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了一會,炭窯頂部洞口的上方出現(xiàn)了火焰。楚遙知道這是木頭中的揮發(fā)性成分被熱量驅(qū)逐,從窯頂排出引發(fā)的燃燒。
楚遙又俯下身子看了看炭窯下面的八個進氣口,哪個進氣口看得到火就用泥把哪個封上。八個進氣口全部封上之后,頂部的進氣口也被封上了。
剩下的就是等待了,木頭在被封住的炭窯里會自己燒成木炭,然后熄滅。只需要第二天等整個炭窯冷卻之后就可以扒開取木炭了。
楚遙又等了一天,扒開炭窯后才發(fā)現(xiàn),這次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木頭并沒有燒透。不過這不要緊,沒燒透的可以下一次再燒。燒好的木炭聲音清脆而且有光澤。
楚遙把燒好的木炭檢出來堆在一邊,剩余的堆在一邊。一般來說,炭窯是可以重復(fù)使用的,可是楚遙并不想再用這個窯,因為這個炭窯已經(jīng)被他扒的七零八落,沒法重復(fù)使用了。
楚遙一共忙活了八天,燒了四次,感覺應(yīng)該差不多了,于是就停下了這項工作開始制造磚瓦。至于到底是什么差不多了他也不知道,反正就覺得差不多了,可能是自己真的不愿意再做重復(fù)的事情了。
燒制磚瓦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做出磚胚。做磚胚就得有模具,楚遙只能扛著石斧先去砍一棵樹來做模具。
后世中國標準紅磚的尺寸是240×115×53mm,加上砌筑用灰縫的厚度8~10mm,正好4塊磚長加灰縫為1m,8塊磚寬加上灰縫為1m,16塊磚厚加上灰縫為1m,合起來是一立方米。
楚遙不可能做的這么精細,但是也要盡量按照這個標準來,因為這樣最好計算。
楚遙找到了一棵直徑大約是6厘米左右的小樹,掄起石斧沒幾下就砍斷了。然后又從底下截出了50厘米和30厘米各一段圓木帶了回去。
兩段圓木被楚遙用石鑿從中間劈開,又修整了一番,將剖面盡量刮平。這四塊木頭要互相插起來形成一個磚胚的模具。
楚遙用的是榫接的方法,這個方法是將兩塊材料一個做出榫頭,一個做出榫眼,兩個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將兩塊材料固定在一起。榫接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常用的技巧,是先民智慧的結(jié)晶。在古老的建筑或寺廟中??砂l(fā)現(xiàn)。運用得當整個結(jié)構(gòu)體可以結(jié)合得相當牢固,不需一針一釘。
楚遙在50厘米的木頭中間量出了25厘米的距離,用木炭劃上線;又在30厘米的木頭的中間量出了12厘米,也在兩邊畫上了線。
長木頭的兩邊要鑿出榫眼,短木頭鑿出榫頭,這樣把剖面朝內(nèi)插起來就就形成了一個模具。
鑿出榫眼和榫頭現(xiàn)在對楚遙來說是輕車熟路了,一把石鑿在他的手里玩的飛轉(zhuǎn)。僅僅是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榫眼和榫頭就完成了。
楚遙將四塊木頭插在一起,又稍微修正了一下,然后用藤條簡單的捆了幾道。其實完全可以不用捆扎,這種榫接的方法基本不會有什么問題。
模具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做磚胚了。一般中國古代做磚瓦的土是用粘土,取土之后,用篩子篩去雜質(zhì),放入水塘浸泡,再把水牛趕入塘內(nèi)踩踏,將生泥踩成熟泥,然后取中間土質(zhì)細膩的部分制成磚坯,晾干后入窯燒制。燒窯時要用柴草,而如何掌握火候也是個技術(shù)活。一旦出現(xiàn)過火、欠火現(xiàn)象,磚體就會出現(xiàn)彎曲或裂縫,那這塊磚就沒辦法用了。
而且磚窯也很專業(yè),磚窯也叫饅頭窯,總分為工作間、儲灰池、火門、火膛、窯室、窯床、煙道等7個部分?;痖T分內(nèi)外兩重,應(yīng)用磚砌筑;火門外要設(shè)有一個儲灰池,用來收集燒磚過程中產(chǎn)生的灰粉。此外,窯壁上還要開鑿八字形煙道,要分成了6個煙口。
楚遙雖然略微知道一些燒磚的工藝,但是他現(xiàn)在根本做不到,也不想做到。自己能燒出差不多的來就行,一萬年前的世界還是不要要求太多了。
河邊有粘土,還是做陶器的好材料,但是河邊實在是太遠了,楚遙現(xiàn)在似乎有點越來越懶,能不動彈就不動彈,他還是決定要用挖壕溝的土。
把土和成泥并沒什么,但是做磚的泥中要加入揉碎的枯樹葉,樹葉里的纖維可以防止磚胚在晾干后開裂?,F(xiàn)在正是冬季,枯枝爛葉還是很多的。
楚遙搬過來了一塊還算是平攤的大石頭,將石頭用水沖洗了一遍,撒上了一層草木灰,把做好的模具放在石頭上開始做磚胚。
這個過程比較簡單,就是要重復(fù)很多次。將和好的泥填入模具中,表面用手抹平,然后翻過來再將另一面抹平。兩面都平整了之后再把多余的泥去掉,撒上一層草木灰以防止磚胚和土地粘連。把模具在地上輕輕的撞擊幾下,磚胚就脫落了下來。
做好的磚胚不能直接燒,還需要晾干。楚遙一共做了100塊磚胚,累得有些腰疼,和好的泥也用得差不多了,便停止了這項工作,就等著明天燒磚了。
第二天的清晨,磚胚已經(jīng)半干,楚遙又用樹皮割出了幾塊半截磚。在真正的建筑中,半截磚隨時可以用到,只是楚遙現(xiàn)在還沒想好到底用這些磚來干什么。
100塊磚被壘成了一個方形磚窯。一塊塊磚胚被羅列著堆了起來,下面留出啦燒火用的爐膛。爐膛分為了兩層,中間也用磚胚隔開,這樣會讓燃燒更充分。
磚窯砌好之后,爐膛的上方還要用泥封死抹平,以便起到加固和隔絕空氣的作用。磚窯的頂部應(yīng)該也要用東西封死,只留一個出氣孔就可以,這樣封閉的磚窯中的熱氣很難向外排放,窯內(nèi)溫度會很高,燒出來的磚能保證不錯的質(zhì)量。
可是楚遙實在是沒什么東西來封住頂部,只能先這么將就著。而且這次燒磚他也沒用那些珍貴的木炭,而是用了柴禾,試驗階段還是能省就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