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淑宜攜子探親,是雇專人劃一只艇仔進城。初入廣州府的情形,幼金很是記得。
最記得接近口岸時,一艘轟轟無槳的船,拉著畫舫經(jīng)過他們的艇,行得極快。
那畫舫還起了三層,人聲、杯碟聲喧嘩不斷,船尾又是金管銀絲,又是彩帶縈繞,一大堆花碌碌的東西迎風飄飄。
“阿哥,阿哥,那只大船好漂亮!”盧學成第一個驚叫起來。
“阿大,這是?”
比起盧學成的驚嘆,盧學軒更多是驚奇。五年前,他跟著回過一次外公家,印象里好似沒有這種船?
又不見有船夫踩踏出力,后面又要拉著一只畫舫,轟轟轟的就走得這么快。
事實,別說盧學軒兄弟,馮淑宜和蓉姑當時也是看呆了。
“船家,這是……”
“哦,這是永成公司的花尾渡!”
“前面那一只,是火船仔,不用人劃槳踩腳踏的?!?p> “你搭這個,可以搭到去香港上郵輪出埠?!?p> 沿江一長排泊岸的船上,不少撈鮮賣粥的店家搭訕回應。
也難怪他們引以為豪,自從花尾渡一出,別說是外鄉(xiāng)人入城,華僑回來也驚問不止。
主人都看得移不開視線了,幼金和阿滿,阿發(fā)、福伯幾個就更不用說,上岸也都還在看,一行人幾乎忘了行李。
“阿哥,阿哥,那些人樣子好奇怪!”
甫一上岸,盧學成又忍不住叫起來。
“那是洋人?!?p> 這些人,盧學軒上一趟來,是見過的。
幼金也順著盧學成手指的方向看去,一邊道上,都是紅須綠眼、卷發(fā)奇裝的怪人。
還有頭戴紅纓帽子、前胸后背都掛一個大字的軍兵。
一路上,叫賣的小販都是掏了錢袋給紅纓帽,又捧銀子給怪人。
“新鮮菱角、早熟蓮藕!”
“兵大哥通融下,我過幾日……明日,明日就補交皇租!”
“香芋、子姜,燜鴨一流!”
“喂喂喂……你們這些鬼子,不問自取視為搶!你你……”
“番鬼紅茄,番鬼木薯!”
“喂你別亂來,這些鬼子身上都有槍!”
“荷蘭水,荷蘭水!”
“沒了!今天的都白做唉。”
……
這就是上世紀初,被清廷授予“一口通商”,繁華熱鬧的廣州府城。
幼金第一次走在廣州府的大路,那是榕樹重重,車水馬龍。
也沒走兩步,奶奶就雇來了一頂三人抬的竹簾轎,兩頂二人抬的藤椅轎,還有一臺東洋車。
東洋車,就是后來上海人叫的黃包車。
幼金第一次見東洋車時,感覺新奇得很,它有寬闊的座扶,下面還有兩個圓圓的大輪子,個頭比她高出不只一倍。
可惜,她不是跟在東洋車旁走的那一個。
“漢唐,你幫蓉姑拖行李上車,福伯你跟我?!?p> “是,奶奶。”
“宛晴,你跟學軒少爺?shù)霓I;宛秋,你跟學成少爺?shù)霓I,知道嗎。”
“是,蓉姑姑?!?p> 奶奶說,她和阿滿、阿發(fā)哥的名字都太土,一定要改。
只不過宛晴、宛秋、漢唐這些名字,著實生口,連盧學成都習慣不來。
“幼金,幼金?!?p> “啊……少爺?”
幼金本來在東張西望,四處好奇,冷不丁的小辮子被人捉了一下。
“這個給你?!?p> “嗯?”
盧學成突然伸手揚了一只草蜢給她,差點嚇著她。
待反應過來后,她又禁不住歡喜地問:“少爺,這怎么折的?”
鄰家的豐收哥,從前也會折草蜢給她玩,但是沒少爺?shù)倪@么好看。
幼金于是只顧弄草蜢,一邊走一邊玩,沒再看街上各色風景……直至,后面遠遠有人聲喚蓉姑姑。
“玉蓉,玉蓉!”
“玉雪?””
~~~~~~~
火船仔:即小火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