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p> 老子言道,不離辯證。一生二,二為對立;從無到有,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對立形成是辯證;對立走向極端,回歸本來,從有到無,是辯證。重和輕是對立,靜和躁是對立;重和靜趨于本,輕和躁趨于末;無是本,無中生有,無是君,以靜制動。(君,主宰。)
君子與圣人有什么區(qū)別?老子筆下的圣人是得道行道的人,君子是世俗(統治)中的有修養(yǎng)約束的人。參考見31章“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恬淡為上?!?p>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本渥x應為“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毙?,外出;輜,有帷蓋的大車,不受外邊干擾;重,非輕,與首句呼應。
榮,炫惑。觀,顯示。燕,安寧。超然,高遠的狀態(tài)。
結尾有所指,既是例證,又是批判,進而得出結論:輕則失本,躁則失君?;貞_頭“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警示世間。
萬乘之主,指周王。周王不自重,自輕于天下;從厲王開始,妄為、亂政迭現,由中央王朝淪為“小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