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昏庸無道的胡亥當上秦二世,再加上丞相趙高亂政搞得民不聊生。
越多越多農民受不了壓迫決定奮起反抗,于是有五支起義軍順勢而生。
聲勢最浩大的起義軍當屬陳勝和吳廣領導的隊伍,然后是以項梁和項羽為首、以彭越為首、以英布為首、以陳嬰為首的起義軍。
然而也就陳勝和吳廣領導的這支起義軍比較活躍,其余四支起義軍按兵不動,像是在養(yǎng)精蓄銳。
秦二世胡亥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五支起義軍的造反,只能拜托趙高替他解決問題。
可是秦朝兩名大將——蒙恬和蒙毅都被貪圖權力的趙高鏟除了,趙高對這五支來勢洶洶的起義軍也毫無應對之策。
眼下陳勝和吳廣帶領的起義軍直逼秦朝的首都——咸陽,趙高認為當務之急是消滅陳勝和吳廣。
陳勝和吳廣帶領的這批起義軍有數十萬人,他們兵分三路,一路由吳廣率領準備奪取秦朝的軍事重地和最大的糧倉所在地——滎陽。
一路由宋留率領,遷回南陽,西叩武關,打算從側翼進攻咸陽。最后一路由周文率領,進攻關中,直逼咸陽。
這三路大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一路上招兵買馬,給秦王朝的統(tǒng)治造成了極大威脅。
秦二世胡亥為此召開朝會,詢問群臣:“以陳勝和吳廣為首的起義軍兵分三路、直逼咸陽,城內的兵力并不充沛,趙丞相說如今調發(fā)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諸臣對此有何舉措?”
這時有一位秦朝大將章邯向胡亥提議:“末將章邯請求陛下赦免在驪山修皇陵的幾十萬名刑徒和奴隸,由我?guī)ьI他們抵抗吳廣、宋留和周文帶領的這三路起義軍,待到微臣瓦解這三路起義軍,再直逼陳縣,斬下陳勝首級?!?p> 秦二世胡亥是一個沒有主見的傀儡皇帝,全權由他的老師兼丞相趙高下決定。
趙高為了保住自己在秦王朝的丞相之位,早就不顧三七二十一了。
趙高非常爽快地答應了章邯的做法,任命章邯為上將軍,讓他帶領這十幾萬刑徒和奴隸前往戰(zhàn)場壓制吳廣、宋留和周文領導的三路起義軍。
章邯是秦王朝最后一員大將了,如果章邯也折了,那秦王朝命不久矣。
……
本是動蕩不安的時候,劉邦和兩百多個勞工卻在芒碭山靠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活得安穩(wěn)。
呂雉被迫陪劉邦留在芒碭山生活,她每每看見劉邦安于現(xiàn)狀,她就嫌棄劉邦不成大器。
大家私底下也有在討論關于起義軍的事情,可大家也就談談而已,并沒有想深入了解的想法。
呂雉多么希望大家都能像她一樣胸懷大志,可這種想法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劉邦在閑暇之余會陪他兩個孩子——劉肥和劉華一起嬉戲玩耍,三個人玩累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談天論地。
劉邦的懷里坐著劉肥和劉華,三個人一同說說笑笑,一同深沉地目視前方。
劉肥好奇:“爹,我們什么時候可以離開芒碭山,回到沛縣生活???”
劉邦嘆氣:“劉肥,咱不回沛縣了?!?p> 劉肥驚訝:“為什么?”
劉邦解釋:“因為縣令在通緝你爹和你娘阿,我們要是回去沛縣了,縣令就把咱們給逮起來咯?!?p> 劉肥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爹,既然如此,你為何不自己當縣令呢?”
劉邦被劉肥這話懟得無言以對:“這……”
劉華今年也就三歲大,根本就不知道劉邦和劉肥到底在討論什么,只是一味地吮手指。
劉肥捏了捏劉華的臉,笑瞇瞇地說:“爹,我受點苦不要緊,但劉華這么小,您真的忍心讓她住在芒碭山住那么久嗎?”
劉邦愣住了,顯然是被劉肥的這番話給打動了,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活得太失敗了。
他當初解散前往驪山修皇陵的勞工,惹怒了秦王嬴政,自己逃跑了,反倒連累呂雉為他坐了牢。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如今他膽小怕事,讓劉肥和劉華被迫留在芒碭山生活。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再過幾年,他就五十歲了,五十歲的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男人。
他有兩個孩子——劉肥和劉華要照顧,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這么頹廢下去了。
陳勝和吳廣也是農民出身,論官職還比劉邦低了一等,可是這兩個人領導的這批起義軍強大到讓秦二世坐立不安。
劉邦在想何不順應局勢也整一支起義軍,萬一秦王朝真被大家推翻了,他也能分到一杯羹吧。
……
下午,呂雉一個人在河邊洗滌衣物,這時劉邦來到此處,向呂雉緩緩走來。
呂雉瞧見劉邦朝她走來,這便停下洗滌衣物,站了起來,往劉邦望了過去。
劉邦停在呂雉的跟前,跟呂雉打招呼:“呂雉,我有一事要與你相談?!?p> 呂雉洗耳恭聽:“說吧,何事?”
劉邦直奔主題:“呂雉,你幾天前跟我提議組織一支起義軍加入反抗暴秦的隊伍,我考慮了好久,決定在我有生之年奮力一搏?!?p> 呂雉難以置信:“劉邦,你太讓我出乎意料了,這還是你嗎?你哪時開竅的?”
劉邦說得信誓旦旦:“再過幾年,我就年過半百了,然而我仍是一位微不足道的泗水亭長,我實在不想再渾渾噩噩下去了。我想……要不順應這個趨勢給自己撈點好處,哪怕是當上沛縣的縣令也好吶?!?p> 呂雉正經地問劉邦:“劉邦,你有這個想法實屬不易,但你可得想清楚了,你確定要當領袖嗎?”
劉邦堅定地點著頭:“確定??晌也恢涝撊绾握f服大家跟我一同起義反秦?”
呂雉欣慰地微微笑:“這一點完全不需要你來操心,我很早就給你想好法子了。”
劉邦好奇:“什么法子?”
呂雉胸有成竹地說:“當初陳勝和吳廣帶兵起義的時候,有人在魚腹中找到寫著‘陳勝王’的丹書,還有人在夜晚出行的時候聽見狐貍在叫著‘大楚興,陳勝王’,這讓很多人都認為陳勝和吳廣起義是天數?!?p> 劉邦一頭霧水:“所以這和呂雉你想的這個法子有何關系?”
呂雉鄭重其事地說:“你也要讓大家都認為你起義反秦也是天數。”
劉邦試探性地說:“難不成你要我學習陳勝和吳廣那一套嗎?”
呂雉壞笑:“我想的這個辦法比他們還高明?!?p> 呂雉出身于大戶人家,受到的教育程度很高,從來就不信神靈鬼怪的事情。
她自然是清楚魚腹中的丹書、夜晚的狐貍叫都是陳勝和吳廣找人安排的,為的是引導輿論,讓更多人主動響應起義。
而跟隨劉邦的這批勞工沒有讀過幾年書,平時最相信的就是天命。
近些年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好多人都在抱怨秦二世對國家的治理不周。
可他們畢竟都是普通農民,對秦二世胡亥的暴政是敢怒不敢言,讓他們奮起反抗的動力往往來自一個強而有力的領袖。
要想讓他們自愿跟隨劉邦一同打仗,就要讓他們也認為劉邦起義是天數。
如果他們都一致認為劉邦起義反秦是天數,那他們肯定會全力支持劉邦。
湊巧的是呂雉才識淵博,她知道如何替劉邦制造一個“劉邦起義是天命”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