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星是一顆與所在星系的恒星處于潮汐鎖定狀態(tài)的巖石星球,它的體積是地球的463倍,這顆行星是一個強大二級文明的宇宙植物樣本庫,因為有這個二級文明進行人工干預以及改造,所以它并沒有過于厚重的大氣層,因此其無法成為氣態(tài)巨行星,也不會變成恒星或中子星。這顆行星的向陽一面溫度由直射點向四周逐漸降低,而在背陽面則相反,在兩面的中間有條陜長的環(huán)形帶,這里的溫度較為適中,并且永遠處于春季,所以這條環(huán)形帶也稱春帶,向陽一面是夏面,又可以分成濕夏帶和干夏帶,濕夏帶與春帶接壤,干夏帶是以極熱點(極熱點就是恒星的直射點)為中心的一片區(qū)域;背陽一面是冬面,又可以分成濕冬帶和干冬帶,濕冬帶同樣與春帶接壤,干冬帶是以極寒點(與極熱點對應,是整顆行星最寒冷的地帶,接近絕對零度)為中心的一片區(qū)域。
那個二級文明將收集到的各種植物按照它們生長所需的濕熱條件將它們種在最合適的區(qū)域,同時還種了許多改造植物和合成植物,以豐富這顆星球的植物體系。經(jīng)過許多年的發(fā)展,這顆星球已經(jīng)從最初被發(fā)現(xiàn)時的荒蕪死地,變成了植物繁茂的原始叢林,但這里沒有動物。為了提高這顆行星的利用率,那個二級文明還收集了大量的動物投放到這顆星球上,但動物的到來破壞了原有的植物體系,使整顆星球都陷入了動蕩,又過了許多年后,動蕩平息,新的動植物體系建立了起來,有些物種在動蕩中差點滅絕,好在那個二級文明一直觀測著這顆星球的動靜,及時將那些物種轉移到了別的地方,讓它們得以繼續(xù)繁衍生息。
那些動植物在三季星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著,并逐漸具有了智慧,從主動探索世界開始,它們的智慧就逐漸增加著,一代比一代聰明。那個二級文明對于這種情況也感到不可思議,而后打算引導它們往正確的方向進化,不讓它們有機會變成墮落、腐朽、貪婪的文明,那樣的文明最終只會自我毀滅或者通過毀滅其他文明茍延殘喘,是錯誤的文明進化方式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產(chǎn)生,而三季星的生物們已經(jīng)有了形成文明的趨勢,而這個新文明的誕生與他們脫不了干系,所以這個二級文明決定負起責任,引導這個文明新生兒走正確的發(fā)展道路。在經(jīng)過了一番接觸之后,那些有較高智慧的生物接受了自己的誕生與一個高級文明有關并且現(xiàn)在仍受到這個高級文明照顧的事實,而后全心全意地接受那個二級文明的教導,很快便踏入了一級文明,并且在發(fā)展過程中追求低消耗、高質量的標準,將建設文明所需的消耗降到最低,質量提到最高,還做到了低污染甚至0污染。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季星文明比任何一級文明都要快地踏入了二級文明,甚至比教導他們的那個二級文明剛踏入二級時還要出色,讓那個二級文明感到了滿滿的自豪感。
三季星文明繼承了那個二級文明的衣缽,并決定找一顆合適的星球,創(chuàng)造出一個比他們更加優(yōu)秀的文明,就這樣,三季星文明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新文明,而那個新文明又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更優(yōu)秀的文明,不知過了多少年后,這些文明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演替文明。