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遼,周軍還是根據(jù)草原的季節(jié)特性來部署的,趁著冬季剛過,春天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出兵,這是遼國最虛弱的時候,周軍卻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不論物資、軍隊、裝備都已經(jīng)提前就位,在整個冬季了,所有戰(zhàn)馬都獲得特別的照料,有充足的草料和豆餅的喂養(yǎng),也有室內(nèi)外的訓練,一個冬天下來,戰(zhàn)馬的體力并沒有太大的削弱,足以承擔作戰(zhàn)的需求。
這次作戰(zhàn),大周調(diào)動了所有可以出動的兵力,物資需求無上限,所有供應商接到不計其數(shù)的訂單,所有作坊、工廠全力開工,日以繼夜生產(chǎn)一切軍需用品,大量物資通過良好的道路,源源不斷地往北面運送,朝廷上下一致,務求贏得這場國戰(zhàn)。
所有這一切,只要有心人都能夠感受得到大戰(zhàn)迫在眉睫,至于是哪個方向就不好說,因為朝廷每次開戰(zhàn)都進行過類似的操作,并不因為對手弱而輕描淡寫。最開始的時候,動作小,也許是因為皇上的掌控能力不夠,不能驅(qū)動大量的作坊、軍隊來一致行動。隨著內(nèi)務府的實力急速膨脹,皇上對軍隊的掌控到位,朝廷的全面動員能力越來越強,所以這些動靜也就越來越大。
雖然朝廷的動靜大,但是在軍隊、情報司、錦衣衛(wèi)的全力封鎖下,能夠離開中原到草原的人,幾乎沒有,所以遼國并沒有及時進入戒備狀態(tài),他們剛剛從貓冬的狀態(tài)醒來,還在舔舐著去年年中的傷口。
遼國皇帝耶律璟還是那個老樣子,沉醉在美酒之中、喜好打獵,酒后暴怒之際,虐殺近侍,讓接近他的人膽戰(zhàn)心驚。隨著蕭海璃的病逝,遼國的朝堂之上又再迎來人事更迭。朝堂如此動蕩,怎么可能做到遼國的全面軍事動員呢?
正月里,朝廷就秘密組建了伐遼行營,由齊王魏仁浦為大都督,張美為參謀長,王著為監(jiān)軍,所有集群、水師、羽林衛(wèi)、東北的部隊一起出動,對遼國發(fā)動進攻。
按照計劃,東北的周軍將率先發(fā)動全面的進攻,牽制遼軍主力,為周軍的全面進攻創(chuàng)造條件。
剛過新年不久,東北的周軍就一反常態(tài),向遼軍發(fā)動全面進攻,分別進犯長春州、黃龍府、回跋部。周軍的主要攻擊目標是長春州,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長春州,占領城池,隨后又威迫泰州。
在黃龍府,遼軍堅守不出,與周軍相持不下;回跋部,周軍只是騷擾,并沒有進行實質(zhì)的攻擊,這樣一來,遼國朝廷上下一片嘩然,耶律璟以極快的速度安排太尉耶律化哥調(diào)兵遣將,派出遼軍統(tǒng)軍庫古、監(jiān)軍冀王耶律敵烈率領宮帳軍與部族軍五萬余人,務求徹底清剿這些跗骨之俎。
遼軍的主力戰(zhàn)斗力確實不同凡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殺向長春州,希望一戰(zhàn)擊敗周軍的偏師。誰知周軍竟然避而不戰(zhàn),焚毀長春州的物資之后,就逃跑了。
遼軍隨后展開了追擊,周軍一開始連敗數(shù)陣,后退了三百余里,完顏部也向北方撤退,正當遼軍長驅(qū)直入,直取率賓府的時候,他們就在沿途遇到了周軍的密集騷擾,嚴重干擾了他們的行軍速度。
在遼軍渡過混同江之后,就遇到周軍的迎頭痛擊,這次周軍的投石車、床弩是火力強勁,完全不同于之前屢戰(zhàn)屢敗的弱勢,經(jīng)過周軍的強勁阻擊之后,遼軍士氣嚴重受挫,周軍的騎兵又對遼軍發(fā)起了沖擊,這些周軍極其兇狠,個個弓馬嫻熟,兵器勢大力沉,完全沒有南面羸弱漢人的模樣,連遼軍陣中的宮帳軍也扛不住這些野蠻人的攻擊,大敗而逃,最后在主力的增援下才僥幸脫身。
隨后,在混同江兩岸,周軍與遼軍展開拉鋸戰(zhàn),各種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經(jīng)常發(fā)生,讓遼軍進退兩難。
正當混同江兩岸的戰(zhàn)斗膠著,吸引著遼國上下注意力的時候,周軍開始了全面的進攻。
按照計劃,第一集群張永德部,由古北口出關,橫掃附近部落,從左路直逼大定府;第二集群李重進部,由喜峰口出關,橫掃附近部落,從右路直逼大定府;第三集群韓通部,由海路出發(fā),攻擊辰州,伺機進攻東京遼陽府;第四集群張光翰部攻擊云內(nèi)州,橫掃陰山南麓;第五集群趙彥徽部北上攻取河套,與第四集群匯合,攻擊白達旦部;宋延渥部從海路出發(fā),攻擊來州、錦州,然后向東配合第三集群攻擊沈州、通州、回跋部,打通與東北周軍的聯(lián)系,徹底拿下遼國東部,削弱遼國的戰(zhàn)爭潛力。
二月末,羽林衛(wèi)兵分幾路,悄悄進入草原,他們?nèi)际球T兵,采取晝伏夜行的模式悄悄向各個攻擊目標前進,把沿途偵查到的敵情用信鴿送回長城內(nèi)。他們還根據(jù)攻擊部隊的進軍速度,沿途控制了若干個據(jù)點,作為必要的歇腳點。他們將以悄無聲息的方式逐漸接近最終目的地:上京。
三月初一,凌晨時分,高懷德的騎兵離開古北口關門,沿著北上草原的道路悄悄地前進,這些騎兵都是一人三馬的配備,攜帶了十天的補給,他們沿著羽林衛(wèi)清掃過的通道深入草原,為大部隊的進軍打頭陣。一個時辰之后,第一集群也離開古北口,北上草原。
他們這一路,面對的都是草原的部落,通常而言,所有遇到的部落都是敵人,務必消滅他們的抵抗力量,至于婦孺、牛羊馬匹全部都是戰(zhàn)利品。
一般而言,草原部落應對外敵入侵,都是集中精銳騎兵來作戰(zhàn),婦孺、牛羊馬匹等物資則遷徙到另外一個草場,這樣既保護了自己的部落,又可以有機動性,與敵人交戰(zhàn)。如果是措手不及的敵襲,那這些部落唯有各自為戰(zhàn),戰(zhàn)敗的,所有婦孺、牛羊馬匹、俘虜盡歸勝利者享有。
周軍的偷襲讓沿線的部落無路可退,面對數(shù)量龐大的敵人,這些部落也展示了應有的血性,不過這只是螳臂當車而已,周軍以極快的速度碾壓了這些部落,殺向下一個目標。所有俘虜交由后勤部隊接管,源源不斷地送回長城之內(nèi)。
當然也有投降的部落,周軍馬上征召了這些部落的士兵跟隨作戰(zhàn),部落照樣遷回內(nèi)地,他們獲得承諾,戰(zhàn)后將擴大一倍以上的草場給他們,至于其他戰(zhàn)利品就要看他們部落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
在長城以北的廣袤草原里,灤河西岸,這里水草豐美,有三千奚族的騎兵常駐著,附近的部落是他們的族人。一直以來,這里的敵人只有草原上的對手,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長城以內(nèi)的軍隊敢到草原上來。
自從遼國建立以后,這些奚族人就追隨契丹人征伐四方,在草原上休養(yǎng)生息。他們可以通過析律府,南下去掠奪漢人的財物、子女、奴仆,每次滿載而歸,從來沒有人敢對他們側(cè)目。只是這些美好時光在數(shù)年前戛然而止,周軍的強勢崛起讓他們再也不能獲得額外的財富,唯有靠天吃飯,等待著牛羊馬匹的慢慢長大吧。
如今朝廷給他們的任務就是駐守在這里,保護草場,提防周軍的進攻。他們在這片草原上,距離周軍的關隘有一百多里地,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周軍敢離開長城進入草原的,習慣成自然,這些士兵依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絲毫沒有戰(zhàn)爭來臨的預感。
張永德的第一集群人數(shù)眾多,分成數(shù)支縱隊前進,騎兵在外圍警戒,不少馬車攜帶著物資一路隨行,他們走了兩天的時間才來到這里。在三十里外,周軍就停了下來,他們對于面前的敵人很清楚,兩支騎兵已經(jīng)遠遠地繞到敵人的身后埋伏,張永德計劃休息半天,在清晨的時候就出發(fā),快速接敵,爭取全殲這股敵人。
除了主力部隊之外,張永德還派出幾支部隊負責清剿沿途的部落,省得這些小部落干擾了主力的前進步伐。
第二天一大早,當遼軍的斥候發(fā)現(xiàn)周軍蹤跡的時候,馬上就發(fā)出警報,遼軍的軍事素質(zhì)依然很高,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披掛整齊,迅速組隊前往迎敵,又派出信使通知附近的部落撤退,然后向后方報警。
三千多騎兵殺氣騰騰地迎向周軍,當他們看清楚周軍的龐大陣容之后,就收起輕慢之心,知道自己無力抗衡這些周軍,側(cè)擊才是自己應該做的。于是遼軍就開始殺向周軍,準備在陣前掠過,以騎射殺傷周軍,如果沒有效果,就一走了之。
遼軍的想法不錯,不過周軍的床弩不認同,輪式投石車不答應,這三千多的遼軍根本不夠周軍塞牙縫。不過首戰(zhàn)一定要出彩,這是張永德說的,所以周軍調(diào)集了多一倍的器械,以密集的弩箭、火藥雷來招呼這些遼軍,遼軍還沒有進入騎射的范圍,就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隨后周軍迅速發(fā)動反攻,外圍的部隊也迅速靠攏,殘余的遼軍見識不妙,馬上就策馬狂奔,用最快的速度逃離這個包圍圈。當末路狂奔的殘兵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發(fā)現(xiàn)前方有周軍的攔截,真是魂飛魄散,再次選擇逃跑,只是他們怎么跑得過以逸待勞的周軍呢?附近想要逃跑的部落,實在是累贅太多了,很快就給包了餃子,至于逃跑的信使,這也沒有辦法,這么大的草原,怎么可能攔得住呢?
首戰(zhàn)告捷,周軍繼續(x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