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帝國猛虎

第五十章:為萬世開太平

帝國猛虎 景以 2602 2019-08-16 12:16:09

  在張宇看來,儒學之所以壯大,并發(fā)展成現在的局面,完全是因為儒學的思想適合統治階級控制天下,也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這是千百年來的儒學演化,已經有些背離最早孔圣思想,而變成了服務于統治者的手段。

  真正的儒者,該是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齊民。將以利天下。以仁為本,以禮塑身,加強自我修養(yǎng),追求圣賢氣象,踐行君子人格,修身養(yǎng)德,做一個有德性的人,成就內圣之道。經世濟民,治國理政,注重政績,做一個有事功的人,成為外王之道。

  這才是真正的儒者。

  而內圣外王的第一步,便是格物致知。很顯然,如今的人,將格物致知弄錯了,已經變了味道。

  張宇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周圍眾位儒學大家的注釋下,他說出了心中所想:“諸位前輩,晚輩認為,格物致知中物是什么?萬物也。萬物是指什么呢?我們儒家修行,多是向內修,修心修身,只有將自己修行的足夠強大了,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與此心相對應的外界一切,稱為萬物。起初我想,致知在格物者,言若能學習,招致所知。格,來也。已有所知則能在于來物;若知善深則來善物,知惡深則來惡物。言善事隨人行善而來應之,惡事隨人行惡亦來應之。言善惡之來,緣人所好也。物格而後知至者,物既來則知其善惡所至。善事來則知其至于善,若惡事來則知其至于惡。既能知至,則行善不行惡也?!?p>  “但后來,我感覺此觀點不妥。事物之來發(fā)生,豈能隨人所知習性喜好?”

  “道家有著名為《道德經》,其中說“絕圣棄智”,是講拋棄掉聰明計謀,返回到原始狀態(tài),這才是大智慧。佛家的清凈六根,即也在表達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容易沾染外界六塵,受其迷惑,損耗我們的元神,所以佛家修行讓人閉塞六根與外界的聯系,這樣便會六根清凈,內智滋生?!?p>  “這兩家思想也啟迪了我,認為格物致知應是:隔拒、抵擋住身外事物的誘惑和干擾,這樣才能修行圓滿,抵達智慧之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要拒絕外物干擾,然后才能到達智慧之境,然后使心思誠潔正直,心修則身強,然后才有能力持家治國,最終使天下得到整體太平修治。這就如佛家所說的,先度已,后度人,最終使所有眾生得度?!?p>  “所以晚輩覺得,格物致知應該是:人情莫不好善而惡惡,慕是而羞非。然善且是者蓋寡,惡且非者實多。何哉?皆物誘之,物迫之,而旋至于莫之知;富貴汩其智,貧賤翳其心故也。格,猶捍也、御也。能捍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

  張宇說完,留給眾人思考的時間。

  片刻,張宇又道:“抵住誘惑和干擾,智慧圓滿修心身強,這是第一步,其次則是端正事業(yè)物境,達致自心良知本體。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fā)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謂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于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於正者,為善之謂也。夫是之謂格?!?p>  “如此,方能格物致知!”

  張宇講完了,但眾人還在思考中。

  他的這些看法來自未來,乃是極大成者,在這個時代講出來,可以說是從未有之的新思潮。已經脫離了儒學,而邁入理學。這些人能不能接受,還很難說。

  半晌,眾人從思考中回過神。

  “張宇,這些是你的想法?還是祭酒大人的?”歐陽烈問道。

  張宇笑道:“前輩,是晚輩的?!?p>  歐陽烈忍不住贊道:“非常有想法,老夫忍不住沉迷其中。你這是新的儒學理念,若是可能,將來會成就新學。”

  但也有人不贊同:“張宇的想法雖然不錯,但有些已經脫離了儒道正統思想,偏離了儒學。而且,人之誘惑,哪能抵制?七情六欲皆是誘惑,又有誰能抵擋?”

  “正如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若是抵擋愛,則喪失了仁?!币灿腥饲夥瘩g。

  一時間,議論聲想起,爭論不斷。

  過了好長時間,議論聲才停下來。

  “諸位長輩,這些只是晚輩的一些想法,若是不對,或者曲解了儒學,學生深表歉意。”張宇說道。

  歐陽烈卻道:“你的想法新穎,雖然和正統思想有一些小的出入,但還談不上曲解!諸位以為如何?”

  他說的很鄭重,因為歐陽烈知道,如果被人掛上曲解儒學的帽子,對剛剛成名的張宇是很危險的。

  “夫子所言極是!”靳博士等人出言贊同。很多人也點頭贊同,只有極少人沒有表露態(tài)度。

  這時,謝明突然問道:“張宇,我問你一個問題。”

  “先生請!”張宇道。

  謝明道:“儒學以仁為本,行禮之事,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達內圣外王,成就圣人之道。那么,你的格物致知,是以什么為本,目標是什么?也是內圣外王之道嗎?”

  “是也不是?!睆堄钚χ忉尩溃骸叭鍖W仁之根本,學生不敢忘。以禮行事,乃是正道。而目標…學生認為,內圣外王之道是先圣追求,如今的環(huán)境和以前不同,儒學傳承千百年,儒學光大,內圣外王的追求已經不能更好的代表儒學的更大追求。”

  “大言不慚!”謝明直接訓斥道:“你口氣如此大,那在你心中,儒學更大追求又是什么!說出來,讓在場大儒替你分析分析。”

  靳博士也說道:“張宇,不可妄意先圣追求。”

  張宇點了點頭。

  謝明不饒他,問道:“莫非真是你隨意妄為,并無口中所言的更大追求?”

  張宇笑道:“謝先生,我有一儒學追求,請你賜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聲音清朗高亮,響徹眾人耳,敲入眾人心。眾人聞之,立即肅然起敬,久久而不語。

  更有幾位大儒不斷念叨,老淚縱橫。

  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

  為生民立命:儒家圣賢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p>  為往圣繼絕學:“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們?!敖^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繼承他們,并發(fā)揚光大。

  為萬世開太平:儒家以內圣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

  這四言,既表現了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宏愿,可謂是儒者最高的向往!

  所以,弱冠之齡的張宇說出這四句話,是何等豪氣和英姿不凡。

  一眾老儒生們感動不已,紛紛起身,頷首以禮。張宇趕忙回禮,豈敢承受。

  張宇開個好頭,導致其他青年苦笑搖頭,都不敢在闡述心中關于格物致知的道理,紛紛謝絕回答。

  最后,謝明為了避免冷場,邀請其他儒道大家發(fā)表言論,場面這才恢復正常。

  張宇退回座位,靜靜地坐看論道會的繼續(x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