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朝歌。
天帝當年建都的時候,在四條大道兩側種了大量的樹木。
如今千年過去,當年的許多樹木依然生機繁茂,還有些樹死亡之后由歷代天子栽種新苗,也有幾十、上百、幾百年的樹齡不等。
在這些樹木下面,常有國人聚集閑談。
平彥自叛逃來到朝歌,就總喜歡行走于這些大樹底下,吃著柿餅、喝著醪糟與人高談闊論。
有商朝人知道他的來歷,往往很好奇地問他:“周國如何?”
剛開始的時候,平彥總是以權威的語氣回答:“周國僻壤,地小民寡,無財貨產出,君乃癡愚小兒,臣無德行之士,必衰而亡!”
然而過了兩年之后,西境卻傳來消息:周國平了犬戎,歸國后成功奪位的犬戎王自去王銜,自稱國主而事周國為“兄”。另外當年喪師的子瞳等人,奪了一片犬戎的土地新建一國曰“宋”,同樣事周國為“兄”。
如此周君雖未稱王,卻已有兩個國家順服于他。
消息傳播開后,又有更多的人來問平彥:“周國如何?”
平彥當時也很震驚,但很快就得出一種解釋說:“周國貧弱,何以為‘兄’?必是犬戎欲奪其國而驕之,子瞳建宋,亦有謀于周,周之禍也!”
犬戎和宋國順服周國,在平彥看來一定是為了滅周而故意示弱。
總之在這位叛逃者看來,周國不論如何都是藥丸。
當時商朝君臣聽到消息,都擔心繼續(xù)坐視會讓周國不斷壯大,正在討論要不要全力出動攻打之。
結果帝辛把平彥叫去質詢,平彥又把他的“推論”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遍。
作為一名外交官,平彥的口才還是很好的。
而且他自己是真的相信這一套,加上“前周國四鄰”這個身份確實夠權威,帝辛等人竟然真的被他說服。
于是商朝再一次放棄出兵,決定等周國自己衰亡就好了!
出兵一次非同小可,特別是吃過一次敗仗的情況下,更是需要特別謹慎。
既然周國注定要滅亡,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平彥的“預言”非但沒有實現(xiàn),反而周國還表現(xiàn)出了蒸蒸日上的態(tài)勢。
一次有來自西境的朝貢者,其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帆船”。
據(jù)說這種用木板制造的船只,比起竹筏更加輕便而且載力驚人,還可以依靠麻布帆乘風而行,順風時雖逆水猶可飛馳水面,若是順風順水更可日行百里,只有逆風逆水時才需用漿劃行,就這樣也比竹筏省力快速得多。
這樣的帆船,正是周國出產!
當時商朝人都非常驚訝,一個西境小國竟能有如此高科技?
于是他們又來問平彥,平大師當時非常暴躁地說:“吾不知何為‘帆船’,只知周之必亡也!”
別跟我說什么先進事物,我只知道周國藥丸!
帝辛召集平彥去質詢,平彥面對天子當然不能那么暴躁。
但是他的回答,同樣沒有什么營養(yǎng):“周國不修德行,反寄于妖物,必亡也!”
帝辛雖然很愛聽這些話,但理智上卻知道那只是妄語罷了。
這時帝辛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引以為“周國專家”的平彥……
其實是一個傻叉?
不過周國實力已經壯大,商朝再想要對其用兵已經有些晚了。
帝辛也需要平彥去宣揚“周國必亡”,以安定商朝內部的人心,所以最終還是沒有把他給烹了。
只是從那之后,帝辛就再也沒有召見過他。
平彥繼續(xù)行走于市井之間,近乎偏執(zhí)地宣揚著周國必亡的言論,似乎這已經成為他的精神信仰。
但凡有人問:“周國如何?”
平彥肯定會回答:“必亡也!”
就算是說著無關的話題,平彥也經常要偏到這上面去,引申出周國必亡的結論。
許多好事者,經常去找他問問題。
“此樹如何?”他們問道。
然后,平彥就說:“吾觀此樹枝葉甚繁,由此可知周之必亡也!”
“此魚如何?”
“魚味甚美,周必亡也!”
……
傳言平彥睡覺的時候,做夢都在念叨著:“周必亡也!”
但是周國的形勢,并沒有因為平彥的詛咒而惡化,相反幾乎每一天都在不斷壯大。
先是西境各國陸續(xù)不再朝商,而是學著犬戎、宋國視周國為“兄”。
接著因為帆船的便利,大河流域的諸國也漸漸背商向周,然后周國的勢力通過蜀州進入大江流域,又得到了大江各國的順服。
周國被平彥罵了五年“必亡”,把天下都占了三分之二了!
能夠得到各國順服,周國依靠的是鐵器、帆船、琉璃、石灰、蹴鞠、竹簡篆文等新鮮事物,以及國政通暢、物產豐富、軍力強大。
據(jù)去過周國的人說,現(xiàn)在鎬城使用“三合土筑墻”,即石灰、泥土、沙子混合版筑夯實,干燥之后其墻堅如磐石,雨水不能侵蝕,遠勝于夯土墻,甚至勝于磚墻。而屋頂則以石灰粘結瓦片鋪陳,穩(wěn)固耐用比竹片茅草氣派十倍。
雖然鎬城建造時日尚短,規(guī)模底蘊無法和朝歌相比。
但那里卻充滿活力,乃天下新潮之所在。
而伴隨著各種新鮮事物流傳,“姬發(fā)才是天帝傳人”的說法也越來越流行,甚至朝歌這里也開始出現(xiàn)。
這一天平彥在街上閑逛,看到前面的大樹下有一群人聚集。
他立刻湊了上去,只見他們正在觀看一塊陶板。
陶板上刻著一個圓,并且附帶十幾條大小不等的弧線,圓內有五根線段連接形成一個正五邊形。
“此為何物?”平彥問道。
旁邊一個人看到是他,臉色有點古怪地回答:“后天分圓圖。”
“嗯?”平彥不明白。
“鈞祖造輪,六分其圓,乃‘先天分圓圖’也!今……”那人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才繼續(xù):“此后天分圓圖,乃五分圓之術,以活規(guī)可畫之。”
活規(guī)就是可活動的圓規(guī),從鈞祖以來就是木工的必備工具。
這些人正在觀看的“后天分圓圖”,其實正是秦鈞制作并向外傳播的“單規(guī)作五等分圓”畫法。
分圓,是幾何中的經典問題。
六等分圓最為容易,直接用半徑在圓弧上截取就行了,甚至連活規(guī)都不需要,做個固定圓規(guī)就可以做到。兩千多年前鈞祖造輪,正是以此種方法六分其圓,因而后人將6稱為先天之數(shù)。
五等分圓,也就是秦鈞制作的“后天分圓圖”,使用單規(guī)(即只用圓規(guī)不用尺子)十幾個步驟就可以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