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空間

量子血靈珠傳奇

第422章 王陽明的心學(xué)精髓

量子血靈珠傳奇 張其金 2886 2024-01-12 11:17:34

  張其金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除了得益于他過目的記憶力之外,更源于他旺盛的求知欲望。想象一下,如果換做其他任何人,即使獲得了過日不忘的能力,如果不去勤奮學(xué)習(xí)和刻苦訓(xùn)練,那么這一切都將毫無意義。但是我們的主人公張其金就不同了,自從獲得這項超能力以來,他甚至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學(xué)習(xí)。他不僅僅精通高中所有的學(xué)科知識,還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只要是他看過后的任何知識,都會記得非常清晰。

  對于這個問題,他曾向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軍事家、心學(xué)大家——王陽明請教:“尊敬的導(dǎo)師,在我國古代的眾多知名歷史人物當中,您無疑是享有盛名的杰出軍事家。然而,我認為按照您的過目不忘的能力,要成為優(yōu)秀的謀士應(yīng)該更為輕松,那么請問您為何寧愿選擇艱難之路,最終成為了明朝偉大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軍事家以及集心學(xué)之大成者呢?”

  其實,這正是受到王陽明心學(xué)之精髓“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的深深觸動之后才提出的問題??!在王陽明的心學(xué)體系里,離開了那個清明之心,就沒有天地鬼神萬物,反之亦然。就如同一朵花,當你凝視它的時候,它就在你心中綻放;當你不注意它的時候,它就靜靜地與你共處。而王陽明所倡導(dǎo)的心學(xué),實際上就是喚起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意識,追求真正的人性解放,其核心無非在于“致良知”、“心外無理”和“知行合一”。

  張其金覺得這些全都是極其深奧的事物,真是玄妙至極。于是,他不等王陽明回答第一個問題,緊接著又發(fā)問:“導(dǎo)師,據(jù)說只要領(lǐng)悟了您的五句話,就能從此無懼于心。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的確如此,智者。”王陽明微笑著肯定回復(fù)道。

  “那請您能為我解讀這五句話中的含義嗎?”

  “首先是‘汝以不得第為恥,我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蓖蹶柮麈告傅纴?。

  “導(dǎo)師,請問這句話到底是何意呢?”

  “我經(jīng)歷過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雖然都未能如愿,但當時面對失敗,我卻并未感到挫敗或羞恥。相反,我覺得這反倒是我人生中更大的恥辱。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充滿挑戰(zhàn)與困難,有人會因此消極頹廢,有人會不知所措,但理解這句話的人,卻能隨時保持平和心態(tài),無論是榮華富貴還是低谷挫折,都毫不動搖。相比之下,我的這種看法似乎與你的一位摯友頗為契合?!蓖蹶柮饔H切地講述。

  “您提到的這位莫非正是林若秋吧!”張其金驚喜地猜測。

  王陽明微笑點頭,似乎對張其金的答案表示認同。

  “那第二句又是什么呢?”張其金繼續(xù)發(fā)問。

  “接下來是‘智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p>  “這句話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

  “真正的知只是行動的開端,而實踐則是認知的達成。想要成為圣賢之人,必須將知與行融為一體?!蓖蹶柮髡J真解釋道。

  “那第三句又該如何理解呢?”張其金好奇不已。

  “第三句就是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p>  “這句我知道。好像是宋代的哲學(xué)家陸九淵提出過‘心即理也’,您在這一基礎(chǔ)上,提出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的觀點。您認為,外部具體事物并不會產(chǎn)生‘理’,‘理’是我們主觀對客觀的認知,沒有心,則沒有‘理’。對于這點,我也曾看到在一些書上,人們用一個故事來解釋你的觀點,這個故事說的是老和尚和小和尚去化緣,河邊偶遇一女子。女子央求和尚背她過河,于是老和尚就背了,小和尚卻忐忑不安。渡河之后,女子遠去。小和尚忍不住問道:‘師父,我們不是應(yīng)該遠離女色嗎?為什么你同意背她過河?’老和尚坦然說道:‘渡河后,放下她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就沒有她了。反倒是你的心里一直放不下這位女施主。’這正與導(dǎo)師的‘心外無物’的觀點不謀而合。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可以借由這句話來讓自己淡然,心里無煩事,則世間無煩事?!?p>  “智者,你說得非常對。老僧助美女過河,擔心無雜念,只是依慈悲而行,旁邊的小和尚則很是驚慌,認為師父怎么能破‘色’戒呢?但實際上,老僧倒沒有犯戒律,相反小和尚這樣想,卻是執(zhí)著‘色戒’這個概念了。”王陽明淡淡地說。

  “聽導(dǎo)師這么說,我倒是想起了袁心怡曾經(jīng)跟我說過的,一切法都是機緣促成,在眾生心里都不能產(chǎn)生法相。如果是隨機講過不能執(zhí)著,但是這個也不過是五蘊合成的一段話,是幾個名字而已。如果因為某法師無心用了我、你、眾生等詞,就有人抓住不放,說是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么反倒是后者心里有了‘離四相’之相,成了有心的執(zhí)著。”張其金說道、

  王陽明微微一笑,說道:“所以,須菩提回答說:這個人是不理解佛所說的意思的。因為佛用語言所說的一切,都不是那真實的實物,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概念而已。那么,佛所說的四種見解,也就不是那真實的四種見解,所以才用一個名詞上的四種見解來靚麗。不僅如來的知見應(yīng)該如此理解,就是那眾生的四種知見也應(yīng)該如此理解,對于一切法理也應(yīng)該如此理解,如此認識,如此見解,如此信奉,不應(yīng)該生起任何法理的形象概念?!?p>  “由此總結(jié),發(fā)菩提心想要成佛的修行者,對待一切說法,都要沒有‘法相’。應(yīng)該知一切法沒有‘法相’、不能取著,見一切法沒有‘法相’、無所取著,信解一切法沒有‘法相’、無所取著。知與見,偏于智的;信解,是因理解而變成信順與信求,即從思想而成為信仰。只有全部過程,都自然而然,安心修行,不僅不生法相,連不生法相的‘非法相’也不會有,這才是正確的知、見、信、解。因為人們所說的法相,如果來說它就不是真正的法相,所以才叫做名詞概念上的法相。當然,名詞概念上的法相是不應(yīng)該執(zhí)著與貪婪的。”

  “佛祖說法隨說隨掃,說完了離四相,并不生起離四相之相,一路走下來,干干凈凈。那我就不明白了,那導(dǎo)師既然這樣認為,那您為什么在第四句中還要說,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又怎么理解呢?”張其問道。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通過良知,人可以自發(fā)懂得善惡是非。之所以有些人行惡,那是因為他心中的良知被私欲、嫉妒等蒙蔽了。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只要心存良知,心存善念,也是可以成為圣賢人的。”

  “所以你才提出了第五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這句話我之前已經(jīng)跟你說過,這是我在給你師兄薛侃的一封信中提到的話?!?p>  張其金聽王陽明說到這里,忍不住笑了一下,因為他心里想到,他這個師兄可是與他相差了五百多年,但他沒有打斷王陽明的敘述,他簡單地笑了一下,還是仔細地聽王陽明的講述。只見王陽明繼續(xù)說道:“其中,‘山中賊’是指心外的敵人,‘心中賊’是指心內(nèi)的敵人。心外的賊,不足為懼,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有跡可循,總會有破綻。而心內(nèi)的賊,則是來無影去無蹤的敵人。人之惡來自于內(nèi)心的欲望、嫉妒、報復(fù)心等,人常會被這些惡念控制。很多時候,一個人并非被外界打敗,而是因為無法克服心中的欲念、懶惰而失敗。”

  王陽明講到這里的時候,他說道:“其實對于這些觀點的提出,我也是在得到量子糾纏血靈珠后,才受到影響的?!?p>  王陽明自小習(xí)武,他在意外得到量子糾纏血靈珠之后,就更加醉心武道。后來又隨著自己的人生變化,所以王陽明才去研究心學(xué)的。

  “也對,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都不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當我們選擇的那一刻,不要懷疑,不要猶豫,決定只不過是我們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人生就像旅途,難免會遇到荊棘和坎坷,但是當我們走到最后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中途的‘坎坷’只不過是我們?nèi)松猛局械囊坏里L景而已?!睆埰浣鹫f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