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加了好友之后這個人還是匿名的不?”
“這個可以用戶自行選擇,你想選擇對好友匿名還是說想選擇不匿名,都可以?!?p> “哦哦?!?p> “第一步呢想先這么做,后期迭代呢,我想加更多的東西上去,可能就會有一些社區(qū)類型的東西了。”
“社區(qū)?”
“就是類似于微博發(fā)帖一樣,社區(qū)里大家發(fā)帖,發(fā)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個社區(qū)?!?p> “哦哦?!?p> “但是這里有個問題,一個盒子一個盒子的展示,對于用戶來說體驗是不太好的。你是一個用戶,你肯定希望到達你的目的地經過的步驟越少越好。盒子打開以后,如果只有一個人的心情狀態(tài),這肯定不太行。因為用戶肯定不愿意一個盒子一個盒子的拆?!?p> “好像是,那把他們集中在一起?”
“對,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我們可以先給出一些盒子的標簽,比如大家來聊聊考試,大家來聊聊初戀這種,然后用戶在發(fā)布自己的心情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標簽。那你是一個來看別人心情的人,你就可以點進去這一類型的盒子,里面全部都是這一類型的帖子。”
“這么聽起來好像挺方便的?!?p> “嗯?!?p> “那我可以自己創(chuàng)建標簽嗎?萬一你提前給出的那些標簽都是我不想要的呢?我寫的類型不在你的標簽里,畢竟可以表達的東西太豐富了。”
“嗯,這個我有考慮,我是這么想的,肯定是要給用戶自己創(chuàng)建標簽的,但是問題是不能給每一個人都創(chuàng)建標簽,這樣重復的標簽可能就會太多,導致內容太過于分散。比如說籃球的標簽有兩三個,雖然可以說法不太一樣,但是都是聊一個話題的。這種就要加一些門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創(chuàng)建標簽,得達到一些條件才可以創(chuàng)建。”
“哦哦?!?p> “不過我們盡可能會在剛開始給比較多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聊的話題,而且還得有一套自動篩選標簽的機制,好像微博一樣,兩個井號之間的就是一個話題,那我們的用戶也可以自己打井號,那我們就會進行歸納分類,在后臺自動生成標簽。”
“聽起來是不錯,那么問題來了,誰在后臺進行分類呢?我們有后臺的程序員嗎,哈哈。”
“這個我也想過了,也是我想跟你商量的一個問題,只有我們兩個不行,我最開始的時候漏掉了后臺的人員。覺得我搞設計和產品還有運營,你搞技術,后來覺得沒有后臺人員不現(xiàn)實,你也不太可能又搞客戶端又搞服務器,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的?!?p> “嗯,確實是會忙不過來?!?p> “你有合適的人推薦嗎?搞服務器的?!?p> “我???我在公司還真沒認識幾個服務器的程序員,也不知道有沒有合適的?!?p> “嗯,我這邊有一個哥們是搞服務器開發(fā)的,跟我認識很多年了。如果你沒有什么人選,那我去問問他怎么樣呢?”章皓白經常不忘記詢問何沐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