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長歌向太平

第054章 和親(四)

長歌向太平 南風(fēng)音 2267 2019-09-11 00:06:58

  天啟帝為楚隱留下的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裴清、慕謙、顧節(jié)、馮遠。

  馮遠與林煊、吳啟等均為武將出身,既有并肩作戰(zhàn)、出生入死的袍澤之情,又有和衷共濟、風(fēng)雨同舟的同僚之誼,交情自然非同一般,可以說這算是一個武將小團體,而文臣團體自然還是以顧節(jié)為首。

  兩派從楚隱還是太子時就爭斗不休,但對上位者而言,無論兩派如何明爭暗斗,其結(jié)果都是有利于大局的,至少朝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相對的平衡,這就夠了。

  慕謙與裴清則是兩個比較特殊的人。

  只要這大魏朝堂還有慕謙在,武將集團就不敢造次。所以,只要楚隱腦子不進水、不抽風(fēng),重他敬他,慕謙這輩子都會效忠于大魏,至少在他有生之年,魏室朝堂都不會出什么亂子。

  而對于裴清,楚天堯也曾特意交代過,只要他不做違背天理、禍亂天下、殃害百姓的事,這個老頭子也會效忠于他、效忠于大魏,并且一定會遵守那道密令,時刻緊盯慕謙的一舉一動。

  如此,文武將相之間又相互牽制,以達到中央整體制衡的目的。

  在這場經(jīng)年累月的文武之爭中,裴清和慕謙就跟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從來都置身事外,除非文武爭斗威脅到江山穩(wěn)固、蒼生安定,而恰好以他二人的資歷和威望又能穩(wěn)得住朝局。

  楚天堯如此謀篇布局,目的是既要給兒子留下有用之臣,卻又怕他們結(jié)黨營私威脅甚至架空皇權(quán)。如此籌謀,上位者便能把控朝堂,穩(wěn)固自己的皇權(quán)。

  此外,他更欲借此布局牽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慕謙。

  事實證明,他的安排只是起到了制衡文武集團的作用,對加強皇權(quán)卻并無多大益處,某種意義上反而加劇了君臣之間的不合。

  文武兩派爭斗不休的結(jié)果就是誰都不肯放權(quán),遲遲不肯歸政于君。雖說諸相也是擔(dān)心少帝年幼一時還穩(wěn)不住朝局而不肯放權(quán),但在楚隱看來卻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相較于文武集團間日益加劇的矛盾,樞密府這邊算是比較消停的,至少慕謙每遇重要軍情都會上報少帝,會與楚隱商議如何處理。

  慕謙雖能在表面上壓制諸位武將,但涉及他職責(zé)范圍以外的事,他一般都不會插手,畢竟他的手若伸得太長,勢必就會被有心人添油加醋,說他圖謀不軌。

  殿內(nèi)安靜了許久之后,方見文官隊列前排同服紫袍的吳啟出列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顧相所言不無道理?!?p>  “……?!”

  馮遠猛然看向吳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僅馮遠不敢相信,就連對面的顧節(jié)也吃了一驚,疑惑這人今天吃錯什么藥了,竟然會與他意見一致。

  御座之上,楚隱的臉更黑了:“哦?吳相有何高見?”

  吳啟雖無宰相之職,但因手握大魏財政大權(quán),被人們稱為“計相”,是有實無名的宰相。

  “回陛下,大魏多年來一直處于內(nèi)憂外患中,北有竘漠連年擾邊,南有齊、楚之流虎視眈眈,國內(nèi)還有野心之輩蠢蠢欲動,大魏雖不曾對外大范圍用兵,但為鞏固邊防保境安民,每年軍需開支甚巨,國庫已日漸空虛,而今恰逢陛下新登大寶,社稷未穩(wěn),民心未定,臣以為,此時確實不宜對外興戰(zhàn)?!?p>  吳啟說得有理有據(jù),楚隱無可反駁,只得憋著氣瞪著滿殿的臣子問:“你們呢,都跟他是一樣的看法嗎?”

  下立眾人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不斷交流,偶有竊竊私語,卻始終不見有人出來表態(tài)。

  楚隱一拍龍案,從龍椅上彈了起來,指著眾臣怒道:“朕在問你們話呢,都啞巴了!”

  帝王一怒,滿殿莫不臣服,紛紛奏請道:“陛下息怒,請保重龍體!”

  “息怒息怒,你們倒是說出個讓朕息怒的理由來呀!???!”

  眾人紛紛將頭埋得更低,無一人敢回應(yīng),諾大的乾陽殿好似連空氣凝結(jié)了,就算是春日暖陽都融化不了這滿殿的肅殺。

  楚隱見眾臣皆沉默,他的怒氣就越盛,一拍龍案指著下列群臣怒道:“說話呀!你們平日里不是都挺能說的嗎,怎么一到關(guān)鍵時刻就都啞巴了!”

  林煊眼角余光掃了掃,在腦子里過濾了一下,終究還是決定進言了。

  如果身為宰輔的他們都不表態(tài)的話,那這滿殿的文武官員還有誰敢站出來說話呢?

  “啟奏陛下,臣亦贊同顧相之言?!?p>  馮遠聞言再驚,猛然偏頭看向他,不敢相信連他也站在顧節(jié)那一邊,壓低聲音質(zhì)問道:“子瞻,怎么連你也……?你到底站哪一邊的!”

  林煊埋首不看馮遠小聲答:“此事非兒戲,我站公理。”

  “你!”馮遠氣得無話可說。

  對面埋首的顧節(jié)今日再次受寵若驚,不知道他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始終沉默的裴清此時又偏頭看了一眼慕謙,諸位宰輔現(xiàn)在就只剩他和慕謙還未表態(tài)了。

  哦,對了,還有一位立場成謎的親王。

  群臣之所以如此沉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還不曾表明立場。

  慕謙的視線雖一直注視著前方,但耳聰目明、精明過人的他卻沒放過大殿內(nèi)的任何一絲異動。

  所以,裴清再三向他投來如此不加掩飾的探究目光,他又豈會不知,只不過裝作沒覺察到罷了。

  他之所以遠離權(quán)利爭斗,盡量不插手職責(zé)范圍以外的任何事,不把手伸得太長,除了為免落人口實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始終看不透的裴清。

  他這大半生,先從軍近二十年,后從政十余年,閱人無數(shù),自詡看人還是比較有一套的,可唯獨裴清此人,他無論如何都看不透。

  與旁人相處時,這個人向來都是和和氣氣的,從沒見他跟什么人紅過臉,也沒聽說他得罪過什么人,在朝堂中一向吃得很開,卻唯獨對他態(tài)度特別。

  自他回京在樞密府任職開始,這個人就對他有種莫名的敵意,總是話里有話,弦外有音,綿里藏針。

  就像此時此刻,他就算不看也知道,裴清此時投向他的眼神必定是銳利的,帶著那股令他熟悉又莫名的敵意。

  這是一種很難用語言說清的感覺。他一直都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何時、何地、又是因何故得罪過他,以至于在自己回京任職的這些年里,他始終對自己抱有如此強烈而莫名的敵意。

  而自從天啟帝駕崩之后,他更是明顯地感覺到,裴清對他的敵意更強了,時刻刻都在關(guān)注著他的一舉一動,那種感覺就好像他慕謙是個不祥之人,會給天下、給蒼生帶來什么災(zāi)難。

  大約是覺得裴清的目光太過咄咄逼人,又或者大殿里沉默的氣氛過于壓抑了,他終于在萬眾期待下開金口了。

  只見他出列躬身揖道:“啟奏陛下,臣有話要說?!?p>  面對終于發(fā)話的慕謙,楚隱緊繃的神經(jīng)終于松弛了一點,態(tài)度也和緩了許多。

  “慕公請講?!?p>  慕謙恭敬道:“臣等奉先帝遺命輔佐陛下,便該為陛下、為大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今日之事關(guān)系到長公主的終身幸福,臣明白陛下不舍長公主遠嫁,陛下若是不愿,即便竘漠當(dāng)真會借機向中原挑釁,那臣就算粉身碎骨也會為陛下保住江山,殺退強敵!”

  慕謙此語一出,整個大殿瞬間炸開了鍋!

  群臣立刻交頭接耳紛紛議論起來,有吃驚的,有欣喜的,有疑惑的,有不敢相信的,總之什么樣的反應(yīng)都有。

  但,唯有一人從始至終無任何波動,靜靜地欣賞著這場大戲,也留心觀察著慕謙的一舉一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