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猓湮囱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飄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p> 老子孤獨啊,此章抒情尤甚,就是一首詩。
起首兩個問句,抨擊現(xiàn)實:風(fēng)氣不正。唯,應(yīng)之速而無疑;阿,屈從,迎合。唯與阿,均表示缺乏個人獨立性思考,二者沒有差多少。而善與惡,是完全對立的,(俗人)卻混同不清。幾何,多少;若何,怎樣。
人之所畏,人懼怕的“威”;可,允許,不可不畏,即不容你不畏懼,人不敢說?;?,長滿野草的沼澤地,比喻混亂朝政;未央,未半,未盡。老子感慨,混亂邪惡的現(xiàn)實離開大道越來越遠了。
接著,人我對比,抒悲哀之意,言任重道遠。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熙熙,和樂的樣子;太牢亦謂大牢,王朝膳食,參考《周禮》:凡朝覲、會同、賓客,以牢禮之法,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飲食、客賜之飧牽,與其陳數(shù)。還有《禮記》:按《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謂大牢也。是周公制禮,天子日食大牢,則諸侯日食少牢,大夫日食特牲,士日食特豚?!肚f子》: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臺,是登高攬勝之處。
我,孤立不為人知:獨(孤獨)泊(淡泊),未兆(沒顯示出來,俗人看不出),沌沌(渾沌無知的樣子),孩(小兒笑;未孩,還不會笑),儽儽(憔悴頹喪的樣子)。
眾人皆有余,余,飽足,指奢靡生活。
而我獨若遺。遺,離開,孤獨冷落,后人換角度說,是遺世獨立。
沉痛感慨:我愚人之心也哉。愚,貶義是愚鈍,褒義就是大智若愚,后來如《列子》愚公之愚。
俗人,感情溢于言表。俗人與眾人相比,更具貶義,參見《荀子》:不學(xué)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俗人昭昭(明白通達),察察(明辨);我獨昏昏(昏聵糊涂),悶悶(愚昧)。眾人皆有以(依據(jù));我獨頑(遲鈍)似鄙(淺陋)。其實都是反語,是憤激之詞,似明實暗,似貶實褒,——后來《紅樓夢》“西江月”二詞得其真?zhèn)鳌挿凑f,諷刺現(xiàn)實,抨擊上層昏庸無道。
據(jù)此我們看到了老子思想的“背后”是什么樣的背景世風(fēng):道不為用,“我”無人知。抒情言志,難得少見,憤世嫉俗。文學(xué)之始乎?屈原與之同。
忽兮其若海,飄兮若無止,有串簡之說。在本章也講得通,上下連貫,抒寫我之情懷。忽(渺茫),飄(漂),止(停留)。
最后結(jié)尾,強化我與人不同,實表達我之原則與決心。貴:重視,崇尚;食:指本,見12章:“圣人為腹不為目”;貴食母:重本,從道。另見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為道者與道高度契合,歸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