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孫悟空而言,妖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凡人,畢竟他連神仙都不放在眼里,更何況區(qū)區(qū)幾個妖怪,但是站在唐三藏的角度思考的話,妖怪是要生吃活人的,而凡人,頂多是要么劫財,要么劫色,至于滅口的行徑,只要是自己投降求饒的早,生存幾率還是很大的。
師徒二人想的都很美好,后來都無一例外的被打臉了。孫悟空不知道,他有朝一日竟然會被妖怪打的嗷嗷大哭,唐三藏也不知道,他害怕妖,但妖未傷他分毫,他不害怕人,但人把他傷的遍體鱗傷。
有了孫悟空的加入,取經(jīng)隊伍總算是初具規(guī)模,雖然目前只有兩個人一匹馬,但架不住孫悟空飆紅的武力值,普通的阿貓阿狗每一個敢招惹的。
有這么厲害的徒弟(打手兼保鏢)護送,唐三藏也感覺取經(jīng)之路安全了不少,唯獨有一點不太滿意的是,自己的這個徒弟也忒勤奮了些。
首先,孫悟空是石猴出身,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吃喝拉撒,這就無形中壓縮了唐三藏很多的休息時間,其次,孫悟空工作十分盡心盡責,挑擔牽馬引路不在話下,都不需要唐三藏多一句吩咐。
偷懶這個事情在孫悟空身上是不存在的,把自身的工作做好是孫悟空的為人處世原則之一,他在花果山當美猴王的時候如此,在天庭當弼馬溫養(yǎng)馬的時候如此,如今護送師傅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亦如此。
一邊是高強度的趕路,身子骨感覺要散架,一邊是一路暢通無阻,按照目前這個腳力計算,西天指日可待,唐三藏可謂是痛并快樂著。
兇禽猛獸看到孫悟空戰(zhàn)戰(zhàn)兢兢幾欲先走,知道孫悟空齊天大圣名號的妖怪動手之前都會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幾斤幾兩,夠不夠他一棒子,不知道孫悟空威名的一看他毛臉雷公嘴模樣,就知道這貨估計不太好惹,所以能避開就盡量避開。
師徒二人告別了老頭,開啟瘋狂的趕路模式,兩人一馬一路馬不停蹄,夜宿曉行,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不過從早晚的溫差和周圍的景色判斷,此時已經(jīng)是初冬時節(jié),當然,能走這么快,還在于路上一個妖怪也沒遇上,至于山禽猛獸,看到孫悟空躲都躲不及,更別提上前挑釁,畢竟,白送孫悟空衣服的事情誰都不愿意干。
妖精有眼強盜無珠,從古至今,從來都不缺一些懶惰之徒,他們正兒八經(jīng)的工作不愿干,老想著走捷徑撈偏門,于是拉幫結派落草為寇,專干打家劫舍攔路搶劫收保護費的勾當。
強盜這個古老的職業(yè)能夠延續(xù)至今,與他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先進思想有很大的關系。古時候的強盜上班的時候簡單粗暴,更偏向于用武力碾壓對方,畢竟當時沒有什么攝像頭,做了壞事很難被發(fā)現(xiàn),就算不幸被發(fā)現(xiàn)了,實在不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現(xiàn)在的強盜工作時溫柔耐心,因為到處都是攝像頭警戒網(wǎng),他們已經(jī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如今致力于“以德服人”,通過思維的灌輸獲得戰(zhàn)利品,簡單來說,就是洗腦,讓別人心甘情愿的把口袋里所有的錢交出來,并且還會十分感激的說一聲“謝謝”。
反正不論古今,不論如何演化,強盜這一行業(yè)本質上沒有發(fā)生變化,武力屈服也好,思維洗腦也罷,都殊途同歸,無非是把別人口袋里的錢放進自己口袋,僅此而已。
有一天師徒兩正在趕路,六個不長眼的強盜從林子里竄了出來,攔住唐三藏和孫悟空,揚言要收過路費。
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師徒們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zhí)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咤一聲道:“那和尚!那里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
唐三藏呢,保持了一貫的作風,表現(xiàn)的相當膿包,直接就跌落下馬,嚇得話都說不出來。
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唬得那三藏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p> 孫悟空倒是一點不慌,扶起膿包師傅,還開了個玩笑:這些人給我們送衣服和盤纏來了。此時唐三藏的思維完全就不跟孫悟空在一個頻道,他不僅不覺得孫悟空的玩笑很好笑,甚至還懷疑自己這個徒弟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明明是這幾個強盜要搶咱們的行李馬匹,怎么到徒弟這就成了強盜給咱送衣服盤纏呢?
原文是這樣描述的:“行者用手扶起道:“師父放心,沒些兒事,這都是送衣服送盤纏與我們的?!比氐溃骸拔蚩?,你想有些耳閉?他說教我們留馬匹、行李,你倒問他要甚么衣服、盤纏?””
孫悟空向來是用拳頭來講道理的,唐三藏還擔心他雙拳難敵四手,孫悟空實在是懶得理唐三藏,心想,這師傅不會是嚇傻了吧,也太大驚小怪了,這才過多久?俺老孫一棒子敲死猛虎的事情師傅這么快忘了?區(qū)區(qū)六個倒霉蛋,隨便蹦個屁都能把他們熏的骨頭渣都不剩。
畢竟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孫悟空也懶得報自己名號了,當然,勢弱的一方還是有必要報一下名號的,萬一不幸死了,也死的有名有姓。
這個六個倒霉蛋分別叫做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和身本憂,死的有名有姓,也算是死得其所。
動手之前孫悟空還不忘調(diào)侃這六個倒霉蛋,玩開心了才扒了他們的衣服和盤纏,拿著戰(zhàn)利品,滿心歡喜的向唐三藏邀功。
原文是這樣描述的:“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繡花針兒,迎風一幌,卻是一條鐵棒,足有碗來粗細,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讓老孫打一棍兒試試手!”唬得這六個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 趕上,一個個盡皆打死。剝了他的衣服,奪了他的盤纏,笑吟吟走將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剿了?!薄?p>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孫悟空此時的行為嚴重的違反了唐三藏第一定律:不可殺生。
在唐三藏看來,殺妖怪,講究的是多多益善;殺虎豹財狼,偏向于獸不犯我,我不犯獸,獸若犯我,阿彌陀佛;至于殺人,那是萬萬不可的,他是寧可自己死于惡人之手,也不愿沾染殺生罪孽。
如果你要問唐三藏這是什么道理,唐三藏也說不清楚,他只是一根筋的把這條定律堅定的執(zhí)行下去,所以說啊,往往有時候,沒有道理,就是天大的道理。
既然意見不合,師徒之間展開第一次思想上的交鋒,辯論主題圍繞“能不能殺生”展開。
正方一辯(唐三藏):強盜而已,罪不至死。
反方一辯(孫悟空):我不打死他們,他們就要打死你。
正方二辯(唐三藏):出家人寧死不敢行兇,何況一命換六命。
反方二辯(孫悟空):我在花果山做妖怪的時候,也不知殺了多少人,不一樣屁事沒有?
正反三辯(唐三藏):五行山下的五百年牢獄之災,你忘了?
反方三辯(孫悟空):......
整個辯論過程類似于“秀才遇見兵”,唐三藏向來以口才(嘮叨啰嗦)著稱,孫悟空根本不是對手,被氣的夠嗆,畢竟是自己師傅,又不能把師傅吊起來打一頓出氣,干脆回花果山,省的受這鳥氣。
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原來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氣,他見三藏只管緒緒叨叨,按不住心頭火發(fā)道:“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懲般緒惡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卻不曾答應,他就使一個性子,將身一縱,說一聲“老孫去也!””
真的是不作不會死,孫悟空前腳剛走,唐三藏后腳就后悔了,他想了很久也沒有想明白,聊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生氣走了呢?反正也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于是把這一切歸結于命運使然,最后自我安慰幾句,馬也不想騎了,一手握著錫杖,一手牽著韁繩,一個人孤孤單單,凄凄涼涼,凄凄慘慘戚戚。
原文是這樣描述的:“三藏急抬頭,早已不見,只聞得呼的一聲,回東而去。撇得那長老孤孤零零,點頭自嘆,悲怨不已,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只手柱著錫杖,一只手揪著韁繩,凄凄涼涼,往西前進?!?p> 不得不說,唐三藏就是典型的又菜又愛玩還玩不起。
小靈仙仙
今天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