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宋太后的娘家人早就被殺光了,那這次找上來的宋家人究竟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無非就是宋氏嫡支一脈,鄭國鼎鼎有名的世家大族。
宋家一開始不來攀附這層關(guān)系,無非是覺得,我在鄭國良田千頃黃金萬兩,到了你昭國要拋棄家業(yè)從頭來過,傻不傻?
可等到鄭國顯露亡國之像,再看已經(jīng)滅亡的三國大貴族,衛(wèi)家顯赫吧?六代衛(wèi)相,不是出了個衛(wèi)沂之,人家還記得他們嗎?周家門楣高吧?梁國累世三公,都已經(jīng)淪落到要攀附不入流的混混了。
更不要說祝國三姓,以前能和王權(quán)掰手腕,對著祝王大呼小叫,現(xiàn)在呢?
宋家見此情景,自然戰(zhàn)戰(zhàn)兢兢,想方設(shè)法找門路。
可昭國的權(quán)貴之家也不傻,誰不知道現(xiàn)在宋太后造反失敗,被幽禁離宮,大王寧愿擔(dān)著不孝之名,也從不踏足離宮一步,哪個臣子勸都當(dāng)沒聽見?
宋家攜著厚禮,卻敲不開昭國任何一家公卿的門。
也就是陽泉君有恃無恐,覺得什么事情姐姐都能解決,貪圖宋家厚禮,才扔給壽陽太后這么一個燙手山芋。
但其他人認(rèn)為的事,在殷長贏這里壓根什么都不是。
若說宋家嫡支真有什么貢獻(xiàn),無非也就是曾經(jīng)為他們母子說過一句好話而已。這份恩固然要記,可這個親嘛……
想想就覺得惡心。
宋太后自己都不認(rèn)娘家,還指望殷長贏去認(rèn)所謂的母族嗎?
至于什么刻薄母族,會擔(dān)上不好名聲之類,殷長贏就沒介意過這個。
坊間編段子黑他的比比皆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想到這里,殷姮突然意識到:“宋家是不是本就沒抱太大的希望,只是要將宋太后的身世廣而告之?”
殷長贏輕笑:“這才反應(yīng)過來?”
果然,能在權(quán)力中心屹立不倒的,就沒有傻子。
宋氏家主當(dāng)然不指望昔年一絲微薄的,出發(fā)點還極其不純粹的情誼,就能夠保住自己一族的榮華富貴。
與其說他派人帶厚禮來昭國權(quán)貴府邸求情,倒不如說,他要用此舉告訴昭國的上流社會,我們宋家,是你們大王的母族!
如此一來,旁人自然心懷顧忌,哪怕鄭國國破,宋家也不至于像其他家族那么慘。
而且,只要殷長贏不懲罰他們家,人家想到這是大王母族,少不得給幾分面子,他們起復(fù)的速度和順利程度,也非其他家族能夠企及。
想清楚這一點后,殷姮心里非常不舒服。
她很清楚,殷長贏是個賞罰分明的君主,他不會因為宋氏是他的母族就封賞他們,也不會在他們沒做錯任何事的情況下責(zé)罰他們。
而宋家也正是洞悉到了這一點,才敢肆無忌憚地耍小聰明,仗他的勢去壓別人。
殷姮靠著兄長,什么話都不想說。
知道她又替自己不開心了,殷長贏的神色變得柔和了些許。
他并不反感有人仗著他的勢,撈好處,占便宜,因為這樣的人太多,真要計較,壓根清算不過來,也殺不完,止不住。
但宋家的做法,還是令人發(fā)笑。
真當(dāng)在鄭國借著禮法規(guī)矩,用類似的小聰明,小手段擺弄久了鄭王,就以為父子君臣,人倫理法的那一套,在昭國也能行得通?
這天底下從來就不乏自作聰明的人,尤其是各國公卿,早就習(xí)慣了用傳下來的那一套與王權(quán)對抗。
君王強勢,不聽我的?行,我就鉆營到你兒子身邊,擺弄你的兒子。
殷長贏并不介意廢掉幾個不中用的兒子,但天下一統(tǒng)后,六國公卿帶來歪風(fēng)邪氣,確實也要稍稍禁止一下了。
無論抄家還是流放,都不足以警示世人。
人皆有僥幸之心,他們會覺得那些被懲罰的人犯了錯,才落到這種結(jié)局,而我只要不踩著邊界,不犯明顯的錯誤就沒事。
譬如宋家,所行之事,皆不觸犯律法,卻令人生厭。
既是如此,用所謂的“母族”來震懾群臣,倒也不錯。
“近日又有博士上書,勸孤去見她?!?p> 殷姮悶悶地說:“不要理他們,我們都不理他們?!?p> 她當(dāng)然知道那些博士打什么主意。
宋太后是否傷了殷長贏的心,他們從來不管,只是抓住“大王不肯去見親生母親”這個把柄,不斷上書,逼他去見宋太后。
這是踩著殷長贏的名聲和心情,用來給自己揚名!
當(dāng)然,這么賭是有風(fēng)險的,若是殷長贏勃然大怒,就能把他們拖下去處死,甚至抄家流放!
可就有這么些人,為了名聲,或者為了心中的“正義”和“道理”,死都不怕,反而覺得以死殉道,光榮無比。
這種人,還有宋家人,都讓她覺得惡心!
偏偏這時候,她卻聽見殷長贏說:“孤,不會賞賜宋家人。但昔年在鄭都,多有世家因孤母子之故,對宋家落井下石。孤,也不會袖手旁觀?!?p> 殷姮驚駭?shù)刈蛐珠L,就見殷長贏輕描淡寫:“待到鄭國國破,便以不敬之罪,處治他們?!?p> 短短一句話,卻令殷姮不寒而栗。
她雖然惡心這些人,但沒真想過要報復(fù)回去,可殷長贏出手,卻端得是狠辣絕決,不給宋家留活路。
不敬之罪,輕則流放下獄,重則抄斬族誅。
鄭國貴族盤根錯節(jié),大家都是親戚,驟然有那么幾家因為得罪了你宋家,瞬間就魂飛煙滅,誰看了不兔死狐悲?
假如你們是君王母族,位高權(quán)重,那也就罷了,愿意抱大腿的人多得是。偏偏宋家又沒得賞賜,可見大王不待見你們。
沾上輪不到好事,還有可能惹一身腥,誰敢靠近你們?
地位不夠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不敢阿附;地位高的人,一看就明白殷長贏心意,不會把你們當(dāng)回事。
沒有朋友,沒有朋黨,也沒有上峰。
久而久之,宋家就會變成一座孤島。
無論仕途還是經(jīng)商,都不會有人敢靠近他們,幫助他們,看重他們,只會敬而遠(yuǎn)之。
如此一來,他們只能在絕望之中慢慢枯萎,慢慢死去。
這就是殷長贏做事的風(fēng)格。
他在用幾千條人命,以及宋家肉眼可見的絕望末路警告所有人,君王威嚴(yán)不可冒犯,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