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之興漢

202.相互利用

明末之興漢 豬哥老腰 4083 2020-04-18 00:03:11

  今天陳新甲的主要日程安排就是考察,參觀興漢軍的主要部門,這也是他要求的,他需要在正式談判前了解興漢軍的具體情況。

  這個要求魯若麟并沒有拒絕,除了一些要害部門和技術部門,興漢軍的很多東西沒有什么不可以對外展示的。

  隨著興漢軍的主力留在了遼南,濟州島的部隊嚴重不足,為此魯若麟重新征召了一萬六千人,建立了四個新的陸軍旅。

  按照魯若麟的想法,其中兩個個旅會與一師、近衛(wèi)師里的其中一個旅進行調換,用老加新的辦法組建兩個新的陸軍師,四師和五師。

  目前新兵還在訓練營,新的師長還沒有任命,很大的可能會從此次遼南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出色的旅長中提拔兩位。這兩個師的下級長官也會從原有體系中優(yōu)先提拔人才,這樣的調整引起的連鎖反應是非常大的,涉及的崗位非常多,是后期魯若麟和參謀司需要頭痛的問題。

  雖然是新軍,但是士兵們以前就進行過準軍事訓練,進入狀態(tài)非??欤栽陉愋录滓暡燔婈牭臅r候,士兵們的表現(xiàn)完全不像一群剛進軍營新兵蛋子。

  陳新甲按照朝廷的意思前來收編興漢軍,看中的就是興漢軍的軍事能力,所以陳新甲第一站就選擇了軍隊。

  興漢軍的士兵沒有經(jīng)過完整的訓練,掌握熟練的戰(zhàn)斗技能,形成初步的團隊凝聚力,是絕對不會輕易拉上戰(zhàn)場的。士不教而戰(zhàn)謂之誅,這點比大多數(shù)的封建軍隊要強的多。

  興漢軍士兵最短的訓練時間也是三個月,這還是因為已經(jīng)在預備役里經(jīng)過了長期的訓練才會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形成戰(zhàn)斗力,一般的正常訓練時間是六個月。技術兵種,比如騎兵和炮兵,訓練的時間更長。所以興漢軍專門建立了訓練營,專門進行士兵的訓練,訓練完畢之后再分配到相應的部隊。

  何況每年,因為年齡到了,或者傷殘、戰(zhàn)死等原因每個部隊都會有一些缺額,需要補充新兵,所以訓練營里一直就沒有空過,只是像這樣一下子填滿的情況比較少見罷了。

  陳新甲來到的訓練營是濟州島最大的一個,里面足有一旅三千五百人在這里訓練。看著眼前陣容整齊、精神抖擻、雄壯有力的部隊,陳新甲很難將他們與新兵這兩個字聯(lián)在一起。這樣的軍隊,放在大明的部隊里,做家丁親軍都是綽綽有余的。

  因為是第一天視察,魯若麟給足了陳新甲面子,親自作陪,正在為陳新甲介紹新軍的情況。

  “陳大人也知道,遼南即將迎來大戰(zhàn),京畿之地的韃子也還沒有清除干凈,各地戰(zhàn)火連連,興漢軍要應付著兩個戰(zhàn)場,還要留一些部隊震懾宵小,兵力上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因此不得不擴大部隊,穩(wěn)住陣腳。為了這萬五新軍,興漢軍連吃奶的力氣都拿出來了,好不容易才籌齊?!濒斎赭胍荒槦o可奈何的樣子。

  “濟州伯治下人口百萬,銀錢不缺,不過是新增萬五新軍,為何顯得如此艱難?”陳新甲好奇的問道。

  “興漢軍治下百姓不到七十萬,其中女子占去小半。除去孩童、老弱,真正適合上陣的男子不過三、四十萬。這還是因為興漢軍招收的都是流民,本就以青壯局多。而且因為時間緊急,征召的都是有過訓練基礎的,來源就更少了?,F(xiàn)在興漢軍已經(jīng)有近十萬青壯身披戰(zhàn)甲,嚴重影響了工商農事,實在不能再征召新兵了。否則錢糧收入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得不償失了?!标P于人口的具體數(shù)目對任何勢力來說都是機密,魯若麟對陳新甲也沒有講實話,其實興漢軍的治下的人口剛剛破百萬。

  “國家有難,凡成年男丁都應該拿起武器抵御外辱,濟州伯召兵的要求太嚴苛了?!睂τ隰斎赭脒@樣的練兵方式陳新甲不太認同,真要這樣算的話,大明九成的軍隊都可以裁撤了。在陳新甲眼里,只要錢糧充足,軍隊的數(shù)量根本不用愁。

  “兵貴精不貴多,再多的軍隊不能打也只是徒耗錢糧。何況都去當兵了,這武器鎧甲、衣服糧食又從何來?說到底還是缺人啊?!濒斎赭胍荒槦o奈的嘆息道。

  “聽聞濟州伯從朝鮮、日本那邊也招收了不少的人口,怎么會還缺人呢?”陳新甲知道魯若麟一直在從大明招收流民,這是在挖大明的根子,從他心底里對此是非常警惕的。

  “非我族人,其心必異。在他們沒有徹底的化夷為漢、入我名教之前,是萬不能大量引入的。至少,在興漢軍,必須保證主體是我們漢人,否則就有蕭墻之禍。漢為主,夷為輔,這個絕對不能含糊?!濒斎赭牒完愋录咨磉叴藭r都有大量的陪同人員,所以魯若麟說這個話的時候適當?shù)姆诺土艘袅?,只有陳新甲可以聽到?p>  對于魯若麟的話陳新甲非常認同,夷夏大防可不是開玩笑的,否則被外族來個雀占鳩巢那就悲劇了。

  “我聽聞興漢軍中多有朝鮮、日本官員,百姓中朝鮮人和日本人也不少,還以為濟州伯只注意海納百川,忘了唐玄宗之舊事和安史之亂。”陳新甲說完突然想起魯若麟似乎沒怎么讀過書,不知道媚眼是不是拋給了瞎子看。

  “怎么會呢。五胡亂華,華夏百年泣血。安史之亂,盛唐戛然而止。此間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夷狄之人不是不能用,只是要把握好分寸。特別是軍隊,必須牢牢掌握在我漢人手中。只要有軍隊在手,也不怕他們敢喧賓奪主。”畢竟問題比較敏感,魯若麟揮手將周圍的人打發(fā)的遠遠的,陳新甲見狀也非常給面子的將自己的手下支開。

  “濟州伯明白就好。大明就是當初對韃奴太好,至有今日徹骨之痛,興漢軍要引以為戒?!碑敵跻皇抢畛闪吼B(yǎng)寇自重,養(yǎng)虎為患,也不至于讓努爾哈赤做大,釀成今日之苦果。陳新甲對遼東李氏是恨之入骨,正是在李成梁的手上,埋下了滿清崛起的禍根。

  對此,魯若麟覺得李成梁雖然對滿清崛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也僅僅只是一個誘因罷了。

  滿清的崛起從根子上講還是因為大明衰落了,對東北失去了掌控力。萬歷三大征消耗了太多的國力,加上明朝內部的統(tǒng)治早已腐朽,加上自大輕敵,這才給了滿清機會。否則以大明的國力,再怎么被消耗,也不是剛剛崛起的滿清可以比擬的。

  “外族之人可以用,但是必須是心向大明,愿意歸化的,否則我是斷不會用的。雖然我軍中多有外族,但是早已視自己為漢人,否則我如何敢用?”

  像金大正、樸正煥、崔永健、王德川這樣在興漢軍中身居高位的外族人,漢化的程度還是很高的,即使不是忠心于漢族,但是忠心于魯若麟還是沒有疑問了。而且興漢軍的軍隊中完全是以漢人為主體,即使這幾個外族起了什么別的心思,這些漢人們也不會跟著他們走。何況有鎮(zhèn)撫司的存在,叛亂的難度比大明那樣的舊式軍隊難度高了好幾個等級。

  “教化夷狄,入我華夏,功德無量,濟州伯注意好其中的尺度就好?!标愋录自掝}一轉:“如今韃子還在京師肆掠,急需忠義之士帥軍勤王,濟州伯既然心向朝廷,何不帥虎賁之師勤王救駕,朝廷必不會虧待了有功之臣?!?p>  “實在是有頭兵力有限,除了要應對韃子即將在遼南發(fā)起的進攻,能夠抽調的部隊本伯都已經(jīng)派往京師了,有心無力啊?!迸d漢軍派往京師的部隊已經(jīng)不少了,黃濟和孫什的部隊加起來有小兩萬人了,一鎮(zhèn)督撫投入的兵力都沒有興漢軍多。

  “本官知道濟州伯忠于朝廷,出力甚多,實為外邦之表率。我看此地軍隊頗為精銳,且兵銳甲堅,可堪一戰(zhàn)。濟州島四面環(huán)海,興漢軍有水師坐鎮(zhèn)足以應對任何威脅。何不將這些軍隊調往京師,將韃子驅逐出關?本官可以保證,只要你能幫朝廷驅逐出韃子,并守住遼南,朝廷必定可以給你一場大富貴。”陳新甲就差明著跟魯若麟說向要收編封官的事情了。

  “實在是創(chuàng)業(yè)艱難,濟州島這里不能有半點閃失。沒有兵馬鎮(zhèn)守,如何震懾各路宵小?!濒斎赭脒€是搖搖頭拒絕。

  “我觀興漢軍治下多有踴躍參軍者,既然兵馬不足,那就多召一些,等到打敗韃子再將他們放歸也不遲?!标愋录走€是不死心。

  “陳大人可能有所不知,興漢軍與大明不同,商人、匠人頗多。這些人的本領需要多年積累才能獲得,一旦把他們招進軍隊,各個工廠商號只怕無人可用,損失太大了。”這還真不是魯若麟故意找借口,濟州島因為靠工商發(fā)家,人口中有大量的商人和工人,把這些人招進軍隊,對工商業(yè)的影響確實很大。

  陳新甲也是頭一次遇到這種問題,大明的人口農民占了絕對的多數(shù),而種田這種事情,至少在這個時代來說技術含量還是很低的,更多的是個體力活,是有可替代性的。興漢軍則不一樣,商號的伙計、工廠的工人,培養(yǎng)一個的成本比農民大的多,抽點太多對生產(chǎn)的影響確實太大。

  陳新甲想了想,咬牙說道:“濟州伯不是嫌人口不足嗎?本官可以給你承諾,只要你馬上帶兵勤王,打敗韃子,那些韃子俘獲的百姓你都可以帶走,否則戰(zhàn)后朝廷只能嚴查難民外流的事情了?!?p>  不讓我?guī)ё吣銈兙宛B(yǎng)的活嗎?寧可讓這些流民餓死也不讓興漢軍帶走嗎?什么時候滿清寧與外邦不給家奴的做法也被大明拿來用了?還是說這是當權者的通?。?p>  “陳大人難道救眼睜睜的看著那些人餓死嗎?這可有違圣人之道?!濒斎赭胫S刺道。

  “生是我大明的人,死了也是我大明的鬼。興漢軍再好也非我皇明治下,朝廷豈能容百姓外流。以前因為興漢軍對朝廷多有恭敬,皇上和朝中諸公才會對興漢軍在我大明收攏人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此為亡國之道,朝中有識之士多有非議,只是被暫時壓制住了。只有興漢軍再立新功,才能堵住悠悠眾人之口。何況如果沒有朝廷暗中許可和支持,興漢軍如何能有今日之局面?”

  陳新甲的話讓魯若麟漠然。確實,如果不是朝廷默許,興漢軍絕對不會有如今的規(guī)模。也許朝廷是有心無力,實在處理不了越來越多的災民,但是與這些災民被興漢軍帶走完全是兩碼事。有人口就有一切,朝廷里的官員也不是傻子,眼見興漢軍越來越強大,胃口越來越大,要是興漢軍造反,威脅比韃子更甚。

  朝中上奏折說興漢軍狼子野心、意欲造反的人可是不少。只是興漢軍一直在海外發(fā)展,沒有再大明本土扎根,讓這種論調的熱點不足,但是也說明還是有很多人對興漢軍抱有警惕的。

  魯若麟之所以一直向明朝靠攏,就是因為隨著興漢軍的壯大,以后獲得人口和資源的難度會越來越高,不改變身份,明朝就會關緊與興漢軍往來的通道。

  如果不是韃子逼迫太甚,大明收編興漢軍這件事情絕對不會這么輕易下決定。引狼入室這種事情大家又不是不知道,魯若麟猥瑣發(fā)育在大明看來就是興漢軍版的“高筑墻、緩稱王”,要知道人家的老祖宗就是靠這個起家的。

  即使要收編了興漢軍,大明也不會允許興漢軍的勢力插足大明本土,將遼東劃給興漢軍占領與韃子拼個你死我活是大明最后的底線。一旦大明從韃子身上緩過勁來,恢復實力,再來收拾韃子和興漢軍就容易多了。

  所以魯若麟想要投靠大明吸血,大明想要收編興漢軍讓自己喘口氣,大家都是各有所圖,相互利用罷了。

  不過魯若麟知道,即使沒有了韃子的威脅,隨著越來越多的窮人加入造反的隊伍,大明期望的喘氣機會非但沒有,只會病的越來越重,直到死亡。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