遮攔炮子,出入靜海寺者甚眾”
為了防御清軍出城破壞“從靜海寺左山門外,筑營墻過街,殆防城內(nèi)出剿者”
當然太平軍在挖地道,筑土墻自然是瞞不住清軍,畢竟兩家相鄰而居。清軍間諜向陸建瀛報告說:“親見凈海寺地道將掘城。”次日,清上元知縣劉同纓遣人出探,所報屬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清軍在城內(nèi)便用“坎地埋缸,令瞽者坐缸中靜聽”確認城外穴地方向后出城破壞。但現(xiàn)實很殘酷,因為“儀風門依山造成”,與城外水平及豎直距離大,地聽效果不佳。在加上連續(xù)兩天的大雨。清軍將帥得知此消息后大呼“天亡我也”,只能無奈的接受,地聽法失效了這個殘酷的事實。(由于無法確定方位,清軍無力對對地道實施干擾和襲擊。)
有人歡喜有人愁,清軍鄰居太平軍卻在踏踏實實的順利施工。并同時在木植甚眾的上河,建立一座趕制攻城器械及渡具的基地。短時間內(nèi)制造“云梯數(shù)千具,巨筏數(shù)千,以濟其眾”。其中制作的木筏主要是用來連接濱江船只與江岸碼頭,鋪筑浮橋所用,以便為太平軍構成便捷的水陸交通線,使部隊可以迅速登陸,增援攻城陸師。云梯為穴地爆破后發(fā)動總攻時的重要攻城器械,遂由水路運至前線。
就是在此等危局之下,受藩司所托的張繼庚仍不放棄抵抗。在城中“募得水勇數(shù)十人,愿出城燒賊船,又募得文生一人,愿改裝出城,招鄉(xiāng)間七十二社救援”,但在太平軍崛起的大勢下,這些努力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