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酒香娘子太醉人

第五十六章 賣酒了

酒香娘子太醉人 是婧不是晴 2036 2020-01-17 10:56:48

    許清如不知道一角酒是多少升或者有多重,但她知道,這些都是可以用碗的容量來換算的。

  也就是說,她的碗可以裝半斤重的話,那用碗來當稱量工具也是可以的。

  吃完晚飯,洗完刷鍋,整理好灶房,她拿著一個碗,回到了臥房,拴上門栓,就閃進了空間。

  拿出一個裝二十斤酒的壇子,開始用碗往里裝,和她預(yù)估的沒錯,四十次可以裝滿一壇子酒,手里的碗確實可以裝半斤重。

  隨后她將這碗往殺菌消毒清洗間一放,便出了空間,蕭行之給她提來了洗澡水,等她兌好冷水,蕭行之還是溫言提醒了她一下。

  “晚上會越來越?jīng)觯阆吹臅r候千萬不要貪涼?!?p>  說得時候,耳朵尖不由的紅了,房間里的昏暗遮住了他的臉色的不自然。

  許清如并沒有看到,她胡亂點頭,“好的,謝謝蕭大哥幫忙,我會注意的。”

  蕭行之見她不在意,離開的時候還是面露擔憂,在他看來,許清如洗澡次數(shù)太過頻繁,一個不小心是很容易受風寒的。

  但男女有別,他又不能一直提醒,這會落了一個登徒子的印象,也是對姑娘家的冒犯,蕭行之最終還是選擇閉嘴不說。

  翌日。

  果然就有人上門來買酒,第一個便是劉三爺,也就是昨天在路上問她的那人。

  許清如用爺爺?shù)木品剑龀鰜淼木?,度?shù)最高只有十五度,她這次用來賣的酒度數(shù)更低,控制在十度左右。

  然而她賣給福滿樓的燒酒,度數(shù)最終控制在二十五度左右。這是她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給定下的。

  前世的時候,她在高中時候突然迷上收集書簽,其中就有《水滸傳》的108條好漢,當初也曾經(jīng)上網(wǎng)去搜索這些好漢的故事,令她意外的是,網(wǎng)上對武松喝十八碗酒相當于現(xiàn)代喝多少斤白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許清如在那么多信息轟炸下,也知道了,南宋時期白酒的度數(shù)最高差不多是在二十左右,要是到了明清,可能蒸餾技術(shù)更高,度數(shù)也跟著增加,可許清如不懂這大商朝的技術(shù)水平是相當于歷史中那個朝代,因此她只能控制著不能超太過。

  而最后證明,她確實賭對了,福滿樓的程掌柜嘗過之后,雖然對酒十分驚艷,但也能聯(lián)想到貢酒,這證明她控制的度數(shù)并沒有超過這個世界的釀酒水平太多。

  不過既然能和貢酒扯上關(guān)聯(lián),她的釀酒技術(shù)在大商王朝也是算名列前茅的了。

  十度的燒酒,她最終定價在一斤一百一十文,也就是一兩重的酒要十一文錢,她還有準備一款只有三度的燒酒,一斤三十文,在她看來這相當于現(xiàn)代的啤酒了。

  村里的經(jīng)濟情況她不是很清楚,這兩款酒是用來探路的。

  許清如的目標,并不是只攻下大酒樓,在她看來,縣城外那么多村子,這些才是消費的主體,她想要打出名聲來,還是得靠村民們的口耳相傳。

  院門口處有幾顆大樹,許清如搬來一張長凳子,蕭行之則是給她搬來兩壇子酒,上面用紅紙貼著“許記燒酒”,十度的酒就在招牌后面標個阿拉伯數(shù)字10,三度的則標著3。

  劉三爺很想嘗嘗那10度的酒,最后他還是買走了半斤3度的酒,許清如坐在凳子上,百無聊賴,看著蕭行之用竹筒給她削了一個量取的工具。

  就是一根長柄,底下連著一個圓筒,有了這個工具,許清如量取的時候就不用每次都要用酒壇子來倒。

  一個上午,也就兩個人來買,買的還是三度的燒酒,許清如有點失望,看來,小丘村的消費能力還是太低了。

  下午,她仍然是不死心的坐在樹下。

  三柱的娘親聽到許清如在賣酒,就過來看看,見許清如一個人看著地上的螞蟻發(fā)呆,連忙說了句,“我來找你說說話,你也可以和我一樣,空閑的時候納納鞋底?!?p>  村里的婦人走門串戶,手上都會帶著針線活,聊天干活兩不誤。許清如就讓三柱的娘幫忙看一會,自己去臥房拿來了針線,學著三柱的娘開始納起了鞋底。

  三柱的娘問她生意怎么樣,許清如嘆氣連連,“不太好,買的人太少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再過兩天就是冬役,各家各戶都忙著給家里服役的人做厚衣服,還有這幾天也要吃幾頓肉,養(yǎng)好身體才行,估計就沒啥錢來喝酒了?!?p>  說到冬役,三柱的娘臉色也暗淡下來,“我家里,大柱是長子又在城里當學工,自然不能讓他過去服役,二柱年歲太小,所以今年仍然是當家的過去?!?p>  許清如記憶中,許家都是用銀子替代服役,所以她對古代服徭役并沒有多大的印象。

  而前世學過的孟姜女哭長城,是她印象最深的,有關(guān)于講徭役的故事,但畢竟離現(xiàn)代生活太遠了,她也就看看而已,并沒有深入去了解。

  現(xiàn)在來到大商朝,想著多了解些總是好的,就有意打聽服徭役的事。

  她問,“親人擔心的話,不能過去探望嗎,比如送些吃的喝的?!?p>  三柱的娘第一次聽到這問題,怔愣了一下,不過她很快就反應(yīng)過來,“我聽當家的說過,每次服役的地點都在變。”

  “每次都不一樣么?”許清如大驚,“那是不是得離村子好遠啊?”

  三柱的娘使勁回憶,“有到過別的村修官道修水利,哦,對了,一問我就想起來了,當家的說過,近五年來,有三年是在上河村里修水壩?!?p>  許清如指著不遠處那條深不見底的河道,問,“上河村是在這條河的最上游嗎?”

  三柱的娘點點頭,“桂圓的娘,娘家就是在上河村,聽她提過幾次,應(yīng)當是沒錯的?!?p>  許清如細細琢磨,“五年來,那不就是縣太爺來丘縣的時間,也就是說,他擔心六年前的洪水會再次出現(xiàn),所以對水壩更為上心,年年檢修,我猜,今年村里服徭役的地方仍然是在上河村的水壩處。”

  三柱的娘一臉驚訝,“清如姑娘你是如何確定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