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將和騎兵的增援,秦成帶著步兵們很快來到預定地點,迅速下令手下五百步兵們排兵布陣后。
才用手一抹額頭上的汗水,對自家這個軍中老友之子的獨到眼光,不禁為之驚嘆不已,僅僅一瞥之下,便能看出自己和鄭閑老兄商議許久的計謀。
真是令人贊嘆其軍事才能出眾,將來一定能夠在大明軍界大放異彩,若此戰(zhàn)一切順利結束,戰(zhàn)后一定要想法與老友多加親近親近。
蜀王看到自方騎兵與小將率領的百余騎兵幾次對沖,都沒有占到絲豪便宜,反而折損不少。
尤其是那員小將十分勇猛善戰(zhàn),而且相貌英俊,手中長槍跨下駿馬,不亞于三國名將趙云趙子龍。
幾次對沖交鋒中,與他交戰(zhàn)之人無不一一被他刺死在馬下,而且并沒有給他帶去一點兒傷痕,由此可見此人深諳騎戰(zhàn)之道。
朱厚煌見狀趁騎兵對沖空隙,將殘存的四百余騎兵分成兩部,一部二百余人抵擋住大明騎兵,另一部二百人全力沖殺北方的秦成部,希冀打開一條通道逃之夭夭。
這時他才有些后悔剛才不該還抱有幻想,希望能打敗大明騎兵,收攏殘兵敗將與朱厚照一決高下。
他想起父皇時常告誡他的話語:“煌兒,你的習性中太多幻想,一直對待任何事情,都朝著對于自己有利之處著想,你如果不加以改進,將來會悔恨莫及。”。
現(xiàn)在朱厚煌也正是處于這種境地,絕望之下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tài),不再抱有東山再起的幻想,現(xiàn)下只求能逃脫性命,至于將來如何且讓它隨緣而生吧。
那員小將見朱厚煌重新布陣決戰(zhàn),心中也為之一動,率領剩下的幾十名騎兵向大隊騎兵靠攏。
這群賊軍騎兵部隊太過兇悍,而且抱著同歸于盡的拚命戰(zhàn)術,已經(jīng)給自己部下的弟兄們,帶來巨大的傷亡,自己還是和大部隊一起行動,才有必勝的把握。
秦成這一支五百人的士兵隊伍,純粹是步兵裝備,他們的配置齊全,盾牌和長槍及弓弩手一樣不缺,很快形成三才戰(zhàn)陣。
這是解淳竊取的原歷史中戚繼光對付倭寇的戰(zhàn)術,當然其中稍加改動一點,使之附合現(xiàn)階段陸軍作戰(zhàn)特點,但骨子里仍然是戚繼光兵法中的原套精粹。
解和來到四川做右布政使,便在心腹將官中予以傳授,作為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好幫手。
鄭閑和秦成皆是解和的嫡系將領,也學到三才戰(zhàn)陣的精華之處,他們才有勇氣率部下將士出營,阻截蜀王的精銳騎兵隊伍。
若是率領著普通衛(wèi)所的軍隊,秦成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堵截敵軍的退路,那是極愚蠢的作法。
兵法有云‘歸師勿遏,’便是說的這種斷人退路,必遭受對方給予致命反擊的殘烈反撲,何況還是人數(shù)不次于自己步兵的精銳騎兵。
蜀王精銳騎兵沖鋒幾次后,徒然留下幾十具尸體之外,其他一無所獲,而秦成所部也死亡近百名步兵,卻依然堅守在要道上。
看著手下的騎兵們累得氣喘吁吁,胯下駿馬也累得口角泛著白沫,有的戰(zhàn)馬甚至已經(jīng)累得跪倒在地上,鼻息抽搐著,已經(jīng)奄奄一息。
朱厚煌知道大事已去,頓時有些心灰意冷,對突圍出去求得生存,已經(jīng)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在大明騎兵的不斷沖鋒對決下,叛軍的騎兵已經(jīng)所剩無幾,正當朱厚煌喪失掉信心,想要下令投降之時。
那名斬殺羅興的明軍小將,已經(jīng)沖透與其對決的叛軍騎兵隊伍,單人獨騎手持長槍奔蜀王殺奔過來。
他的馬匹速度極快,行事又大出眾人的意料之外,在蜀王和他的護衛(wèi)親信們還沒反應過來之時,已經(jīng)快馬飛奔到朱厚煌身前。
長槍揮起當作大刀使用,尖銳開鋒的槍刃已經(jīng)劃過蜀王的咽喉,在血光迸濺之中,小將復一刀斬下朱厚煌的人頭。
他口中還大聲叫嚷著:“逆賊朱厚煌受死吧,斬你首級者,山東登州府蓬萊人氏,戚繼光是矣,死后報仇千萬別找錯地方。”
這是一位極年青的小將,大約有十六七歲的模樣,長得極為英俊不凡,像極解儉的英氣挺拔,身材魁梧健壯,四方臉鼻直口方,一臉正氣昂然之態(tài)。
雖然現(xiàn)在他一身鮮血淋漓,卻是豪氣爽朗的一陣大笑,再加上他說話文縐縐的模樣,更顯得充滿文人之風流倜儻的韻味。
戚繼光把蜀王的頭顱,也照前番模樣系在戰(zhàn)馬的脖頸上,與羅興的人頭互相掛在一起,他才手特長槍迎戰(zhàn)蜀王親信們的反撲。
兩張互相熟識很久的君臣人頭,現(xiàn)在己經(jīng)生去生命的神彩,卻臉對臉地互相瞪視著對方。
讓看到之人泛起一股說不清楚的詭異感覺,在猜想著他們倆究竟是不是在敘說著什么?
蜀王剩余的心腹騎兵像發(fā)瘋似的,沖著戚繼光殺奔過來,都瞪著血紅的雙眼,想斬殺這個大膽的明軍小將,為自己的主公報仇雪恨。
戚繼光對此毫不畏懼,在敵人馬群中橫沖直撞,來回不斷的沖殺,根本不畏懼親信們的瘋狂神態(tài),連對方想和自己同歸于盡的決絕機會,都吝嗇的不曾給予。
雖然身受幾處輕傷,卻仍然是來回縱橫廝殺,手中長槍如飛蝗般快速頻繁刺出,根本不留給對方想和自己拚命的機會,將對手刺殺于自己四周一米之外。
之后縱馬奔跑起來,與敵人展開游斗,有機會便刺殺一人,蜀王親信們己經(jīng)陷入瘋狂狀態(tài),卻感覺到敵人忽東忽西,自方稍不留神冒進,便有人被敵人斬殺。
這時大明騎兵隊伍已經(jīng)再次結陣沖殺過來,秦成的步只也抽出兵力幫忙剿殺,陷入瘋狂狀態(tài),已經(jīng)不成建制的叛軍騎兵,在幾方合力之下很快被斬殺殆盡。
秦成略帶嫉妒的神情望著渾身血跡的戚繼光,口中卻在責怪他的冒失魯莽行徑:“元敬,你小子已經(jīng)立下斬首叛王的首功,理應快速馳離戰(zhàn)場才對?!?p> “怎么還風騷的自報姓名?又和反王的親信們拚命廝殺,你小子有沒有受傷?不然戚兄之處我可不好交待,一定會大聲責罵我不好好照顧你。”
戚繼光靦腆的嘿嘿傻笑幾聲,哪里有剛才拚命將軍的半點風范,就像個犯錯的大孩子一樣。
低垂著頭顱向秦成道歉:“嘿、嘿,多勞秦叔父掛念,侄兒沒有受重傷,都是一些皮肉輕傷和敵人的血跡?!?p> “剛才是侄兒太過于輕狂,不該像話本中那樣自報姓名。應該早早和他們展開游斗,盡量保全自身的安危才對。是侄兒太過于輕敵,以后要多加注意。”
花謝才得香
歷史小說的確不好寫,要提前查許多資料,如文中稍微一提的王守仁戚繼光嘉靖皇帝等歷史人物,我都一一查詢他們的生平事跡,特別是出生到死亡的具體時間,在文中出現(xiàn)時有多大歲數(shù),這是硬性指標,不能出現(xiàn)錯誤的,真的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