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寒門破繭

十五章 禮法之辯

寒門破繭 此人卓爾不凡 2238 2019-07-31 17:16:31

  門外等候的沈不凡二人,為緩解心頭的壓力,不時地在說笑。

  二牛見門子進去了好一會兒還不出來,心里緊張,問道:“凡哥兒,都多久了還沒動靜,能成嗎”!沈不凡已經(jīng)把事情跟二牛說過,二牛也覺得法子不錯。

  沈不凡剛要說話,就聽到偏門開門的聲音,走出來四個人。當先一人是個須發(fā)皆白的老者,氣度不凡,沈不凡雖然參加過一次秀才考試,但是當時心情緊張,心思都在試卷上,而且教諭露面的時間也短,他也就沒什么印象,加上他沒中秀才,也就沒有拜謝教諭的機會。后面跟著兩個中年人,一個管家模樣,另一個看不出來,門子李大利跟在后面一臉緊張,沈不凡看這架勢也是懵了,心道:“這是怎么回事”?

  楊望年看著沈不凡二人,道:“二位都是在學的讀書人”?

  沈不凡行禮答道:“回老爺?shù)脑?,晚輩是在學的學生”!

  坐實了讀書人的身份,楊望年滿臉肅容,道:“聽說你乃貓兒屯的學生,授業(yè)恩師秦致知”?秦夫子姓親名遼字致知。

  沈不凡聽他說起自己的恩師,雖說不知楊望年的身份,但看他氣度不凡,難道是這府中的主人?恭敬答道:“回老爺?shù)脑?,秦夫子確是小生的恩師”!

  “那致知兄可教你士子應當專心治學克己守禮?”,又加了一句:“老夫乃本縣教諭,與致知兄乃至交好友”。

  沈不凡得知面前的老者就是本縣教諭,還與先生相熟,不敢失禮,忙作揖行禮道:“晚生愚鈍,拜見教諭大人”!

  楊望年道:“老夫問你,你姓甚名誰,致知兄可知道你捕魚賣魚?”,再看沈不凡穿著破爛麻布做的衣裳,心知其家貧,態(tài)度溫和了些道:“”士子做這等營生有辱斯文,壞我圣人門風,今日教我碰上,你總得給個解釋”。

  其實當世風氣較之歷朝歷代已開明許多,讀書人雖說地位高,像沈不凡這樣的貧家讀書子弟兼做些營生掙錢,一般人基本不會說什么。本朝有位宰輔孫若君,就是靠自己邊賣豆腐邊中進士的。孫若君是一位經(jīng)學大家和書法家,主張務實踐實,抨擊當時學子們的虛坐空談之風。憑借他在朝中的宰輔之尊和文壇的大家之身,士子風氣有很大改變,引起了巨大的爭論。反對派在背后稱呼孫若君是“豆腐宰輔”,說其提倡的主張不過是為了籠絡寒門士子。幾十年過去了,孫若君早已作古,其思想和徒子徒孫也泯然眾人,后來連曾支持過他的寒門士子在飛黃騰達后也開始反對他,保持讀書人身份的清貴才能更符合這些士大夫的利益,曾經(jīng)的寒門子弟變成高官士紳后,最明白其中的道理!到沈不凡來到這世界,世風已經(jīng)開始趨于保守了!楊望年雖不是寒門出身,他倒沒有為階層發(fā)聲捍衛(wèi)利益的心思,只是崇慕古風,提倡社會各人嚴格遵守身份禮節(jié),書生賣魚捕魚對他來說是件極不守禮的行為,令他深惡痛絕!

  沈不凡隱約猜到楊望年的想法,只能硬著頭皮道:“學生沈不凡,家住貓兒屯。爹娘以種地務農(nóng)為生,偶有得閑,爹爹便外出鄰村做些木工,然爹娘奔波多年,家中仍舊貧困。我娘先后育有兩兒一女,不幸大哥和妹妹相繼夭折,只幸存我這一子。爹娘憐惜學生,千辛萬苦供學生進學念書,覺得日子苦些總算有盼頭。二十天前,學生隨同村獵戶進山打獵,不幸遭遇黑瞎子,受傷不輕,爹娘為我治病,四處借債籌錢,病愈后學生想做些營生貼補家里,這才和同村好友一塊兒進城賣魚。夫子,學生字字屬實,不敢有半分欺瞞”!沈不凡講這段話刻意平淡,但動情處依然難掩情緒。

  楊望年對沈不凡賣魚是不喜的,但見他說起話來思路清晰,神態(tài)從容,不卑不亢,衣著雖破而氣質(zhì)沉穩(wěn)堅韌,外貌一般不出眾,皮膚甚至有些黝黑,一雙眼眸似銳刃出竅,一看就是有主見的人,心里有幾分好感。

  楊望年道:“你所作所為足見對父母的一片孝心,難能可貴。然而天地君臣,自有自身的法度和禮數(shù),若人人都有苦衷而不遵守禮法,豈不國將不國”?

  沈不凡知道,今天若能得楊夫子贊賞,自己的處境也許會好些。思考片刻,有了應對!

  沈不凡道:“夫子,不凡愚鈍,有一事不明請夫子解惑”!

  楊望年捋了下胡須,頷首道:“但講無妨”。

  沈不凡道:“是,學生進學十余年來,一直困惑;何為禮,何為法。如何才算好的禮法呢?”,想到楊望年推崇古禮古法,就拋出他感興趣的話題,又裝模作樣道:“學生年幼無知,若有冒犯之處望夫子諒解”!

  楊望年有古君子之風,笑道:“老夫今年六十有六,早已看透世事,你不必多心”,又沉吟道:“禮者,所以事神致福也!最早乃指敬拜天地鬼神的行為,后來一直不斷發(fā)展完善,日常的人際交往、節(jié)日祭祀、君臣相處等諸多規(guī)則習慣已化入其中,世上已不可無禮也!”,頓了頓道:“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作惡時,罰之!禮以德勸人,法以罰制人,二者一張一弛,相輔相成,萬民方得教化,社會得以穩(wěn)定”!楊望年研習禮法多年,短短幾句話就把禮法兩字闡述得比較完善,也讓沈不凡收起了小覷古人的心思。每個時代,上層精英們總是擁有差不多的智慧。

  楊望年繼續(xù)道:“至于禮法如何算好?非三言兩語可概括。唐、韓、明、宋諸朝之禮法大同小異,不過禮法張弛有異矣,乃中等之資,算不得好。倒是西周時禮法張弛有度,君臣親愛,民眾安樂,當算得上上佳之禮法”!

  聽到這,沈不凡才知道楊望年崇古的古是指西周時期,由此來看,楊望年的水平還是很厲害的。西周的分封制和后世大家推崇燈塔國的聯(lián)邦制有很多相似之處,最大的不同是西周的天子和朝廷沒有完成中央集權,諸侯的經(jīng)濟軍事政治幾乎完全獨立,聯(lián)邦制中中央是完全享有外交軍事等權力,地方只是中央集權下的分權。楊望年能在完全獨裁的封建時代看到這種好處,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雖然他只是給出結(jié)論而沒有細說原因。

  沈不凡只是引誘楊望年多交流,并在交流中改善對自己的印象,并不存有說服楊望年的心思,這是很成熟的做法。說服駁倒楊望年不明智也不值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