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紫垣夢

第五六回 雍正帝悲擬永訣賦 和貴妃智篡起居注

紫垣夢 紫竹弄雨 6986 2019-10-22 21:04:48

  午后雍正醒來,太監(jiān)道是弘歷求見,宣了進來。弘歷似有猶疑之色,從袖中取出一紙,道:“兒臣做了一首新詩,請汗阿瑪御覽?!?p>  雍正道:“一首詩什么時候不能看,也值得跑一趟,拿來瞧瞧?!?p>  只見上面字體端正秀雅,如刻畫一般,雍正先贊道:“看來你最近用功練習,這字體進步飛躍啊?!?p>  弘歷笑而不語。雍正見那詩寫的是:

  妙墨虛無曉度關,題殘楚澤與吳山,煙波以外分明見,風水之文宛轉嫻。

  鳥跡居然淳古在,天書定自玉皇頒,稻禾詎息沖霄志,臨罷黃庭半日閑。

  雍正道:“這定然不是你寫的,你最差的便是詩詞了?!?p>  弘歷道:“汗阿瑪可相信?這是我府中一個侍女寫的。”

  雍正又看了一遍道:“難得難得,風格富而不俗,不輸男子氣概?!庇挚戳丝春霘v道:“看來你已經中意于她,那就收為妾室好了?!?p>  弘歷鄭重道:“兒臣不愿意委屈了她,所以斗膽請汗阿瑪做主,升做側室福晉?!?p>  雍正聽了,觸動往事,說道:“其才的確難得,堪為側室福晉。我這就寫一份諭旨,你去內務府辦理吧?!?p>  弘歷大喜過望,鄭重跪地叩謝。雍正寫完了道:“弘歷啊,你可知道自己的幸運之處?當年你皇祖兒孫眾多,又常常出巡在外。除了太子,其余兄弟若想見見父親說幾句話,也要擇時宣旨才能見到,說話還需謹小慎微,察言觀色,更不用說求人求物了?!?p>  弘歷道:“兒臣承蒙皇父厚恩,心中感念,定當全力報效皇父,不敢有一絲惰怠?!?p>  雍正問道:“這名侍女,父親是做什么的?難道是市井中人?!?p>  弘歷道:“她父親是新任的江寧織造高斌?!?p>  雍正道:“原來是高斌之女,難怪如此有才,聽說他家不論男女,各個博學?!?p>  弘歷道:“他們家以詩書傳家,聽說他家的幾個姐妹,未及十歲,已經熟讀四書五經了?!?p>  雍正又道:“難得難得,只是你如此抬舉丫頭,可與富察氏商量妥了?雖然她人賢惠,這樣的事,也要她首肯最好?!?p>  弘歷笑道:“皇父有所不知,她兩個倒比親姐妹還好,若不是富察氏有孕不便行走,還要親自來請旨呢?!?p>  雍正道:“如此甚好,有這么好的伴讀,你的學業(yè)定能長進了,善自好好相待吧。”

  弘歷謝恩領旨而去,這里雍正便想寫幾個字,正在寫時,卻有一滴淚滴在紙上,花了墨。雍正暗笑自己老了,竟也春感秋悲起來,便拭了淚水重寫。

  誰知自從夏末秋初以來,?;荼闵鸩?,常常胸疼氣喘,面唇青紫?;屎筚硪拐疹櫜幌ⅲ种辽袂岸\告不已。六宮們心憂皇后,都前去幫助照顧,又各自制作祈福之物。弘歷與弘晝,日日至中宮探視寬慰。

  雍正大為憂慮,名醫(yī)們日夜調理,和妃也以朱筆書于雅青,與雍正一起去欽安殿向天君祈求禳災降福。

  墨藕問和妃道:“上一次皇上生病,多虧娘娘想出來妙方,娘娘何不再與太醫(yī)商議,救了?;莸拿瑢m中便都好了?!?p>  和妃道:“你有所不知,一則我近年來才學些醫(yī)術,終究不是精通,二則福惠乃是先天不足,皆因她母親自身便瘦弱多病,因此多次懷孕皆不能成活。上次皇上之所以痊愈,是因為皇上素來體質健壯,耐得住猛藥,和?;莸母煌?。皇后素來怨我,若我插手其間,最多延緩一時,反教皇后疑我,因此不可前去。先圣人所說的‘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便是如此了?!?p>  果然福惠先天孱弱,此一病竟不能好,沿至秋分時節(jié),竟撒手而去。第一個便哭壞了皇后,幾次昏死過去,又兼連月來晝夜辛苦,竟也身染沉疴。雍正感于皇后待庶子如此真情,方察覺自己從前于皇后處忽略太多。

  一天皇后于彌留之際,雍正又來探視勸慰,雍正見皇后躺在被里,臉色灰黃,雙目無神,不由心酸,強忍著淚水在床邊坐下,道:“?;菀呀浫チ耍瑑号當?,不可強求,你將心放寬些又何妨。你就多想想,他原不是你生的,做人須要自己寬心才是?。 ?p>  皇后勉強道:“妾對自己說了很多遍了,可是沒什么用處,不管是閉上眼還是睜開眼,或者在做夢,總是夢見福惠的每一件事。想起來我給他做第一件棉襖,想起來我教他拿筷子,想起來他叫我第一聲額娘,想起來他學寫第一個字。妹妹去時,明明將?;萃懈杜c我,如何又狠心帶走他呢?”

  雍正道:“這些都是命中之數,你我與他合該只有九年緣分,如今緣分到了,你便舍得吧?!?p>  皇后道:“妾二十多年前,失去弘暉的時候,也難過呢,只是非今日可比。今日之痛,可能是因為歷經了許多世事,更覺冷透了,痛極了。那時候年紀輕,似乎也沒有這么痛,收拾精神,好奔后面的日子,誰知道我竟再也沒有自己的孩子了?!?p>  雍正聽了,十分慚愧,道:“這都是我的不是,從前忽略了你。后面的日子還多著呢,你如今貴為中宮皇后,正該統領六宮,安享尊榮,我還待你相伴呢。”

  皇后道:“妾癡心妄想,雖有尊榮,所盼的,不過是夫婿兒女相伴,此一生難了,便待來生吧。”說道這里,氣息漸奄。

  雍正見了,不由動容,牽起皇后的手道:“妤嵐,來世還來相伴與我!”

  皇后的手便滑了下去,眾人哭泣起來。

  雍正陡失愛子,又失皇后,又痛又悔,這一天坐在和妃宮中,不覺下淚,和妃見了,十分心疼,便抱住他的頸子,雍正覺得脖子濕了,便攥著她的手道:“你可記得我們的孩兒嗎?”

  和妃道:“妾正想呢,只在妾腹中兩月,那時雖然痛徹心骨,如今也憶起不多了。不比皇后,九年來心血凝結,自然難以遣懷。這宮里,最痛便是這樣的事,天天抱在手里的,突然一朝失去,其中痛楚難以訴說。原來是年紀越大,越知道失子之痛,分離之苦?!?p>  雍正道:“皇后離去之時,也說過一樣的話,若是皇后還有其他的孩子在,不至于此,全都怪我忽略了皇后?!?p>  二人嘆息一回。

  雍正便制作誄文一篇,以祭奠皇后之靈:

  維九年九月廿九日,皇后于此日仙去。天以九為級數,何以此年此月竟有不久之事?福惠素吾所鐘愛,悉心教養(yǎng),欲待其稍長,以神器傳之,惜為日車所掠,得年止九歲;皇后亦隨之仙去,年四十余九,九于吾為何數,胤禛不由惶惶于圓明園,向仙逝之賢妻幼子,遙寄不盡之哀思。

  后歸余三十載已過,自潛邸至中宮,芳聲早傳,賢名遠播,然余不能盡數皇后之德行;前人悼亡之辭,多有春花秋月,同賞共依,余竟難尋故跡,此愚夫之薄也!

  后嘗有一子弘暉,不幸殤于幼齒有廿載矣,其哀況隨年月推移已淡薄也。既得福惠,懷抱指攜,須臾不舍手眼,永巷不知其故者曰:“后與子親,皆因連心者也?!敝鋼嵊耸?,皆不信。先是,年妃羸弱,所養(yǎng)多不能成,?;菽私担H告皇后代為養(yǎng)育。后夙夜不懈,自飲食起居無不親力,?;萑龤q而失其生母,后又受重托,愈加殫精竭慮,時有忘其自身。

  不期?;菀嗝∪缢?,蓋慧美無極,天奪其壽數也,哀哉!豈料后亦不能自持,乃至沉疴不起,臨去遺余數語,自慚無齊眉之遇,繞膝之福。余遂驚數十年間,伴后之時寥寥,竟以為夫婦各盡其外職足矣。皇后時以女教自擬,不做閨閣之怨,余忽略至此,深以為悔,若皇后多子有成人者,何至于此,此愚夫之過也!

  后去矣!鳳輦冷寂,誰與之溫,朝裙層疊,難待其張,翠羽凋謝,撫之崩離,明珠暗淡,拭之無光。余撫其帳而淚涌,見賬內多有紋繡,余不識也,宮人告之:“此皇后所繡,后喜繡帳幕,時有變更,此帳名為‘蘭望’,已舊有年矣?!庇嗄酥湟猓屎箝|字‘妤嵐’,而望余關切矣!余竟經年未覺,此愚夫之瞽也!

  俟年歲之漸長,閱世事之無常,御園秋盡,惜芳華之轉瞬,銀蟾縹緲,嘆仙凡之遠極,陡經死別,哀年命之不永,嗟乎!東渡徐士,不曾遺長生之術,西域王母,未能賜不死之藥,荒誕之經,空自臆驥駺之駒,碧落之遙,難于營建木之橋,梓童魄歸,誰為尋潛英之石?文德去后,徒勞登層觀之臺!

  惟愿仙鄉(xiāng)魂返,永享此祭!

  和妃看了,淚已滿襟,道:“賤妾他年,愿得此賦!”

  雍正忙掩其口道:“卿欲我痛死乎?”

  和妃道:“此賦當傳之于天下,令天下男子,珍惜妻室,勿待音容難覓,枉自痛悔矣?!?p>  雍正道:“這是我自己一點心思,不可與外人知道,還是焚毀以祭奠皇后吧?!?p>  和妃道:“既然如此,皇后最喜歡在水月荷風殿喂魚,此時芳魂不遠,可攜此賦去往祭奠?!?p>  于是二人著內監(jiān)宮娥準備祭品香燭,二人過棕亭橋到金魚池,但見魚群懵懵戲游,不知飼者已去矣。

  展眼又是一年,眾人哀痛之情稍稍平復,一日雍正拿來幾首詩與和妃品評,和妃見一首寫的是:

  虛窗簾卷曙光新,柳絮榆錢又暮春。聽政每忘花月好,對時惟望雨露勻。

  宵衣旰食非圖譽,夕惕朝乾自體仁。風紀頻頒雖七度,民風深愧未能淳。”

  和妃嘆道:“貼切貼切?!?p>  又見一首落款是“長春居士”,便知道是弘歷所寫,看了道:“若假以時日,可以和李商隱并齊。”

  雍正道:“又胡夸了,晦澀有,辭藻無,典故充斥,意境全無,有些連韻腳都不對呢?!?p>  和妃道:“皇子們寫詩只是副業(yè),政治騎射才是正途,若一味沉溺于此,恐非一件好事。只是這序做的假了,這位和貴妃,原不受先皇待見,如何能在先皇之側對弘歷百般夸贊呢?”

  雍正道:“你是知道的,如今需要特特地為弘歷著想才是,我已經仿照芳汐國的制度,暗暗地寫下他了。弘皙雖然如今老老實實,難保將來有人持嫡子之論作亂。且弘皙頗為汗阿瑪鐘愛,也有傳位的謠言。若不能殺了他,只好造些聲勢,壓過他方是?!?p>  和妃聽了說:“如此甚好,只是弘歷十來歲才見到先皇一面,時日太短,不如稱他自幼歸于佟妃娘娘領養(yǎng)教導,如此才像?!?p>  雍正道:“是極,就說是佟貴妃與和貴妃一同撫養(yǎng),這序就更像了,也能顯出弘歷珍重之處。”

  雍正又道:“雖然曾靜我寬免了,讓他捧著我的書,日日在南方各地巡講。只是民間那些流言,一時肅清恐難??趥髦?,日久堙沒,白紙黑字的東西,才是緊要之事。這是張廷玉送來的皇父的起居注,里面的東西,定要改一改方是,否則將來難保有人不拿里面片言只語出來,大做文章?!?p>  梧桐院的女史排開書冊退出,和妃便閱覽起來,擇出不利于雍正的地方,用筆涂改或者刪除,又加一些褒嘉譽美之詞。批了一會道:“你先時歸佟皇后撫養(yǎng),既然是皇后撫養(yǎng),想必自然能時時得以親近先皇,不如此處加上‘皇四子由朕親自撫育’如何?不過這里面錄有幾份太后的諭旨,都是要見允禵的,留著甚為不妥,不如改了的好?!?p>  雍正嘆道:“改吧改吧。”于是和妃寫到:

  允禵嘗求見太后,太后云:“諸子皆為大行皇帝之子,皇帝以外,皆無分別,與允禵并無特別可說之事,留待一同覲見。”及覲見時,太后問寒暖于諸子,并無區(qū)分,慈范有式,懿德堪著(zhuo)。

  和妃又道:“還有皇父夸你之處,定要大書特書才是?!?p>  雍正道:“是極。還有從前收繳的朱批諭旨,有不合之處,不可再留,挑出來焚了吧。胤禩那時候已經把汗阿瑪給他的諭旨都燒了,也不知道汗阿瑪是怎么罵他的?!?p>  和妃道:“難道先皇在諭旨中切責你們。”

  雍正笑道:“你看看便知?!?p>  和妃便挑出來看,良久嘆道:“怪道胤禩燒了,我的父親,雖然嚴厲,也從未如此辱罵我們。雖說教子須嚴,何須至此。原來你受的責難,比我竟多了十倍不止,可嘆你還要曲意求全,想必其中十分辛苦?!?p>  雍正道:“所以我們兄弟們的臉皮,遠比別人厚些,忍了這些罵,有何忍不得的?我倒羨慕你那時置身事外,遠離是非。”

  和妃嘆道:“我不過是無計可施,縮進殼里罷了,若你我都是如此,何能有今日?”

  雍正道:“這句‘洵是偉人’,是否添的過了?牛皮不能吹得太大……”

  二人正寫著,卻見總管太監(jiān)喘呼呼地跑進來道:“給皇上道大喜!劉貴人被太醫(yī)診出來懷了身孕,已經有兩個月多了,奴才趕緊過來教皇上知曉?!?p>  雍正聽了,也高興起來,道:“宮里頭近十年沒有添孩子了,真正是一件大喜事!我稍后就過去?!?p>  于是囑咐太監(jiān)照從前的舊例看護賞賜等事,太監(jiān)忙不迭地答應著去了。

  和妃躬身道:“給皇上道喜!從前你忙得沒功夫去后宮,如今終有所獲?!?p>  雍正扶起她,見她面含喜色,眼中卻忍著兩道淚光,問道:“你怎么了?”

  和妃道:“自然是高興了,又很羨慕的?!?p>  雍正嘆道:“可惜沒在你的肚子里頭,我看她年紀尚輕,恐怕不懂得養(yǎng)育之道,等孩子生下來時,就交由你來教養(yǎng)如何?”

  和妃道:“她雖然年輕,等孩子生下來,母子原出于天性,自然比隔著肚子的強,你還怕她不盡心嗎?‘未有學養(yǎng)子而后嫁者’,總是水到渠成之事。這里快寫完了,一會兒我們尋些禮物帶去給她吧?!?p>  一天雍正在朝中問道:“鄂爾泰從邊境帶信過來,有件大事,需要好好商議。云貴土司,近期又在火拼作亂,還需要費朝廷兵力前去調停。鄂爾泰以為,土司名義為大清臣民,卻又私領武裝,在內欺壓奴隸,在外奪取地盤,私設關卡奪取往來貨物之利,又與我州縣官員,矛盾頻出,地方竟無寧日。想來當地民眾,必定苦不堪言。鄂爾泰信中所附,有當地苗民送至州縣衙門的揭帖,希望朝廷能沿襲明朝時候未能完成的‘改土歸流’,接受朝廷統治,不受土司欺壓。爾等以為如何?”

  理藩院車多祿道:“苗蠻之亂,已經有幾千年,聽說那里烏煙瘴氣,不適合人口生存,人民教化未開,蠱毒泛濫,盜匪橫行。得其土不足以耕種,得其民不利于使用,每年只能收取一點稅賦,卻要花大力氣去治理,對朝廷來說,不劃算呀。苗蠻常常在草高樹密之處,劫掠漢人,就是同族也有自相殘殺之事。理應派兵丁前去割草,或者生火燒樹,這樣苗蠻就不能作惡了。從前圣祖皇帝時曾修筑長墻,隔絕苗疆,如今不如再修高些,修長些,墻外之人,任其自生自滅好了。”

  雍正道:“此言差矣,苗蠻也是黃帝后裔,豈可輕易丟棄。且苗民所述土司欺壓之事,字字血淚,土司簡直視奴隸與家畜無異,取其牛馬,奪其子女,隨意刑殺。如此以掠取為當然,視人命如草芥,簡直毫無愛民之心。在我大清治下,有此等慘事,且民愿真摯,我豈可坐視不理。若輕易丟棄,一如安南、緬甸、芭樂埠,我大清疆域豈不又少了一塊。

  且鄂爾泰說,當地似有銅鉛之礦,苗民不知利用,若采出礦來,則不必再高價購買東瀛之銅,今后寶錢局也就不至虧損了。再則,如今人口逐年多了起來,將來難免田畝吃緊。聽聞南方從蘇祿國引種了番薯,番薯不擇腴瘠,從前我們看不上的凍土濕地,如今皆為可活人之土,再不可拱手讓人。只要對他們善加治理,發(fā)給耕牛農具,教授耕種之事,小民得以暖飽,再用中原的制度將他們管束起來,劫掠之事自然會越來越少的?!?p>  大臣乙:“臣贊成‘改土歸流’之議。臣于苗蠻風土,略知一二。如今土司窮兇極惡,早已人心盡失,奴隸不甘逼迫,各自占山為王。土司家族代代相傳,子弟越來越愚鈍,已是強弩之末。就算朝廷不去管制,遲早必定大亂。若此時朝廷出手干預,一則時機合適,二則順天應民,可以事半功倍?!?p>  雍正道:“說的有理,撫為上,剿為下,何況此地生靈涂炭久矣,老百姓誰愿意天天打仗。對于土司,先定懷柔之策,若能安邦治民,可以依舊治理那一方水土,賜以朝廷官爵,只是改去世襲之制。若不能行,定要派去得力之官員,方可收服人心。土司家里私產,依舊自己經營,然而土地子民,則必須并入戶部?!?p>  大臣丙:“啟奏皇上,邊地民眾未經開化,皆因沒有讀書識字之習,從前土司百般阻撓其土民讀書寫字,恐其考取功名脫離管制。臣以為改制之后,首要興辦儒學,開啟民智,修通道路,往來貨物。讓他們樂享大清富庶,如此才會對朝廷心服口服?!?p>  雍正點頭稱是,又道:“若有專橫之土司,不可留在當地,可以遷入內地居住,給以田畝為生,數百年痼疾,可以斷根?!?p>  大臣們又議論一番,雍正一一聽取后道:“此事就由鄂爾泰親自辦理,朝中由允禮、弘歷、弘晝協助此事。”

  接著一名嶺南來的官員出班奏事道:

  我們那里有爺筐,本室小不進;有姐筐,需要運到別室肢結,這些都需要花出去;這幾年收成不好,需要別室把娘運過來。而這一來一去,缺乏規(guī)劃,經常有公的床跑來跑去,有時候遇到吐狗,一吐就是好幾天。他們可以在吐狗呼喚,把裝爺的床、裝娘的床、裝姐的床上面的活物調換一下,不用掉頭,這樣就不用吐了。懇請皇上給別室下旨,把這件事好好算計一下。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那個官員摸著袖子道:“臣說的官話不像,臣這里帶了笤帚來。”

  雍正笑道:“且慢,你們有誰聽懂了一言半語?”

  弘晝舉手踱前道:“爸爸,兒臣聽懂了,他說他們那里收成不好,小民們沒錢蓋房子,家家戶戶住得緊張,爺爺和姐姐都睡在筐里頭,姐姐還要把四肢蜷起來,成年男子只好跑來跑去的擠地方睡,隔壁的娘有時候還要來借住一晚,有時候大家睡到半夜睡得不舒服,還要換一下姿勢再睡,連狗都擠得吐了。我猜他是要懇請皇上播銀子下去,給他們小民多蓋幾件房子?!?p>  那個官員急的搖手道:“不對不對,且看我的笤帚?!闭f著取出條奏來。

  弘晝接了笑道:“我還以為你要打我呢,原來是這個條奏?!?p>  弘晝展開條奏念道:

  臣治下出產鹽礦,本省銷不盡;又有鉛礦,可運往別省制錢,以上二項,需要發(fā)往外省;本省近年來收成欠佳,常須外省調糧相助,水運之事,缺乏調度,常有空船回港。有時堵在渡口,數日不能回船。臣以為可在渡口協調,將鹽船、糧船、鉛船上的貨物互換,船只各回本省,如此可解擁堵之事。懇請皇上一并下旨于別省,將此事統一調劃。

  還沒念完,皇帝已經笑趴了,大家一看也不用忍耐,有的笑得坐在了地上。

  雍正笑夠了道:“多虧當年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要不然這可怎么好。我問你,若是有調去的北方官員,聽不懂你們的話怎么辦?”

  南官道:“我們會給他們找個通曉官話的翻譯,不敢誤了政事。臣的鄉(xiāng)音,請皇上多多包涵,臣?;噬席偤咛臁!贝蠹矣执笮ζ饋怼?p>  一會兒雍正止住笑道:“這也不能怪你,看你說的撐脖吐舌,想必為了進京面圣,近來辛苦學習官話。只是你年齡已經太大,再改鄉(xiāng)音,恐怕難了。我為了錘煉官員,經常把他們在南北省份調來調去,想必他們聽不懂地方話,也是難處之一。若是再配個翻譯,豈不是增加冗員,要是再遇上一個像弘晝這樣不靠譜的翻譯,不出亂子才怪。尤其是刑獄之事,若是官民口音不通,難免會有胥吏從中假借生事,制成冤獄。我想地方官員,科舉起步的多,而他們科舉之時,大都還年輕,學習起來快。從今年開始,嶺南等地科舉題目,加考一門官話,如此歷經數年,就不會再有這樣的笑話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